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发壮族文化经济价值的动因\平台和主体

时间:2022-09-12 05:12:59

论开发壮族文化经济价值的动因\平台和主体

[摘要]壮文化是壮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需要借助必要的平台;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还需要多个主体的参与。

[关键词]壮族文化;开发动因;开发平台;开发主体

[作者]谭国志。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长沙,410083;谷中原,中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学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沙,410083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0)02-0099-005

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了文化资本理论,认为当代社会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地方,就在于文化因素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以致可以说,当代社会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文化在整个社会中的优先性及文化的决定性意义。因此,现代的经济同样需要文化资本的大量介入才能活跃起来,以文化产品的形式存在的文化资本具有发展经济的潜在价值。

刘玉珠和柳仕法(2002)提出了文化市场理论,认为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要求讲究经济效益。胡惠林(2003)提出了文化商品理论,认为文化不仅具有价值也具有使用价值,其价值和价值量无法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测定,只能由凝结在文化商品中的精神发现和精神的创造性劳动满足人们需要来决定。陈立旭等学者(2003)提出了文化产品效益理论,认为在获得文化产品社会效益的同时,人们应该注重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李红艳(2007)提出了经营乡村文化的思想,认为文化不仅是消费品、娱乐品,还是用来赚钱的生意。车震宇(2007)提出了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理论,认为传统村落具有历史价值、美学价值、旅游价值,旅游开发对于传统村落形态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可见,文化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已经得到许多学者的肯定。壮文化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同样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文化丰富多彩,开发壮文化的经济价值将成为一种趋势。对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进行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认为: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需要借助必要的平台;壮文化经济价值开发具有多主体性的特点。

一、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的动因

应该说,自被壮族人民创造出来的那一刻起,经济价值就作为一种潜在价值存在于壮文化中,然而,为何长期以来人们没有对壮文化进行开发?我们现在提出要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是不是哗众取宠呢?其实不然。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我们今天提出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第一,受文化产业的吸引。在后工业社会,文化已经成为值得开发的、可以创造财富的经济资源,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发文化产业的骄人效益深深吸引着我们去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第二,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十七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壮文化经济价值开发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属于新兴产业、绿色产业、阳光产业,是转变壮族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理想选择。第三,推动壮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壮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是产业结构失衡,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可以有效的调整壮区经济结构比例。第四,开拓壮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新领域。靠天吃饭是壮族地区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多功能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可以拓宽壮族地区经济增长领域。第五,增加壮族农户的经济收入。壮区文化资源独具特色,该地区其它资源更具有竞争优势,在文化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大力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可以有效的促进农民增收。第六,转移剩余壮民劳力。异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不仅能转移剩余壮民劳力,而且是一种比异地转移更为理想的就地转移。第七,保护与传承壮文化的需要。开发式保护和传承是壮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理性选择,开发壮文化所得的经济收入可以为保护和传承壮文化提供可持续的经费保障。

二、壮文化经济价值的开发平台

在分析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的动因之后,接下来就是怎么开发的问题。由于经济价值属于壮文化的潜在价值,加上文化具有向其他产业提供附加值的特性,决定了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需要借助必要的开发平台。所谓开发平台,就是指开发文化经济价值所需要的操作环境和条件,是开发主体为方便实现文化经济价值所借助的产业,包括旅游产业、创意产业、艺术业、饮食业和展览业。

(一)旅游产业平台

壮文化旅游业开发,是指开发主体将具有开发价值或开发可能性的壮族文化资源利用当地旅游平台开发出来。具体来说,壮族文化旅游就是经营者将壮族地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生产生活过程、民俗风情、文化历史资源、民居村落、民族饮食、民间曲艺、民族文化纪念品等壮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要素,作为旅游资源开展旅游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将成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中最为普遍的、最能显现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形式。壮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形式主要有民族观光游、民俗体验游、民俗旅游、农家乐、民族节日旅游等形式。民族观光游就是为游客提供观赏民族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服务,同时提供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购物等服务,以获得经济收入。民族体验游就是为游客提供体验壮族农业生产、民族手工艺制作、民族节日、民族歌舞戏曲演出等过程,同时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从而获得经济收入。民俗旅游就是经营主体以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祭祀民俗、游艺竞技民俗等民俗事项为经营内容,以民族地区为经营空间,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文化旅游经营形式。农家乐就是经营主体利用壮区的自然、农业景观、各种文化资源为条件,以民族生活方式为特点,以休闲度假、观光娱乐和劳作体验以及健身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经营形式;民族节日旅游就是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平台开展的旅游业经营形式。

