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土文化的创意家具设计

时间:2022-09-12 11:55:34

基于本土文化的创意家具设计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生活家具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只要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就好了的。我们期望家具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们的生活品味和情趣,期望家具不再是一个死物,期望它能和我们进行一些互动。而现在市面上充斥着西洋家具、东洋家具,他们以文化入侵的形式快速的占领了我们的家具市场。虽然这些家具外观上精美华丽但是在文化内涵上总是让中国消费者没有归属感,找不到本土气息。这就迫使当代家具设计师把本土文化融入家具设计中去,设计出新的具有创新功能和文化内涵的家具。让本土文化能在家具产品中得到生态延续,让富含本土文化的创意家具来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这两个层面的需求。基于这些要求我设计了一款琴台智能茶几,它不仅能实现茶几应有的功能而且还能和人进行互动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关键词】本土文化;琴台茶几;情感交互

中图分类号:TS6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2-0092-03

一、绪论

1.概述

家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的起居活动开始,就有了家具的形。远古时期,家具只在功能上简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现代的家具除了要满足功能上的需求外,更加注重使用者心理上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家具再也不是简单的功能需求品和填充空间的“道具”,它已经化身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审美需求与个性的象征。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现代家具想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寻求设计上的创新与突破,来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消费水平及使用心理。

现在的家具设计界愈来愈认同这样的一个观念:设计新家具就是引导人们用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休闲方式、娱乐方式去生活。大多数设计师也更多、更深的理解了“家具的功能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这一理念。因此现代家具正朝这方面发展。

优秀的设计能够满足生活需求并且引导新的生活方式,而缺乏预见性的设计则滞后于实际需求被时代淘汰。古为今用,不断推陈出新,才是设计发展之路。但是在新中国的家具设计发展史上,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家具设计师,我们就应该设计出带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创意家具来满足人们对本土文化的向往和归属、丰富人们的日常选择让我们的本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本文中我将以“琴台智能茶几”为实例讲述如何将传统本土文化在产品中生态延续,同时也展示如何将现代化科技应用到传统家具中去,让传统家具具有新的功能实现家具与人之间的生活互动。

2.茶几的市场现状

(1)茶几的发展

茶几在家具产品中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它与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之一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由古人的象形文字得来的,古人用茶几跟简单的木桩然后在上面放一个板块就成了喝茶的地方,也就是“几”的样子。

茶几真正出现年岁并不长,在清朝以前茶几不是很盛行。它大多是由茶几兼有了茶几的功能,到了清代,茶几才从茶几中独立出来,变成一个完整的品种。清代的茶几比较矮小,有些还做成两层式。而且一般不单独摆设,一般是放在一对扶手椅之间,成套的陈设在厅堂的两侧。由于茶几与椅子相互配套使用,所以茶几的形式、装饰、几面镶嵌及所用材料和色彩等一般由椅子的风格而定。随着时代的发展,茶几的功能性也逐渐发生了转变。茶几从以前的单一饮茶配件升级为集泡茶、储物、装饰、休闲为一体的多用型家具。也慢慢从以前的客厅发展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伴随科技的进步,茶几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以前受技术条件限制茶几的材质一般是木头或石头,而由于技术的进步慢慢发展出了玻璃、不锈钢、PVP塑料、碳纤维、皮革藤蔓等多样化的茶几。而且风格也由以前的纯中式风格发展到现在的中式、现代、欧式等多种不同格调的茶几。

(2)茶几的国内外市场现状

现在的中国的茶几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风格的茶几,但大体上可以归为以下几类:古典中式、新中式、欧美风格、田园风格、现代风格。目前现代风格茶几的市场占有率是最高的,而新中式居其次。古典中式(如图 2)一般价钱昂贵受众面比较窄而且由于原材料的问题一直产量不大不容易被市场接受,欧美风格的茶几(如图 1)一般多为配套使用比较适用于大型住宅富丽华贵但是价钱比较高所以市场占有率不高。田园风格的茶几的消费者一般比较小众市场上流通的并不广泛。

随着中国文化的盛行,很多设计师已经把家具设计的重心和创意点转移到文化设计上来,在学术上我们把这种基于本土文化的创新家具叫做“新中式”。而中国的茶几市场也正是如此,越来越多的设计把中国元素、本土文化融入设计之中。新中式茶几由于它将古典中式家具的文化内涵很好继承下来同时又把现在家具的实用、便利、舒适原则应用其中,所以市场一直处于不断上升。

