5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

时间:2022-09-12 08:23:48

5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 观察和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各种不同时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0年至2011年收治的小儿急性肠套叠患者55例,其中男37例,女18例,最大年龄9岁,最小年龄3岁,平均年龄6岁,所有患儿均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法,复位失败者采用手术复位,16例采用手术复位。护理方面根据不同时期分为心理护理、术前护理、灌肠护理和术后护理。结果 空气灌肠成功复位39例,手术复位16例。手术方式是肠套叠整复术。结论 急性肠套叠患者的早期诊断明确,并且采取有效的针对不同时期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小儿的急性肠套叠恢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急性肠套叠 空气灌肠 手术复位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35-01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发与4~8个月的肥胖小儿,男多于女,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急性肠套叠是指回盲部、回肠远端肠管进入盲肠、升降结肠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梗阻,其临床表现为:1.阵发性哭闹;2.便血;3.腹胀呕吐;4.右中腹可触及腊肠形肿物;5.直肠指检,可见指肠血染。如不及时的做出诊断和治疗,会导致肠坏死、肠穿孔及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95%的患儿都是原发性的,可能与回盲部系膜固定不完善有关[1]。目前比较公认的病因因素有:(1)饮食改变和食物刺激;(2)局部解剖因素;(3)植物神经因素;(4)痉挛因素;(5)回肠末端集合淋巴下降增殖肥厚;(6)病毒因素;(7)免疫因素;(8)遗传因素。一旦发现小儿有急性肠套叠,应立即在最佳的就诊时间就诊。在治疗期间,合理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必要的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从2010年~2011年收治 的小儿急性肠套叠患者55例,其中男37例,女18例,男女比例约2:1,最大年龄9岁,最小年龄3岁,平均年龄6岁,其中采用空气灌肠复位39例,余16例采用手术复位,手术方式是肠套叠整复术。在在灌肠复位前进行心理护理,手术前进行术前护理,灌肠复位时进行灌肠护理,,手术后进行术后护理。

1.2 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 与患儿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将复位要进行的基本情况告知,并解除家长们的焦虑和疑虑,取得家长的配合,给患儿做好相应的饮食、睡眠等护理工作。

1.2.2 术前护理 术前评估患儿的一般情况,包括四项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并细心观察患儿的临床情况,比如哭闹情况、睡眠情况、活动情况以及进食情况。其中主要要观察小儿的哭闹情况,一般情况下都是阵发性哭闹,时隔不久再哭闹,约5―10分钟。医护人员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腹部情况,腹部有无膨隆,有无呕血,有无包块,有无硬结等,根据病情发展还得观察患儿的呕吐物的颜色、气味和性质,以便有助于复位的治疗。术前予以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纠正酸碱代谢紊乱,术前给予合适用药,并做好术前的各项检查[2]。必要时予以输血和吸氧,增强患儿对手术的耐受力。

1.2.3 灌肠护理 在对需要进行灌肠复位的患儿应做好术前的病情观察,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以及小儿的腹部情况,有无包块、硬结,有无呕吐、腹部膨隆,便血等情况。灌肠前予以流质饮食为主,或尽量不进食。

1.2.4 术后护理 患儿术后安返病房,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畅通,予以吸氧2小时,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包括四项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持续禁食,并做胃肠减压,有助肠吻合口愈合,有效的术后胃肠减压是术后护理的关键,观察并记录胃液的颜色、性状、量,便于对病情的判断。术后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应加强体液平衡护理,全程补液24小时,并记录患儿的尿液情况,给予抗感染处理。术后应每日切换切口敷料,保持切口干燥、清洁,用腹带包扎腹部,以防切口裂开,密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情况,观察患儿的排气情况。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盆腔感染、腹膜炎、肠粘连、迟发行肠坏死等,注意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可予以出院。嘱患儿家属出院后患儿注意休息和饮食,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哭闹。切口1 周内不可沾水,腹部勿受凉,以免发生肠功能紊乱,诱发粘连性肠梗阻。

2 结果 空气灌肠复位成功39例,手术复位成功16例。手术方式是肠套叠整复术。

3 讨论

急性肠套叠多见于2 岁以内婴幼儿,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发生肠套叠原因很多,可能与季节变化、饮食、腹泻、病毒感染等引起肠蠕动、肠功能紊乱有关,与肥胖及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哭闹、呕吐、排果酱样血便,有的患儿可在右上腹部可摸到包块。诊断性空气灌肠可见结肠呈杯口状改变,就可以诊断为急性肠套叠。发生小儿肠套叠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早期可应用空气灌肠法治疗,但如肠套叠时间较长,则须进行手术治疗。空气灌肠复位法,适应症为病程不超过12小时,全身情况良好的病儿。而超过24小时,全身情况明显较差,如腹胀严重者,禁忌做空气灌肠。对晚期比较严重的病例,或用空气灌肠、钡剂灌肠,肠套叠未复位的病例,应剖腹行手法复位套叠肠管,术前准备应充分细致,如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应用抗生素、输血、吸氧、退热、胃肠减压等。手术后,按腹部手术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病儿微小变化,如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腹胀及伤口再裂等。定时更换病儿、饮食以稀、少、清淡并富营养为原则,量与质要逐渐增加,有助于肠功能的恢复。在此,家长们应引起注意,在照顾小儿的时候,注意食物改变和食物刺激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因此,在小儿改变食物或添加食物时,应逐渐添加辅食,在变更食物时有一逐渐过渡,让肠道有适应过程,这样能减少急性肠套叠发生。预防感冒,感冒属一种病毒感染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但也可累及回盲部引起急性肠套叠。心理护理在进行复位前是个必要的过程,在取得家长配合的情况下,对复位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术前护理是对手术顺利进行的一个前奏,术前护理是对手术的监测,术后护理是疾病恢复的保障,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发病过程中,这些护理缺一不可。本文通过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观察和总结护理措施表明,良好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病情恢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军,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1,27(2):51―53.

[2]李清清,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352―353.

[3]许志秀,小儿急性肠套叠327例的观察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8B):1106―1107

[4]柴惠芳,小儿急性肠套叠280 例分析[J],临床医学,2010,17.

[5]邢秀红,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护理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08,6(24):41.

上一篇:用PICC导管异常情况原因分析及护理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血糖难控制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