(二)创意产业平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以文化和知识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兴起,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1994年,澳大利亚提出了“创意国家”的口号;1998年,英国成为第一个为创意产业下定义的国家,“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历无畏等学者认为,创意产业是无边界产业,它可以融入到任何产业里,并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提供新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的创新。我们提出以创意业为平台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实际上就是以壮文化为核心,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高科技对壮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通过对文

化与知识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发展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强调的是,以创意业为平台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必然是在一定的壮文化背景下进行,但绝不是对传统壮文化进行简单的复制,也不能改变壮文化的本质,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借助科技对传统壮文化资源的再提升。

(三)艺术业平台

壮文化艺术业平台开发是指将壮族文化中的音乐、舞蹈、民间歌剧在舞台上或特定的场所进行市场演出,通过向观众收取入场费或向邀请人收取演出场费而获得经济收入的一种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的方式。壮文化资源参与市场演出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走动演出。主要是为适应游行、迎新、送喜以及殡葬等活动;第二,坐堂演出。主要是为适应家庭聚会、村镇集会等场所;第三,舞台演出。例如,广西百色市政府于2008年投资500万元打造的以独特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民间艺术为载体的歌剧《壮锦》已经开始了市场演出之旅。《壮锦》是一部壮族歌剧,集中表现了壮族的主要精神遗产,依靠音乐和演唱讲述故事,展现了呢的呀、嘹歌等壮族经典音乐元素。在《壮锦》之前,壮族歌剧《印象・刘三姐》取得了成功。应该说,将壮文化以歌剧的形式参与演出效果很好。

(四)饮食业平台

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而是希望尽情地享受各地的佳肴美食,满足求新的心理和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需求。可以说,游客的餐饮需求已从“果腹之需”转向“口福消费”,从“生理需求”转向“心理需求”。这为饮食文化旅游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所谓饮食文化旅游,是指将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以品尝美食、了解饮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游览所在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辅助内容的特色旅游。饮食业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是指通过开餐馆、风味小吃店等形式,提供具有壮族特色的食品供消费者享用,或在市场上销售腊肠、腊肉、酸肉等壮族特色食品,从而获得经济收入。更深层次的饮食业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有:将绘画、雕塑、乐舞乃至诗词等民族艺术品运用于饮食菜肴中,将食品作成色、香、味、形完美统一的艺术品;在顾客就餐时献上民族艺术表演;等等。

(五)展览业平台

展览业平台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是指为了保护和传承壮族文化资源,由居民、政府或企业借用特定的地域空间,将壮族的社会生活、民居、生产生活用具、服饰、习俗、歌舞等通过实物和图片、文字资料的方式在博物馆展示出来,通过向参观者销售壮文化产品、提供餐饮、住宿等途径,从而获得经济收入。按展览物种类的多寡,可将壮族文化博物馆分为单一型博物馆和复合型博物馆,或者说专题性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单一型博物馆专门展览壮族的某种特定手工艺品、民族图腾雕塑、民族特产等壮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复合型博物馆是将少数民族多种文化集中于一个博物馆之内进行展览。

三、壮文化经济价值的开发主体

开发壮文化的经济价值,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开发平台,还必须有一定的开发主体。所谓开发主体,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有目的地将人、财、物等生产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壮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分配和流通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壮文化经济价值的开发主体主要有当地政府、村集体、外来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社区能人和农户家庭等几类。

(一)地方政府

从本质上讲,文化商品生产属于精神生产的范畴,是意识形态的一个方面,其投入和产出以及市场的发育状况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政治、法律、道德、社会思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政治因素对文化经济价值开发的影响尤为重大,主要表现在:第一,政策法规引导。政府制定各种文化政策法规,是开发文化经济价值的重要前提和重要保障;第二,调控文化商品价格。在文化市场尚未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的背景下,政府对文化商品的价格进行有效的调控,可以支持或限制某些文化商品的发展;第三,财政资助。政府的直接财政拨款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商品的生产和供给状况;第四,招商引资。政府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可以吸引外来资本进入开发文化经济价值的领域,以解决地方政府开发过程中的经济短缺;第五,扩大宣传。政府的领导者角色使得其在对内宣传开发文化经济价值重要性和对外宣传已开发的文化品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六,监管文化商品。开发文化经济价值,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其底线是不能生产和销售具有负的社会价值的文化商品。政府通过对文化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监管,可以防治低俗的文化商品流入市场。

