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时空 第8期

时间:2022-09-12 11:58:12

“天津”-10同样是为参加1955年苏联与人民民主国家航空模型比赛10mL圆周竞速项目,由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提出研制的,由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局安排在天津拖拉机厂试制,于1956年初制成。

“天津”-10根据圆周竞速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其突出特点是:行程短,D/S=1.250,是笔者所见行程最短的10mL电热式发动机;压缩比ε=10~11,接近上限,目的是提高转速、增大功率。

“天津”-10采用了当时国外常见的结构,与现在的分体机匣电热式发动机相似,堪称我国现代电热式航空模型发动机结构的雏形。两者的主要区别仅是机匣的铸造工艺不同。其机匣几何形状和表面质量较差,且壁厚过大,致使发动机较重。

“天津”-10的设计有些令人难以理解之处,如:发动机为前轴吸气,为何晚开109°,是否打开得过晚了?又如:倾斜的电热塞电热丝为何朝向排气侧,是倾斜的方向反了,还是另有深意?

“天津”-10没有得到应用,主要原因是太重了,比一般10mL电热式发动机重100g左右,比“和平”-10重205g。

一种电热式模型发动机

这是一种长行程电热式航空模型发动机,D/S=0.958。它的原型机是苏联批量生产的“МБ-05КС”电热式航空模型发动机,其结构特点类似于20世纪40年代的航空模型发动机,例如:散热片与汽缸壁为一体;驱气道用铜焊固定于汽缸外壁;汽缸用螺钉直接与机匣连接固定等。这台发动机与北京大学赵树林等在1944年设计制造的电点火式航空模型发动机(见2012年第3期《回溯时空》)汽缸的结构极为相近。由此不禁怀疑苏联是用其20世纪40年代的电点火式发动机改成电热式发动机的,特别是机匣轴承座最前端加工有长约10mm的圆柱面,很可能是用于安装电点火断电器的。

当时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为了普及航模运动、衔接竞赛力量并培养后备力量,在安排研制竞赛用发动机的同时,还安排仿制了用于航空模型普及活动的同等规格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制造,特别是汽缸的制造比较繁琐,但成品结构并不复杂,且拆装较方便。发动机起动容易、运行稳定,用于航空模型普及活动比较适合。这20余台仿制品,没有用于航空模型圆周竞速项目,而是主要用于驱动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及用于航海模型圆周竞速项目。(未完待续)

上一篇:汽油发动机使用心得(三) 下一篇:“雷鸟”线操纵电动小组竞速模型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