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数夏天的“海鲜伤”

时间:2022-09-12 02:39:59

数数夏天的“海鲜伤”

海鲜的美味和营养的无与伦比的,对于有着美食之国的中国来说,夏天绝对少不了海鲜、啤酒这两样,为什么这两样东西的搭配可以如此受宠?究其原因便是炎热季节中难寻的“痛快”二字。殊不知这种绝美的搭配,被说成损害健康的第一杀手,痛风和胆结石、肾结石的危险就在眼前。海鲜禁忌你知道多少?吃海鲜都有哪些讲究?还在一头雾水的胡吃乱吃?还在把错误的常识当做追求鲜美海味的要诀?

被鱼鳍扎了一下,竟然要截肢保命

前不久,一位50岁的庄先生在水产批发市场买了一条鲈鱼,回家路上,装鲈鱼的袋子破了口子,鱼鳍把右脚扎了。被轻轻地扎了一下,庄先生根本没放在心上,谁料晚上就开始陆续出现红肿、高烧等症状,之后病情迅速发展。被扎伤50个小时后,因伤口严重感染,右腿膝盖以下全部被截去,才保住了性命。

被海鲜刺伤真有如此杀伤力,导致人截肢,甚至更严重的会夺去人的性命吗? “被鱼扎伤,一般不会引起这么严重的后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鱼身上携带病菌,导致了伤口感染而引发败血症,最后威胁生命。”专家分析。

专家指出,可能是海洋源性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夏天很多人喜欢在海水中游玩,身上的伤口暴露在含有这种细菌的海水中,或者被带有创伤弧菌的螃蟹咬伤,或被贝壳等扎伤,细菌马上就能从伤口侵入血液,以10分钟分裂一次的速度快速繁殖,3~4小时伤口就会红、肿,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这些细菌会导致组织溃烂坏死,若不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和治疗,很快就会引起败血症,造成的死亡率很高。”

创伤弧菌“怕冷”,冬天几乎没法存活,夏天是其活动的高峰时期。另外,这种细菌“嗜盐”,只能在海水中存活,从螃蟹、海虾、贝壳及海鱼等体内都可能会检出。

如何防止海鲜伤,专家的建议是:一是不要生吃海鲜,鱼虾蟹贝等都要彻底烹熟,可杀死副溶血性弧菌(会引起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等致病菌,也防止创伤弧菌通过口腔溃疡侵入血液;不管是海里的,还是江河里的鱼虾,它们身上可能都带有一些细菌,虽然对健康人群的威胁相对较小,但对于老人、孩子、孕妇及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来说,尽量不要接触带刺的海鲜,如海胆、螃蟹、海虾等,以免被刺伤,引发致病风险。

另外,如果要防范危险性极高的创伤弧菌,可以将购买的海鲜冷冻,即便携带了这种病菌的海鲜,在低温下也被冻死了。此外,蘸醋食用海鲜,也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吃法。

一旦身上有破损或伤口,不要在海水中游玩。平时在家中处理海鲜时也要小心,戴个手套防止扎伤,若被扎伤后出现红、肿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最隐匿的伤害——海鲜配啤酒,痛风跟着走

和被海鲜刺了一下就不得不截肢的可怕后果相比,下面这组健康警报常常被人所忽视。就好像滴水穿石,海鲜日日吃,大量吃,才容易使其隐匿的风险变为现实。

一项在山东省青岛、烟台、日照、东营、威海5个沿海城市展开的痛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年男性痛风发病率平均为2%,远高于全国0.96%的发病率。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专家称,海鲜是诱发痛风的高风险饮食,青岛人不仅好吃海鲜,还喜配啤酒,这种饮食组合,更是增加了痛风的发病风险。

对于已经患有甲状腺疾病和有甲状腺病家族遗传史的人,建议还是少吃高碘食物。其中,海里的植物如海带、紫菜等含碘量非常高,海鲜中,蚶干、蛤干、干贝、海参、海蜇等含碘量较高,普通的鱼虾虽然也含碘,但并不属于高碘食物。

然而,几乎所有的海鲜都是引发痛风的高危食物。专家称,痛风是高尿酸血症所致。身体产生尿酸过多或排泄尿酸少或两者兼而有之就会出现高尿酸。摄入大量含嘌呤的食物,就会产生大量的尿酸,进而引起痛风。海鲜、啤酒、动物内脏都是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沿海地区海鲜摄入量较高的省市痛风发病率相对更高。

所以,建议家里有痛风或者高尿酸患者、自身肾脏不太好的人,以及肥胖或伴有其它三高疾病的人群,更要少接触海鲜。

当然,所谓的少,也不是说一口都不能碰,关键还要会搭配,比如,尽量选择海鲜中含碘、含嘌呤低的品种,切忌和啤酒搭配着吃。 无论是甲状腺疾病还是痛风,都不像中毒那样吃过后立刻发病,但就是因为隐匿,所以常常被忽视。

因为放任自己的味蕾,所以连累了身体健康。“痛风疼起来,就算是一阵风从脚上吹过,也会剧痛难忍,锥心刺骨。”借用一位痛风患者的描述提醒那些高危人群,美食面前,忍住喽!

最常见的伤害——过敏、肠道不适

“吃完海鲜来急诊科就诊,主要都是三类问题:过敏、胃肠道不适和食物中毒,其中以过敏患者最多。”专家说,因为海鲜中富含大量的异种蛋白,激活了体内的免疫细胞,有些人食用后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半小时或一小时前刚吃完海鲜,就出现皮肤瘙痒、发红、水肿等,但这些都是较轻的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会致命。”专家强调,对于一些高敏体质的人,则会出现头痛、血压低、呼吸急迫、口舌及四肢发麻等症状,更严重的会引发过敏性休克。因此,吃完海鲜一旦感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海鲜本身肉质细嫩,比一般的畜禽肉更容易消化,因此有些妈妈会给1~2岁的孩子吃鱼泥、虾泥等食物。但一定要注意少量,因为相对于成人,海鲜是幼儿的高危致敏食品。” 专家解释,幼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不要过早给孩子进食虾蟹等海鲜,一岁以后再考虑开始少量添加。

孩子吃完海鲜后哭闹,出现红疹、眼鼻水肿等情况,这些很可能就是“过敏信号”,切不可大意,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此外,一次吃太多,或吃了不新鲜、没有烹煮熟透的海鲜,也会造成胃肠道不适。

“螃蟹、扇贝等食物一般都要吃活的,即购买时一定要鲜活,然后再处理烹饪。如果购买时已经死掉,本身携带的细菌繁殖加快,产生毒素加快,而且分解腐败产生的有毒胺类物质增多,食用后可能会造成胃肠道不适甚至食物中毒。” 专家说。

上一篇:宁财神:姚晨希望我不要抛头露面 下一篇:大庆老奶粉:简简单单的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