(二)村集体

村集体(领导)是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推选出来的,代表了绝大多数村民的利益;另外,村领导基本上都是本村比较有文化、有见识、有威望的村民,在经营管理上能够反映绝大多数村民的意愿。因此,村集体往往能得到村民的普遍支持和信任,也是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的重要主体。例如,广西那坡县黑衣壮吞力风情园虽然总体上属于政府管理、公司经营的模式,但村集体也拥有部分壮文化产品的开发权。据吞力屯与黑衣壮原生态旅游开发公司签订的开发经营协议,其中有这么一条:旅游公司将按照市场运营模式,对“黑衣壮吞力风情园”实行企业化管理,确保村集体通过参与园内的民俗农艺演示,民族歌舞表演,农家乐接待,饮食产品、民族工艺品的销售,直接受益。

(三)外来企业

文化投资是一定的经济主体为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它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要素。有投资,才有产出;有产出,才有效益。在一定时期内,对文化开发投入的多少,决定着文化产品开发的多少和经济收益的多少。因此,加大文化投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而吸引外来企业进行文化投资对经济落后地区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第一,外来企业可以为壮区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提供资金支持;第二,外来企业所具有的文化经营和开发人才可以为壮区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提供帮助;第三,吸引外来企业投资,意味着吸引了先进管理理念、开发技术和开发经验。

(四)农村合作组织

随着文化商品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如何采用市场化手段把分散的、小规模的、相对封闭的文化商品生产组织起来,使之与大市场、大流通相衔接,以有效解决文化商品销售问题,已成为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过程中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农村合作组织的崛起为这个课题找到了一条很好的出路。农村合作组织也可称为非政府组织(NGO),具有组织性、志愿性、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和非政治性等特征,其在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与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第一,提升文化商品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例如,农村合作组织可以推进特色壮文化产品的规模化经营;第二,加快文化商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农村合作组织就是一个技术培训基地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基地,合作组织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品牌创新,可以提高文化商品的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第三,增强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合作组织通过完善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促进文化商品的交易规模,降低交易成本;并根据市场需求信息组织农户进行文化商品生产,以增强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五)社区能人

经济落后壮区的农民最渴望发展,而最难实现的往往也是发展。一般来说,发展需要有一个突破口,需要有一个引路人。能人普遍具有的头脑灵活、见过世面、社会关系广、熟知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能力强等特征,使得他们成为带动落后壮区农户开发壮文化致富的带头人。在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过程中,能人主要发挥以下作用:第一,引导广大农户开发壮文化。在壮文化经济价值开发中,农民需要的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功案例。能人开发壮文化获益的事实有利于引导广大农户也投入到壮文化开发中;第二,拓宽文化商品销售渠道。壮文化产品也需要与市场对接才能获得收益,能人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拓宽广大农户的文化商品销售渠道上起到重要作用;第三,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开发壮文化需要引进高薪技术,没有科技含量的产品难以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能人重视对科技的运用可以带动附近农民重视科技,进而提高广大农民的知识水平。第四,弥补政府在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中资金投入的不足。

(六)农户家庭

从社会群体的视角看,农户家庭属于初级群体,初级群体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潜移默化中保存和传递壮文化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尽管随着社会转型的推进,农户家庭这个初级群体的社会功能在不断弱化。但是,我们开发壮文化的经济价值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农户家庭。首先,一些壮文化商品的生产离不开农户家庭。壮民是壮文化的主体,如果广大农户家庭的农民都不具备壮文化,或者广大农民都不愿意拿自身所具有的壮文化来生产壮文化商品,那么,无论其他开发主体拥有多少人力、财力和物力,生产壮文化商品、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也只能是空谈;其次,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的目标离不开农户家庭。增加壮区农户经济收入,进而推动壮区农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开发壮文化经济价值的根本目标。如果离开农户家庭进行壮文化开发,开发的成果将难以惠及广大农民。

上一篇:方块壮字文献生存及传承状况调查分析 下一篇:瑶族史诗《密洛陀》的认知语言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