在中国文化风靡全球的当下,中式元素与现代材质的巧妙融合,再现了中国的精致生活的美的生活品味。 中式家具风格茶几的优势是沉稳、素静、质朴,充满着静谧柔和之感 ,且经久耐用 ,但缺点是封闭 、材料十分昂贵 ,特别是椅、凳、沙发、床等线条生硬不舒适,通过家具设计师的推陈出新 ,现在新中式风格的茶几流派分呈,家具、家装、陈设的功能更加舒适、实用、人性化,喜欢新中式风格的客户正趋于年轻化。

国外的茶几设计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后,设计形态、设计意识、设计理念等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当下国外的茶几设计主要向绿色设计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设计节约资源而且对环境无害的绿色茶几来保护环境,同时又采用智能材料、信息处理设备、自动控制技术等来使茶几具有新功能和性能。以此方便人们的生活。

二、茶几的方案设计

1.市场问卷分析

根据“基于本土文化的创意家具设计”的课题需要,我进行了一份针对“本土化创意茶几”的问卷调查。从茶几的外观造型、功能结构、文化寓意几个方面着手问卷。根据调查的结果我做出了如下的结论。

(1)根据调查,目前消费人群中喜欢木质茶几的消费者占多数,其中年龄在30岁以上的占的比例较大;其中20~30岁的年轻人偏向于玻璃材质的茶几;多材质混合的茶几所占比例不大;金属的年轻人喜欢的较多。基于这样的结果我决定选用木质作为茶几的主体材料。

(2)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人比较倾向中式风格的茶几在这其中又以40岁以上的消费者为主;而中式风格的特点是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去营造传统韵味。

(3)通过调查大家基本一致认为现在茶几最要改进的便是茶几的智能性,以方便人们的使用。

2.设计定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得更加有选择性。人们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具体表现在对产品功能、形态、规格等综合需求质量的提高上。首先作为一个新设计的茶几必须在保证主体功能的前提下,诞生出新的功能。而这新的功能我把它定位为智能化感应方面,期望通过智能感应来实现使用者的目标需求。形态方面在保持一定古典外观的前提下,做部分改变使茶几更为舒适、方便。在茶几的内涵方面通过功能、外观的整体化给人带来本土文化的温馨感,以此来丰富使用者的内心世界,弥补现在茶几在精神层面的不足。

三、茶几的设计思路

要设计一款基于本土文化的创意家具,首先必须抓住几个关键点:本土文化的重心是什么,那种活动最能代表这种文化重心,这种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道具是什么,这个道具可否日常家具化。在解决这几个关键点之后那么设计思路也就基本明朗了。

1.本土文化的重心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嘉兴的本土文化从大类上来讲可以归纳为江南文化但同时它又具备着自己的独特文化标签。嘉兴的本土文化它既具有江南水乡文化那种温婉尔雅、诗意绵绵的古典传统美,同时也有着红船文化中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和进取求新的改革精神。嘉兴自古以来重文崇学,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大,在唐代还被赋予“复礼乡”的称号。在嘉兴朋友间相互拜访一般都以泡茶饮茶为先、佳节时分也纷纷以茶为礼,茶成了嘉兴当地人民活动交流的一个媒介。据调查如今嘉兴每条大街小巷都有一两间茶馆,人们对茶的了解也比较深入。为了加大民众对茶文化了解现如今嘉兴市区唯一的一个具有300年历史的章氏茶园也将被政府改造成茶文化公园,由此可见茶文化无论在过去还是在今天都在嘉兴的本土文化中占有核心地位。

2.茶文化的具体表现

人们常把茶文化当作一种传承来做,既不失文化底蕴,又文中有雅,颇有古风。更难得是茶文化并不是一种阳春白雪的文化,它一直被人们刻入了生活当中。茶文化的典型表现便是泡茶、饮茶、茶艺。而用来从事这些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件家具便是茶具和茶几,所以我便以茶几为代表来进行一次家具设计。

(1)茶几的外观分析

茶几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茶几一般形态较小,有些还被做成两层是,与香几比较容易区别。现代茶几一般很少单独摆放,多配合沙发摆放于客厅。要设计一款与茶文化贴近的茶几,并不能把它定位于市面上的普通茶几应该把它定位与茶文化相关的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从目前市面上茶几的外观形态来看都不是特别满足这一要求。通过各种研究和了解我认为古琴台的样式比较复合这一主题的茶几外观形态要求。首先从文化内涵上来讲,“琴、棋、书、画”一直是文人四友;而嘉兴作为一个重文崇学的地方对于古琴台也相当喜爱和熟悉。在古代一般品茶的茶楼都会有相应的古琴表演,而在现代茶艺表演也一般配上古琴音乐。茶文化和古琴有着割舍不开的缘分,茶因为有了古琴的承托而更显高雅,而古琴因为有了茶的陪伴流露出一股清香。“古琴之神韵,茶汤之色香”人们一般想到古琴就会不自觉的想到茶,而饮茶也便会不自觉想到古琴,可见古琴与茶在文化上交相呼应的。在外观上古琴台能满足茶几的大部分功能需求,所以茶几的外观被定为古琴台样式。

