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制度分析

时间:2022-09-12 01:30:20

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制度分析

摘 要: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证据都是诉讼制度核心和关键所在,而证人证言制度又是民事诉讼中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证人证言往往是诉讼成败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法律条款在某些方面的不完善以及对相关的责任义务规定不明确等原因,在民事诉讼中的证人证言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必须针对这一系列情况进行相关法律政策的修复和完善,从而保证在诉讼中有法可依,维护法律的公正。

关键词: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分析

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作为诉讼的重要依据,对于证人证言制度我国法律有明确地规定,要求凡是知道了解案情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但是规定也存在一定的纰漏,使得在程序上操作不规范,在民事诉讼中显失公平,从而出现各种不利于证人证言制度发展的问题出现,妨碍司法公正。

一、证人证言概述

民事诉讼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证据的证明,还原再现事件本来的面目以及明确事件双方当事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证人证言制度是民事诉讼中证据的核心,对整个案件起着关键作用。相对于英美法系而言,大陆法系诉讼模式中对证人及证言的规定范围相对较窄,在大陆法系中,证人被界定为除了当事人之外的能表达陈述自己的五官所感受到的过去事实的第三方,但是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并没明确的对证人范围的界定概念,仅仅是对证人的义务做了相关的规定:凡是知道案情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不能出庭作证的可以提交书面材料。但是,有规定不能表达个人意志的不能出庭作证,与前边的规定相互矛盾,存在一定纰漏。

二、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证人出庭率低,不能保障证人合法权益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出庭作证是每个单位和个人所应该尽到的义务,但是并没有在法律中明确保障证人合法权益的相关的规定。由于我国社会环境以及传统观念的原因,证人出庭作证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法律并没有针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定一些相关的补偿机制,甚至是在一些社会风气不良的地区,出现谩骂、殴打证人的恶劣行径,严重危及证人的生命安全,使得证人顾虑重重,有时候明知道事实真相,却不敢出庭作证。另外,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证人的资格范围,并且广泛的使用书面证人,使得在证人以及书面证言的认定上出现一定的困难。

(二)立法不完备

法律的威严不容置疑,但是对相关的证人证言制度立法上存在漏洞,并不完备,在法律上仅仅规定了证人的义务,并没有规定证人享有一定的免证权,使得证人在某些方面处于被动,且缺乏可操作性,加上立法者观念的陈旧,使得证人制度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止步不前,并且对于作伪证所要负担的刑事责任明没有一个明确的法规规定,缺乏必要的刑事追责,从而使得以少部分民事诉讼证人消极作证,甚至掩盖事实真相,妨碍司法公正。

三、完善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制度

(一)完善和保障证人合法权益

法律在规定证人义务的同时也要明确和保障其相应的合法权益,制定证人补偿制度以及证人保护机制,保障证人在出庭作证同时其经济利益以及人身安全受到合法保护。证人在出庭作证同时,往往在道德和法律上很难权衡,很多证人在出庭作证时,是要以损害自身经济利益为代价的,所以应该针对证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偿制度,在积极上给予一定的补偿。此外,还应该建立证人保护机制,切实保障证人的人身安全不被侵害。民事诉讼中证人的证言对诉讼成败其关键作用,所以很多情况下,败诉的一方就会把责任归咎于证人身上,在法庭宣判之后,往往会做出损害证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轻则对证人进行侮辱、谩骂,重则危害证人的人身安全。相关部门可以设立专人甚至专门的机构来保护证人的人身和财产全部不受到侵害,从而使得证人在出庭作证时没有顾虑。

(二)完善对作伪证的惩戒制度

很多证人为避免自己的生命财产受到不必要的侵害,在出庭作证是往往抱有侥幸心理,呈现消极的心态,甚至基于某种利益的趋势,出庭作证是违背自己的意志。由于我国对作伪证追责方面法律机制不健全,使得在司法实践当中,对于未征得查明相当困难,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利于社会公信制度的发展。所以,必须制定完善相应的作伪证方面的法律,加大对作伪证的惩戒力度,把作伪证纳入刑法范畴,必要时候依法追究其相关的刑事责任。

(三)完善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立法理念

时代在发展进步,要求在立法理念上也应该摒弃陈旧落后的立法理念,在保障证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树立权利与义务相互完备的基本理念,在明确证人义务的同时又要保障其合法权利不被侵害。证人作为民事诉讼中强有力的证据,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过程中有着巨大贡献,所以法律在规定其必须出庭作证的义务同时,应该尊重其合法权利。并且在转变立法观念的同时,必须树立正确的符合民事诉讼价值的立法理念,要求民事诉讼程序公平公正,公开,保证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的外在公平价值,追求结果的公平正确性,其民事审判结果公平正确性的前提就是保障民事诉讼程序公正顺利进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民事程序,符合人性化的标准,并且对民事程序进行权利上的约束,以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证人证言先关的其他制度

证人出庭作证时往往会出现以传闻作为自己对事实认定的依据,相关机构应该排除这种传闻规则,不能把传闻这一规则作为证据,限制相关的书面证言,依据相关的事实,进行排出认定,甚至必要时候要求原始的证人出庭作证。证人在出庭作证时,会出现我认为、我想之类的言语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意见规则,这一规则作为证人对事实的推断和想象,不能作为证据出现,要求证人只能陈述事实,不得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对事实的推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证人证言制度在立法方面尚不完备,这就需要相关的机构在理念、制度等方面综合权衡,在维护法律威严,坚持法律信仰,保证诉讼公正、公平的同时,完备证人证言制度,用辩证的眼光去对待证人证言制度,切实保障证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从而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维护司法公正。

参考文献:

[1]张文雯.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10).

[2]姚凤玲.对我国现行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24).

[3]邢欢.论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现状及完善措施[D].中国政法大学,2010(05).

作者简介:

詹先分(1984~)男,汉,福建浦城人,浦城县人民法院,审判员,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法学方向

上一篇:刑法谦抑主义的渊源及理论基础 下一篇:以科学发展观开展财政专项资金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