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盲目扩张后患无穷

时间:2022-09-12 12:48:52

草甘膦回暖后,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在化工产品整体并不理想的前提下,草甘膦的涨价受到世人的关注。草甘膦价格上扬,诱发了许多装置复产或新产能投产,使产能快速膨胀,其结果后患无穷。草甘膦这个世界第一大除草剂品种,业界对它充满期待,也充满忧虑。

草甘膦热销,企业利润大增

草甘膦原本是产能严重过剩的产品,突然发生如此大的逆转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的,产品价格上涨比较快,从年初的3.2万元/吨上涨到8月份的4.2万元~4.4万元/吨,生产商几乎全线开工,但产品仍供不应求,扭转了企业此前利润空间比较薄的状况。价格上涨趋势之强、持续时间之久甚至超越了很多业内人士的预期。

多方分析认为,草甘膦市场转暖主要源于以下五个因素。一是全球草甘膦最大供应商孟山都受制于美国环保压力和上游原料影响,产能急剧缩减。去年6月需求旺季到来,孟山都供应链在国际市场断档,采购商只得涌入中国,使我国草甘膦火起来。二是前几年草甘膦行情的低迷主要是2008年大起大落行情的后遗症,近几年市场整体处于去库存状态。随着社会库存的减少,终端的需求在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的情况下不断扩大,导致了今年草甘膦市场整体缺货的状态。三是2013年美国、乌克兰和南美的大豆、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长,拉动草甘膦需求增长。从全球看,国内外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已达1.7亿公顷,国际市场对我国草甘膦的需求比行情最好的2008年上升近20万吨。四是草甘膦出口看好。2012年我国草甘膦出口54.7万吨,2013年上半年草甘膦的出口持续大幅增长,出口数量达到35.15万吨,占全国农药出口量的38.8%。五是环保核查有敲山震虎作用,“三废”处理抬升企业草甘膦生产成本,使阶段性供应紧张加剧。

草甘膦市场回暖对大型生产企业非常有利,从2013年的价格和出货情况看,大企业都是满产的,只要能开的装置都会开,并开到产能上限。现在来看,草甘膦生产企业不论大小都有可观的利润。15家上市农药企业2013年年中业绩报告显示,受草甘膦国内外需求增长的刺激,营业收入增长最快的3家企业分别是辉丰股份、华星化工股份和沙隆达A,分别上涨42.89%、38.08%和36.08%。草甘膦成为今年上市公司利润暴增的主要因素,江山股份、沙隆达A和华星化工的净利润分别上涨2211.91%、431.43%和345.49%,涨势惊人,利润上涨主要受益于草甘膦价格上涨。2010年利润亏损的江山股份跳跃式百倍增长让人吃惊。新安股份、扬农化工都得益于草甘膦市场的热销,上半年净利润大增。从最近公布的2012年中国农药企业销售二十强排行榜可以看出,生产草甘膦原药的企业占了60%。

盲目扩张,将引发新一轮产能过剩

草甘膦需求火起来后,价格回升到足以吸引中小企业复工生产的水平,也掀起大型企业扩能和投资的狂潮。产能过剩是国内草甘膦行业的顽症,2008年高空跌落时的巨痛人们还记忆犹新。2008年新一轮产能是从2006年开始的,那年,全球最大供应商孟山都停产,同时转基因作物种植量提升,共同催化草甘膦进入为期三年的大牛市,价格从3万元/吨暴涨到2008年的10万元/吨。受此刺激,我国资本掀起草甘膦投资狂潮,国内产能从2006年的20万吨飙升到2009年的97万吨,而国内外总需求才55万吨。在产量严重过剩打压下,其价格从10万元/吨的巅峰跌落到2万元/吨。

经过近4年的低谷期,全国除了新安化工、金帆达、乐山福华、南通江山、江苏好收成、山东润丰等10家左右大企业仍在生产外,大部分草甘膦生产企业都开开停停,或干脆退出市场。经过长达4年的残酷洗牌后,我国草甘膦行业的整合正在逐步向着比较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这一轮价格上涨,最终小企业将有望全部淘汰出局。尽管草甘膦景气将延续,但再好的市场也架不住大量企业一哄而上。