(2)茶几的功能分析

茶几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摆茶具等其他物件用的,其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从事泡茶饮茶这一活动。而现在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茶几都能达到这一要求,所以设计一款新的茶几就有必要为茶几添加一些新的功能,通过这些新的功能来方便和改善人们的生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智能化居室的发展,智能家具乘务了家具设计的新趋势。我想通过御用高科技手段,使家具能自动为用户提供适当的高质量服务。就茶几而言市面上的智能泡茶工具已经铺天盖地,因此在这一方面的智能应用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了。但是随着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也不断提高。审美层次从单一的形式美转向多层次的文化意识。人们开是追求具有艺术风格和文化特色的家具。这这就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路,琴台茶几在样式上满足了人们对外形美和艺术风格的追求但是茶几的本身功能决定了茶几自身并不会对使用者做出什么反应,来给使用者创造一种美的意境。于是我通过智能化的设计运用让茶几达到这一效果即当人们在泡茶饮茶时茶几本身会自动播放古琴音乐给使用者塑造一耳光良好的品茶氛围给人们美的享受。

四、茶几设计中的人机分析

伴随着家具历史的发展,从最早的笨拙式家具到现在的轻便舒适式家具,这无一不是在诠释着人类的智慧。家具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技术也已经相当成熟,普及率相当搞,已经成为现代舒适家居的标志。如今人机工程学这个概念也成为家具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衡量一个家具的好坏与否,人机工程学的运用就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如果家具的设计不复合人机工程学的标准,那么这个家具设计基本是失败的。

1.外形尺寸设计中的人机因素

根据人机工程学的“以人为本”原则,一张茶几的设计就必须围绕使用者的需求而展开,根据使用者的人体工程学,所处位置的环境心理学,以及目标受众的审美心理学等各个方面的科学来更好的了解使用者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的特点,从而设计出充满人性的产品。

家具功能的人性化:茶几本身本身是用来泡茶的,但是这单一功能并不能很好方便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娱乐。如何将茶几的本身功能和其他居家娱乐相结合这便突出了家具功能上的人性化。设计一款琴台茶几不仅在功能满足了茶几的主体功能,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人们可以闲暇时在茶几上拨弄拨弄古琴绘声绘意的体验一下古人的生活,陶冶自我情操。

尺寸的人性化:对于室内空间的茶几而言尺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该将尺寸放在首要考虑范畴,先了解人体的各部分尺寸,然后根据人体的各个部分尺寸的测量数据来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茶几才能让人在使用时感觉舒适。一般来说茶具及其他物品都放在茶几台面上所以物品的放置位置就决定了茶几的高度。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分析,茶具及相关物品的最佳位置摆放高度应是他它的上沿不高于人坐姿的水平视线以下15~20度。即茶几的台面的最上端应与人的水平视线略低一点即可。

在GB/T14776-1993《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中,对坐姿工作岗位给出了具体尺寸数据。

2.茶几中的人机情感交互因素

新时代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看重家具与人的情感交互期望家具能更好对人们的行为动作做出相关的反应以便为人们提供方便。“智能琴台茶几”是基于商务环境下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通过走访相应的场所,并对目标客户进行充分的调研研究,统计发现,目标客户在这样的环境中,最想使用的是情感音乐播放服务。针对目标客户的需求并结合到“智能琴台茶几”,最终定义了交互的主要内容音频交互。茶几通过茶壶茶杯作为整个交互内容的传感媒介感受到使用者的泡茶、饮茶状态并以此为信息做出音频反馈,播放出不同风格的音乐。

3.产品整体分析

一张成功的茶几的造型,需要多工种、多工艺的共同协作,通过各种造型方法,以形成一个完美的外观造型,因此,影响造型的因素是很多的,这些因素主要是体量、形态、色彩和材质。

考虑到嘉兴本土文化中淳正、文秀的民风特征,茶几的体谅应不宜过大且有不能太小。如果茶几的体量太大则与“文秀”不相符会体现出一种粗犷,而茶几的体量太小就会显得太过柔弱显现不出淳正的浩然读书气息。因此茶几的体量我把它定为适中。

嘉兴自古以来就重文崇学,儒家思想意识大大普及和深入。唐杜佑《通典》中说:"永嘉以后衣冠文物之族,多渡江而南,艺文儒术,于斯为盛"。而一般文人骚客多精通于音律,并且“琴”又属于古代六艺中的一种。把古琴台的形态加以改变,让它变得更加功能化。既能人感受到文化的亲切,又能满足人们在功能上的需求。而且它本身有可以与茶几的主体功能交响呼应,一般茶艺表演都会配有古琴音乐。古琴台形态的茶几可以营造出一种饮茶的氛围,易让人体会到品茶的意境。

