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9-12 04:16:24

关于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在当前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我国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一种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还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在此,本文在分析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教学改革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高专 计算机 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时,多会选择那些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专业作为当前高等教育中的热门专业之一,其专业人才更是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但从近几年的毕业现象不难看出,多数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因缺乏扎实的实践能力而丢掉工作,这也间接反映出我国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其他课程相比,计算机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本文就此提出一些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当前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培养目标界定模糊,对培养对象定位不准确

结合高职教育20年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高职高专教育的开展,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实用型技术人才,在推动社会发展、提高经济水平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高职高专的办学目标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而培养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院校没有认清计算机专业的定位目标,甚至一些院校在没有办好高职的情况下,盲目的朝专升本“进军”,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走上传统的精英型教育,这一思想观念在违背高职高专院校办学初衷的同时,还对学生造成了错误性引导,使其将教学目标放在“专升本”上,进而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认识,为其今后的工作就业留下了隐患。

(二)计算机专业教材与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脱节严重

目前尽管教育部、各省教育厅等行政部门和许多高职院校组织了一些专家学者编写了一些计算机专业的统编教材,但仍不能满足高职高专计算机学生快速增长的需要,同时这些专家学者很少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IT岗位工作者,编写出版的教材理论性太强,而且高职高专使用大学本科教材的现象也较为严重,存在理论性过强、难度过大、对不同IT岗位的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失去针对岗位设置专业与课程的特色。学校采用这些教材使学生难于学以致用,与高职高专的定位与培养目标不符。

(三)计算机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在当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师资队伍中,其教师来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高材生进行任教;二是其他高校或企业在职、退休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第一类教师队伍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尤其在实践经验上,其教学活动主要以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为主,如教计算机网络时,只能讲述TCP/IP等相关协议,而对如何组网等技术自己懂得的比较少,且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第二类师资队伍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动手能力,但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这类教师除了学校的课程外,还需要负责自己单位的工作,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不占优势,也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计算机教学中。

二.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重实践,精理论,理论结合实践

在当前的高职高专院校中,普遍存在着理论课程多、实践活动少的现象,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往往以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过之后不会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甚至情况严重时会激发学生的厌学情绪。一些学生在深化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对实践产生了兴趣,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学生想动手,却不知从何下手的现象发生。

与本科院校不同的是,高职高专院校是以培养实用型一线生产人才为主,而本科院校则是以培养学生理论研究能力为主的,因而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一味的套用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在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中,理论课程的设置,说到底是为实践服务的,因而所选的教材应以浅显易懂为主,那些复杂、现实项目中不常用的,应略讲或不讲,那些现实项目中常用的,教师应结合着时间精讲、细将,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应用。

(二)细化专业课程

不少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计算机教学课程专业都分的比较细,分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应用等诸多课程,然而细究其课程划分发现,虽然其开设课程种类繁多,却极其相似,各个课程没能体现出课程方法的特点和差异,甚至出现了学网络却不熟悉网络,学多媒体与学软件课程内容区别不大的情况,这样的专业教育难以满足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进一步细化专业课程,突出专业性,课程设计紧紧围绕专业来展开,为专业教育而服务,既要做好计算机基础教育,又要确保学生真正学到想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专长。

(三)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相符合

计算机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发展变化速度十分快,几乎三四年间便会有一个阶段性的发展和改变,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需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紧跟时展步伐,时刻关注计算机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增减课程内容。只有做好社会需求调查,通过教师的企业实地考察等方式准确了解人才需求,大胆舍弃陈旧无用的课程,优化课程结构,才能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使学生得以学有所用。

(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社会和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而且十分注重员工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岗位责任意识等综合素质能力。这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通过计算机知识比赛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组织社会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等等。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强化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职高专院校负责人应适时对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确保其在今后的教学中顺利的传授给学生;其次,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师到一些大型企业进行参观培训,在了解企业用人实质后,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指导,以此来提高学生今后的求职就业能力。最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应从根本上端正自己的思想认识,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还能提高教学质量。

总 结: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作为我国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推进其计算机教学改革,不仅能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水平,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做好铺垫。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结合着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优势,创新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宋举.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知识经济.2009(04)

[2]林幼文.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09(13)

[3]戴菲.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08)

[4]曾凡晋.浅析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

[5]于蕊.关于提高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职业技术.2009(05)

上一篇:浅谈焊接专业实训教学 下一篇: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