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2-09-12 05:20:32

对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内容摘要】少数民族民歌是人民群众生活中最活跃和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冲击下,其传承和发展问题日益突显。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面临着同样严峻的问题,少数民族民歌不论从生存环境、演唱场所、传承方式,还是其所承担的社会功能都已经出现了诸多改变。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发展就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就此问题给出几点建议,以期有所实用价值。

【关键词】黑龙江 少数民族民歌 传承 发展

一、传承保护和发展黑龙江少数民族民歌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受到强烈的冲击,甚至在慢慢消失。如今,外国歌曲和流行歌曲传遍中国的大街小巷,黑龙江少数民族民歌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濒临消失。黑龙江少数民族民歌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发展,顺应新时代的需求。

黑龙江少数民族民歌是黑龙江省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黑龙江少数民族民歌包含了少数民族人民从古到今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是一座巨大的原生态资料,有重要的科学和文献研究价值。黑龙江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和保护需要专业人士有意识地去从事本民族本地区传统文化、专项记忆、专门知识的学习,并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和继承。在现代教育的体系中,纳入或安排传统民间文化的教与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黑龙江少数民族民歌保护和传承的几点建议

(一)在传承中对其生存环境的保护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与网络的普及,原生态文化和少数民族民歌都遭到了侵蚀。在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中,要重视全面搜集资料、传承人要忠实地记录、慎重地整理资料三个方面。

全面搜集是指在可能的情况下,对黑龙江省各个地区的少数民族民歌的歌词、曲谱搜集要全面;对大同小异的作品搜集要全面,口头流传的要搜集,已经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民间抄本也要搜集;传统的要搜集,新创作的也要搜集。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歌在内的非物质文化,具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等特征。忠实记录是指忠实的、原生态的记录,既是科学研究的初步作业,又是推广优秀民歌的根本依据,是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全面搜集和忠实记录的基础上,在尊重民间歌手口头创作的前提下,为了推广普及和利用而对一部分基础较好的民歌作品进行适当调整和修补,并以图书或音像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是传承和保护壮族民歌的一个好方法,把握好这三点才能为后期的发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黑龙江省文化政策的保护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等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挑战。如今“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成为文化发展的重头戏。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对于即将濒危的这些民族艺术实施开发性的抢救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唤起了人们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在感情上的回应。同时,为了使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化更好地发展,黑龙江省文联的“龙歌”行动做了具体的宣传和推广,激发民众对于黑龙江文化的热爱。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必须要借助政府的扶持和相关文化政策的保护,使其有所依靠,才能有施展魅力的空间。此外,政府要重视与高等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扶持政策,在高校中开设少数民族音乐的课程,恢复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民歌会的比赛。在这一点上,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少数民族民歌教学有着非常好的体现。

(三)注重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民歌的共荣

近来,黑龙江省启动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是由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办的艺术交流活动。从中我们得到不少启发,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要与教育紧密结合到一起,我们也要举一反三做到让少数民族民歌进课堂,借鉴这种形式发展民族文化。

对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来讲,少数民族民歌进课堂尤其重要。高等院校为我们音乐教育培养大量的优秀教师,这些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精神焕发、对教育对事业充满着热情和渴望,我们要培养学生爱民族文化的意识,待将来他们工作时也能满腔热情地传递民族文化,一代传一代传承民族文化,让传统文化依旧辉煌,教育永远是走在时展前沿的,只有把少数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结语

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相信在黑龙江政府的保护下以及高等音乐院校的重视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庇佑。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浪潮中,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势不可挡,黑龙江少数民族民歌定会有更好的未来,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文化厅2013年度艺术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项目,项目编号:13A0014)

参考文献:

[1]伍国栋.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拓展(下)[J].黄钟,2005(2).

[2]祁惠君.驯鹿鄂温克人生态移民的民族学考察[J].满语研究,2006(1).

[3]李文波.传承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李冰.浅析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5]冯光钰,袁炳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历史[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和建议 下一篇:论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