环保健康一直是家具的外衣,茶几当然不例外。木质茶几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古代的茶几大多是木质的,所以大家一看到木质的家具就会回想起历史,在很多情况下木质家具都会带有一点人文主义色彩。榆木作为众多木材中的一种它具有质地硬朗、纹理直而粗犷而豪爽和质朴天然色泽的特点。而且它又能抵御南方的潮湿和北方的干燥,客户市场非常广泛。在榆木上上一层清漆让它以本来的面目示人,让人感受到木头肌理般的温暖。这样就比什么颜色都来的贴切于自然且更好的与茶艺、古琴相配套。

五、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我在基于对嘉兴当地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调查上,对茶几进行了改良和创新的设计研究。即,在整体造型上我采用了具有古典艺术气息的古琴台外形,再加上一个古琴模样的竹制茶盘,摆脱了传统茶几的传统造型让茶几的外观更具文学艺术风格。再配上智能化的感应音乐设计,让茶几不再是一个死物可以与人进行互动。当我们不使用茶几时远观它就如一台古琴静置与琴台之上,可以充当一个古典艺术摆设装饰品。使用时又能给使用者塑造一个唯美的品茶环境。

在本次设计中通过对过去生活方式的隐喻和感觉上的模仿,唤起人们的特定情感、文化感受,从而建立起茶几与本土文化之间的联系。即人们使用茶几时通过感应音乐播放出的古琴音乐唤醒人们记忆中远久的地方记忆和思想认同,并且通过古琴外形将人们带入到诗情画意的生活享受中。体现了一种过去诗书礼仪的家具感受,而正是这种对过去生活方式的隐喻,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生活以及传播琴棋书画礼仪教育的儒家思想的记忆。我给茶几添加了一些智能化功能,把茶几原来的被动结构转变为“主动”智能,并且提供信息交换功能,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下社会工业技术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明必须通过设计的物化,才能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产品。为了避免越加突出的技术鸿沟,我们一个从形式要素、社会意识、传统观念等方面,吸取本土文化的特征,将本土的特色表现出来,以唤起使用者的共识。把本土文化融入家具设计中去的根本意义在于把文化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在为人们提供人性化的日常商品的同时让本土文化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通过本次设计我明白所有事情都有它的一个客观规律,往往是按照它的客观规律去做。所有流传下来的东西,都是顺气之然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要把握它的客观规律,不要去过分扭曲和违背,以哲学和历史为前提设计出来的产品便会更有内涵,更有意境和深度。

设计是种创新的过程,但是它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展开的。我国有几千年的文化,所谓的中国特色其实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这就要求设计师应该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挖掘潜在设计元素把这些元素和现代文明交汇、融合。再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大胆开拓创新,在发展中继承、继承中发展。给传统艺术风格新的生命让具有本土文化的创意家具风靡世界。

参考文献:

[1]周翠微.家具审美评价体系的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2

[2]娄军委.浙江传统家具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4

[3]Runliang DouProceedings of 2012 3rd International Asia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R] (IEMI2012)201310.1007/978-3-642-33012

-4_19?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3

[4]马兰.中国家具创新的本土化与国际化[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4

[5]谢穗坚.中国家具设计本土化研究与实践[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5

[6]Wenjiang Du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Informat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R] II201310.1007/978-1-4471-4811-1_38?

Springer-Verlag London 2013

注释:

[1]史晴.试谈嘉兴历史文化传统的主导取向[J].嘉兴学院报,2003,9(15):90-92

[2]戴向东.茶几的设计要素与表现形式[J].家具与室内装饰,1997,8(15):14-16

[3]肖红.仿明清家具的继承与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3,3(20):33-36.

[4]龙圣杰.产品中的传统文化生态延续研究[J].生态经济,2011,1(01):196-199.

[5]陈黄庆.谈中式现代家具与传统的交融方式[J].才智,2010,1(15):146-147.

[6]陈水林.论“红船精神”[J].红旗文稿,2011,6(10):15-17

[7]樊洁.创意家具设计构思分析[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1(05):14-15

[8]何中华.时尚与创意的绿色家具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1(05):100-103

[9]Emma.未来家居与自然共生[J].设计,2013,3(15):164-165

[10]叶德辉.中国传统家具造型变化与文化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2):6-8

[11]宋佳.论中国传统家具与民族的思维取向关系[J].大众文艺,2011,(15):291.

上一篇: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媒介素养调查 下一篇:社会化媒体对议程设置的助推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