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蔬菜产业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9-12 04:21:20

秦安县蔬菜产业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县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6年全县完成5.28万亩,蔬菜总产量4 485万千克,其中产业化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完成1.55万亩,占蔬菜种植总面积的29.40%。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2007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在2006年基础上增加1.20万亩,达到6.50万亩,进行“局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建设的蔬菜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生产面积0.30万亩,麦后复种菜瓜、架豆王面积0.50万亩,葫芦河川道区复种无公害大白菜0.50万亩,清水河川道区辣椒基地0.30万亩、韭菜基地0.20万亩,西川镇复种芫荽0.20亩。新增设施蔬菜面积0.07万亩,新增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定面积1万亩。

1蔬菜产业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和制约因素

1.1蔬菜产区不能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种植种类最多的还是辣椒和番茄,辣椒和番茄占到蔬菜种植面积的80%以上。

1.2种植茬口安排不好,不能合理安排播种时间,错过最佳的上市时间,不能把蔬菜的生产期和市场需求同步,影响效益最大化。设施蔬菜是高投入的产业,技术含量较高,技术水平高,可获得较好效益,技术缺乏或不懂技术,则有可能赔本倒贴。

1.3肥料和农药在农民每年的投入中占很大比例,盲目施肥用药造成极大浪费的现象较为普遍,重无机肥轻有机肥,氮、磷、钾比例失调,肥料利用率低;大量元素肥料偏重施用,忽视微量元素的施用,严重制约着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

1.4设施利用率低,没有实现周年生产。日光温室一般都是一年一茬,即秋季上棚,秋冬季播种,冬春季上市,一直延续到春末夏初。个别温室夏季不覆盖或者闲置。

1.5由于我县财政困难,缺少投入资金,优惠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加之建造温室一次性投资过大,阻碍了日光温室的发展。

1.6生产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及职能部门在蔬菜生产中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能及时到位,年初号召动员多,年终组织销售少,重生产轻流通的现象依然存在。

2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1为了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及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优质、环保、无公害的蔬菜产品。一是积极采取有利措施对产地环境进行保护,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二是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化肥施用量,加大农资市场的管理力度,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销售和使用,对限用农药销售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大力推广有机生物肥料,强化施肥用药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三是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配套技术,巩固提高无公害蔬菜示范点的示范水平,达到标准化生产的目的;引导和带动全县设施蔬菜生产向标准化生产目标迈进;四是加强蔬菜的无害化监测检验,提高蔬菜品质;逐步实现跟踪监测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五是逐步实现蔬菜的分级、包装、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六是积极申报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及商标注册。

2.2加强科技知识培训。蔬菜生产设施的建造、栽培、管理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为了防止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失误,造成损失,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农时季节及农闲季节召开宣讲会,培训班,现场会;在乡、村逐级开展技术培训,统一标准,严格要求,大力宣传建造、管理技术,在关键环节组织技术人员包村、包点,亲临现场指导,组织农民群众相互观摩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学到技术,确保建造质量和种植水平,充分发挥经济效益。

2.3出台蔬菜生产优惠政策。针对影响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发展投资较大的制约因素,积极拓展筹资和融资渠道,在引导农民增加对温室建设投资力度的基础上,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扶持,抓好县乡资金配套,逐步形成以农民自筹为主体,国家扶持为引导,银行贷款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2.4逐步开展大白菜、辣椒、芫荽等蔬菜深加工,延长蔬菜产业链条,适时生产脱水蔬菜、净菜等蔬菜后续产品,在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努力形成初级产品、半成品、深加工产品和终端产品的多极配套生产格局;二是要抓好营销工作,全方位、多渠道开拓市场,搞好宣传工作,扩大省内外市场。

2.5在设施栽培中要大力推广集沼气、棚室、猪舍、厕所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主要推广平衡施肥技术、设施蔬菜节水滴灌技术、嫁接技术、一次性营养钵育苗技术、垄沟地膜覆盖、棚室温光水气调控技术、灾害天气棚室管理技术等先进栽培技术,推广遮阳网、无纺布、反光膜、无滴膜等在蔬菜栽培中的应用。

上一篇:应用氯本胍防治鸡球虫病投药前后的效果检查 下一篇:膜上小拱棚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