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团活动浅议

时间:2022-09-12 07:59:17

学校社团活动浅议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才观、教育观、教学观均发生变化。因此,各学校均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一些活动,而学生社团活动是在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主选择组建的一个团体,按照共同的时间、内容、活动的方式,有组织地进行活动,在活动参与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

关键词: 学校社团活动 围绕课改 资源再开发 激发兴趣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才观、教育观、教学观均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于学习课本内容,更注重学习做人及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各学校均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一些活动,而学生社团活动就是在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主选择组建的一个团体,按照共同的时间、内容、活动的方式,有组织地进行活动,在活动参与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学生社团活动不但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还是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扩大求知领域和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增强学生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一、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切实处理好“四个关系”,加快教育模式改革。四个关系即一是处理好校内与校外教育的关系;二是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关系;三是处理好书本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关系;四是处理好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四个关系,才能真正落实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才能把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外进一步深化和应用。而以上目标的实现完全可以通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这种有效载体,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来实现[1]。

二、社团活动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更多体现在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加强学生的社团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和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增强学生凝聚力的重要载体,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有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学校强力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传承和培育学校文化的客观要求。

学校文化是学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文氛围、学校精神和生活环境。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学校文化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学校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地发展。学生社团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学校文化的一面旗帜。这种学生自我组织自我教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学生之间的精神沟通,学业上的开拓、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增强了教育的多元性。

三、围绕课改,社团活动延伸了课堂教学

学生社团不是娱乐和消遣的工具,而是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理想阵地,学生参加校园社团活动,有利于完善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协调,关爱他人,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舞蹈、合唱、书法、衍纸等社团就经常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展示自身的特长,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不仅收获一分快乐,更增添一分自信。所以,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契合了新课改的内在要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丰富各学科教学的内涵,同时对学校的老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老师在社团活动中,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促进社团的快速发展;学校更是结合新课和改革的理念,将社团活动校本化,注重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资源再开发,进一步整合校内教育资源

1.社团活动的开展有教师规划设计能力的提升。教师是社团活动的设计者,活动内容的开发实施,需要指导教师结合课程环境自主地、灵活地引导学生选择活动主题、安排活动过程。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社团活动的实施具有较强的规划设计能力,根据组内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当地的背景条件,合理地设计活动内容,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2.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是社团活动的指导者,在活动过程中,面对的是对这一课程喜爱的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因而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指导的活动,从而将这种爱转化到教育教学中。社团活动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没有教学任务的压力,维系社团活动的开展是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爱好,这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形成合作、创新的新理念。

3.社团活动有助于教师提高沟通协调能力。教师是校内外多方关系的协调者,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拓者,社团活动开展的活动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因此,教师要主动地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协调社会的关部门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尽力起到纽带作用,为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五、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社团是学生眼中的快乐开地、自由王国。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广阔天地,真正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在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创造的兴趣,增长创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力。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意志最突出的品质是克服困难、锲而不舍。学校的社团活动具有鲜明的非强制性、非压抑性等特征,因而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张扬个性的心理需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2]。因为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所以当面对困难时,他们不是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想尽办法地解决问题。同时学生的个体均存在差异,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缺乏吃苦精神。在社团活动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在自己有兴趣的社团活动中,孩子们能因爱好而战胜怕苦、怕累等的弱点,形成耐心细致、大胆创新的品质,如在航模训练和比赛中能自己动手修复损坏的模型,意志力得到培养。

3.培养了学生的诚信力。社团活动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原则。因此,在招募社团成员、确定活动内容时都做到尊重学生的意向,征求学生的意见。但是明确规定学生一旦成为社团成员,就必须遵守社团纪律,不得无理由旷课。“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既来之,则安之”,这就是社团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学生在长期的社团活动中就知道学生之间相互的诚信坚持是社团延续发展的根本。

4.培养了学生的执行力。社团活动强调的是社团成员个体本身主动积极地参与基础上所寻求的合作,因此,它首先要求的是社团成员个体本身对所承担的社团活动内容、任务的执行。我们在社团活动中教育学生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做,在做中学会动脑;学会探究;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耐心细致;学会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一切从自己做起,如活动时自带用品、规范操作、整理桌面、注重环保等从每件日常小事做起,回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以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完成每次活动任务。学生执行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5.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实现的机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即使是偶然的活动机会也常常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激发其成就感。

6.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对自身力量的估计;自信是一个人对自我认识的价值表达,相信自己能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如平常所说的“我能行”、“我能做好”等,就是一个人自信心的语言表现。学校社团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一次比赛,一项科技小制作的获奖,一次演唱的成功,一次演讲的夺魁,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校的社团活动,没有心理的压力,学生的身心是完全放松的,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成果,在不断成功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动手设计、亲自操作挖掘了潜能,培养了心智,提高了适应能力。

总之,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投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与主体地位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得到不断提高。通过大量的社团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钻研学习方法的气氛浓了,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智力都得到了开发,这就必然地提高了学科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永旭.学科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J].教育科学,2002(1).

[2]李启忠.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利用例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学科),2003(1).

上一篇:解析管理会计对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作用 下一篇:券商估值的缺陷及其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