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集团:海工新科龙头

时间:2022-09-12 12:30:18

中集集团:海工新科龙头

公司四大业务板块经营稳健,传统强项业务继续为公司贡献绝大部分利润,新培育的海洋工程业务和能源、化工、食品装备业务发展势头良好。预计2010年公司净利润同比翻番,未来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

集装箱业务快速反弹

公司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等全系列集装箱产品,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供应商,产品遍及北美、欧洲、亚洲等全球主要的物流系统。自1996年以来,中集的集装箱产销量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2007年中集成为全球集装箱行业首家年产量突破200万TEU的企业。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的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龙头地位牢固。

(1)量:2009年受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全球集装箱订单极度萎缩,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和航运复苏,去年全球旧箱更新淘汰需求得以释放,同时主要航运公司逐渐采用加船减速带来的新增需求上升,在双重需求推动下快速回升,预计全行业需求量将超过250万TEU,远超年初公司预计的130万TEU。2010年1-9月,本集团干货集装箱累计销量为91.63万TEU,上年同期仅为1.52万TEU;冷藏箱累计销量为5.83万TEU,比上年同期增长99.50%。公司三季度产量达到50万TEU的全年高峰,四季度有所回落。

(2)价:2009年销量低迷,大量企业被迫停产减产,面对2010年需求的突增,厂家不能立即恢复产能,导致干货箱价格也一路上升,从年初的1800美元,到三季度最高时达到2700美元,四季度基本在2550-2600美元之间。产品毛利水平也达到20-25%的历史高位。

(3)利:在集装箱价格走高的同时,人工成本、钢材采购成本等基本保持稳定,预计产品毛利达到将历史高位20-25%,集装箱业务盈利能力大大提升。

(4)势:在全球经济企稳回升的趋势下,航运行业将逐步走向复苏,集装箱的需求在经历2010、2011年的大幅回升后,将回归到稳健的增长状态,价格也将逐步回归到企业正常盈利水平时的价位。公司预计2011年行业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12年开始回归正常水平。

根据目前市场的需求情况,公司已在华南地区建设一条新的生产线,预计2011年二季度后期投产,届时在满足新增需求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毛利水平。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稳步增长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是公司的第二大业务,占收入的30-40%。公司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道路运输车辆制造商,受益于国内经济、基建投资持续景气,实现超预期大幅增长,2010 年1-9月,车辆累计销量为11.45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64.29%。全年收入预计同比增长50-60%。随着产能规模的上升及管理、营销的改进,净利率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公司重卡业务进展顺利。2009年5月总投资32亿元的联合卡车项目于去年10月正式下线了其第一辆全工序车U240,项目已具备年产3万辆重卡的能力。2009年11月,总投资约25亿元的玉柴联合动力项目启动,建成后将形成20万台重型车用发动机产能。公司产品定位于中高端重卡:欧洲品质、中国成本,良好的性价比将为公司产品的拓展提供一定保障。公司预计未来2-3年道路运输车辆业务(不含重卡)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预计2012-2013年收入有望达到200亿元。

新亮点:海洋工程业务

海洋工程板块是公司近两年重点培育的新业务,通过控股烟台来福士,公司成功介入海工业务。烟台中集来福士是国际领先的船舶及海洋工程设施建造公司,目前是中国最大、手持订单最多的半潜式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2007年末已签订船舶出口订单金额高达25亿美元,占世界半潜式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市场份额的25%。

基础设施:公司拥有世界一流基础设施,包括-18米深水码头、亚洲第二大干船坞、封闭式干船坞、半潜式15000吨下水驳船;拥有全球最大的20000吨级龙门起重机。

模块化建造:公司采用创新模块化建造,利用20000吨吊机,实现上下船体分别陆地建造、船坞合拢,理论上可节省200万个工时,大大缩减了建造工期,节约了成本。

生产布局:公司已形成了合理的生产布局,烟台中集来福士为总装基地,山东海阳为分段建造基地,龙口来福士主要负责自升势平台建设。

研发支持:2010年7月国家能源局举行第二批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命名授牌仪式。国家能源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中心落户中集。公司在上海同船舶研究708所合作,目前项目组已有六十多名研究人员,为公司的设计生产出谋划策。

海洋工程业务在建工程进展顺利,SSCVⅡ项目已在山东海阳开工建造,为中集来福士自主研发并建造的首制船,是集海上重型起重作业、甲板货物储存及生活居住功能为一体的非对称半潜海洋平台。目前烟台中集来福士已完成5个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船体合拢。在建钻井平台订单金额大约6亿美元,其中钻井平台8台,其中4个为深海半潜式平台,今年将交付2台,明年交付1台。2010年新增意向订单金额约10亿美元,主要是自升式平台及海工特种船。由于部分订单是2006、2007年签订的,现在面临部分订单推迟交货的违约风险,预计2010年业绩会低于此前预期。好消息是公司已经成功完成中国首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COSLPIONEER的生产,现在已经共交付2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为以后的生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公司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投资建议

展望未来2-3年,集装箱业务在经历2010、2011的高速增长后将逐步回归常态增长;道路运输车辆业务(不含重卡)将保持年均20%左右的增长;能源化工、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和海洋工程业务将为公司后续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公司在国内海洋工程领域的领先地位将为公司在未来实现超预期收益提供极大的增长空间。

综合考虑,我们预计公司2010、2011年EPS分别是1.19、1.75元,首次给予“强烈推荐”评级。公司传统业务发展稳健,海洋工程业务增长迅速,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业绩增长有保障,可长期关注。

(作者单位:长城证券)

上一篇:豫光金铅:全国最大的铅银生产商 下一篇:川投能源:长期增长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