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科学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时间:2022-09-12 12:45:15

试析科学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的新理念,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使教学在预设的基础上体现灵活开放与动态生成的特点。”课前,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要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预先规划设计。然而,课堂是师生、生生不断交往互动的场所,是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知识与心态不断碰撞、调适的场所,是动态、不断变化的,任何教师都难以预想课堂中出现的复杂场景。因此我们在课堂中经常遇到一些在教学设计中未预料的生成性问题,它们本身所具有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一方面给课堂带来了许多鲜活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它们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带来巨大的挑战。那么,如何应对这些意想不到的生成性问题,实现生成性教学新理念呢?

一、应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策略举例

1.改变教学设计

我们可能会听到某个老师说:“今天的课上得不错,尽管和我计划的有些不一样。”这说明课程计划与机制并非不兼容。一个充满生命活动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生成”的课堂。

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生成性的,应该随课堂状况自然推进。严格按教案施教的执教模式,日益受到新课程理念的冲击。我们强调教师要认真备课,充分预设,然而,教学设计不应因此成为僵化的程式,成为限制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探究思维的框子,而应根据学生的状况进行灵活调整、修正,甚至重新创造,死守预案的课不是好课。此外,在课堂上常会有大量生成性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激发,敢于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面对这些超出教学设计之外的问题,我们在鼓励的同时,又该怎样处理呢?

2.可用于创设成问题情境

在讲述“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以验证“有机物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的结论。面对这一问题,学生的思维很活跃,答案也多种多样,其中有些答案是教师无法预测。如有学生回答:分别用含有生长素和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只含中间段)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然后检测其形态学下端是否含有生长素。针对学生的答案,教师不必立即纠正其中的错误,可以先让其他学生评价其实验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学生的评价不仅会对回答者本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更能在群体中制造一种质疑、争论的情景。在这种问题情景中,再组织学生补充、完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便会自主地解决实验目的与自变量的对应关系、因变量的检测、设置对照组等实验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在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的同时,教师应该综合教学目标,教学时间和课堂实际需要等多方面因素,有选择的加以使用和引导,这样更有利于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

3.平等对话,拓展引导

面对随时出现的小问题,教师应该用心去倾听和接纳,并给予肯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思考、经验、情感态度的共享,师生获得共同的发展和提高。平等对话,才能很好地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从核苷酸的三个组成部分入手分析,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4.把问题留到课外

课堂生成性问题与教学目标或问题关系太大,课堂上不能深入探讨,可以留到课下让学生思考。如《细胞的分化》一节学习中,先学习了细胞核移植,而后讲到干细胞的问题,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有全能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分化成所需要的细胞,可以给患者移植,所以胚胎干细胞在医学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时,突然有一学生提出:老师,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英国允许培养“胚胎”,这个怎么应用于医学上呢?此问一出,引起全班的轰动,引起大家广泛的兴趣。老师介绍了下胚胎的形成,就是取人的体细胞核移入动物的去核的卵细胞中,融合的细胞形成了胚,在培养过程中,即可获得胚胎干细胞,应用于医学中。其他关于为什么要利用动物的去核卵细胞啊,胚胎培养到何时啊,未来会怎样啊,甚至于很多的伦理问题留于学生自己课后去查相关资料,去思考,去探询答案。

二、应注意的两种倾向

1.脱离教学目标,随意生成,为生成而生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新理念,但是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脱离教学设计的目标,随意生成。“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运用充满魅力的鼓励性的语言。”听惯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于是,在课改的名义下,在评价学生的答问时,老师们也会来一句:“很好!”“同学们真会动脑筋!”“你回答得很棒!”在老师“亲切”的表扬下,课堂的“生成性”是有了,但却“迷失”了评价所应有的价值取向。

2.不能及时捕捉课堂信息

课堂上生成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教育价值也会不同,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效应。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监控把握,抓住有利信息为课堂教学所用。

三、应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原则

如何应对生成性问题是个值得教师好好思考的课题,以下原则应多加考虑:

1.预演原则

除了精心进行课堂设计,教师还需要在课前“预演课堂”,在大脑中重组课堂的各种因素,预演整个教学流程,构想课堂中可能要出现的情景和问题,思考解决的策略与方法。预演课堂,并不会消除课堂的不确定性,但可以使教师在进入课堂时,心态更平和、积极和自信,从而可以更从容地应对突发的问题。

2.目标原则

面对课堂中随即生成的问题,要时刻与三维教学目标对照,该扬则扬,该抑则抑,做出适当的选择,不能偏离了教学目标,为生成而生成,造成随意教学,“放大羊”等于放弃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作为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功能。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课堂监控和驾驭能力,站在更高的高度把握课堂。

3.相机而作原则

处于意想不到的课堂中,需要教师不断培育教育智慧来相机而作。也许学生的某种知识掌握得并不像教师所想的那样好,也许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教师的期望不一样,也许教师未能把学生的学习体验充分调动起来,也许学生将自己的体验、感情带进课堂并产生了思维的火花……教师必须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及时反馈,使之更具有教育意义。

4.平等对话原则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与对话。师生、生生才能互相尊重、互相倾听接纳,才能实现智慧的碰撞,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因此教师必须摒弃“形式的交往”,“造作的交往”,“垄断的交往”,“独裁的交往”等异化的、虚假的交往。剥夺学生话语权,平等永远无法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关注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情感体验,关心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基于此,教师的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为主线来展开。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只有基于不断生成问题的课堂教学,才能由师生共同完成意义建构。这需要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及时捕捉教育契机,才能引领学生一起构建开放生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也唯有如此,教师的教育智慧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教育研究.2005.06.

2.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底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7.

3.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44.

4.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出版社,2003:38-40.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崧厦镇中学)

上一篇: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探析 下一篇: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