据统计,中国拥有草甘膦相关登记686个,三证齐全的企业67家,无证生产原药的企业近30家,原药总产能达100万吨左右。目前草甘膦开工企业有29家,装置开工率仅为四成。2012年原药总产量为39.1万吨,预计2013年原药总产量将达45万吨左右。我国每年使用草甘膦原药约5万吨,国外草甘膦的实际用量折百原药在55~60万吨,我国的总产量加上孟山都在全球6套生产装置的年总产量20万吨,目前已经处于供需平衡状态。但是,草甘膦价格一路上扬,这催生了国内草甘膦的大规模投资热,大大小小的项目在各地纷纷上马。不少大型厂家都有扩大产能的计划,2012年停止生产的草甘膦企业也有不少又重新生产。这样,生产量的上涨是锐不可挡的。资料显示,和邦股份拟以5.01亿元的金额自行投资建设5万吨/年草甘膦项目,项目建设期为一年。河南一家企业计划新增1.5万吨/年原药产能,估计在今年投入市场。乐山福华集团在2013年5月刚刚投产一条新的5万吨/年草甘膦原药生产线,使公司的草甘膦总产能达到12万吨/年。最近惊悉,福华集团因看好草甘膦市场,拟再建一条12万吨/年原药生产线,今年动工,估计在2017年竣工产品投放市场。我国由于市场准入把关不严、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区域政策差异等诸多不良因素,一批农化企业盲目跟风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为严重。

在这新一轮的投资热中,粗略估算,今年我国草甘膦产能将达130万吨,原药总产量将超出50万吨,加上孟山都20万吨产量,全球草甘膦明显供大于求。市场饱和使出口和内销无序竞争的局面又将展开,这将再现2008年的市场乱象,导致浪费资金、搅乱市场,同时还会加剧环境污染,使草甘膦陷入新一轮的低谷。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指出,草甘膦等产品已经有过几度大起大落的教训,不要被暂时的形势冲昏头脑,对于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目录明确列入限制发展目录名单的农药产品,务必要抑制投资冲动,避免盲目扩张、重蹈覆辙。

加强调控刻不容缓

草甘膦目前高景气,但是产能大幅增长趋势,使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担忧。他们认为,2006~2008年众多企业蜂拥投资草甘膦产业,搅乱市场,进而造成恶性竞争,主要就是政策执行不到位,对相关项目审批不严。因此,业内人士迫切希望现在有关部门能加强调控,让草甘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华星化工市场部姚经理表示,从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的角度出发,希望今后草甘膦的产能扩张不要像2008年那样盲目,也希望竞争环境和行业规范能有所改观,不要恶性竞争。扬农化工销售部一位主管说,从政策法规上看,进入草甘膦行业是有明确门槛的,但关键是落实不好。一是在产能的核查上,一些园区看到有项目来,只要有较大的税收,不管是什么企业都让上。二是在招商上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就拿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来说,一个企业要规范地走完一套流程,要过很多门槛,但现实情况是,有些企业明明做得不合格却还能一路“绿灯”,出现了我们不想看到的情况。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因为暂时还看不到明确的行政限制措施,所以草甘膦行业的盲目投资肯定会再现。在经历过一次大起大落之后,这个行业还是需要政策引导的。已经展开的环保核查让人们看到了一些希望。环保核查对草甘膦行业是一个整顿,也是改善草甘膦当前产能过剩的一个手段。通过环保核查,可以将那些技术水平落后、环保治理不达标的企业淘汰出局,让行业回到公平、公正、有序的竞争中来。

针对上述数据和国内现状,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一是草甘膦市场的利好形势诱发大型企业扩产和已停产的中小企业又复工开车生产,使草甘膦将严重产能过剩,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草甘膦准入门槛,限制企业盲目建设和进入草甘膦领域。二是产能过剩将加剧草甘膦市场的无序竞争,也阻碍了行业的发展,行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企业相关指导和支持,促进我国草甘膦行业的有序发展。三是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督促环保部门抓紧环保核查,加强企业在环境方面的限制。如果企业环保核查不达标,环保部门可以联手海关及农业部等有执法能力的部门共同执法,例如海关不能允许其出口,农业部不给其开具出口证明等,这样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新投资热加以限制。四是国内草甘膦之所以屡屡受到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威胁,其原因正是国内产能过剩、出口量大,而且产品的同质性高,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容易让对手抓住把柄。唯一的出路是行政调控和加大环保力度来抑制和淘汰落后产能。如不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国内草甘膦市场的持续回暖可能仍是个梦想。

(张为农)

上一篇:缓控释农药:省工节本低毒长效 下一篇:解读三大油企的“上游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