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散文的阅读方法

时间:2022-09-12 11:39:27

诸子散文的阅读方法

诸子散文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应对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或人生问题进行反思。他们不是虚伪的伦理道德说教,不是抽象枯燥的思想学术,不是迂阔的玄理,而往往是生动活泼的、奇异美丽的、温情体贴的、对社会或人生具有巨大穿透力的、语言简洁而意旨深远的著作。其中一些睿智的思想对今人来说仍然富有启示和教育意义。因此,在语文教材和高考试题中,诸子散文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诸子散文的语言都是文言文,学生阅读有一定的困难,下面介绍几种阅读方法。

1.了解诸子散文的创作背景。

诸子散文产生于中国社会奴隶制日趋瓦解、封建制度尚未建立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生产的发展,制度的变革,社会的动荡,带来了思想的大解放。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书立说,促进了诸子散文的产生和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诸子散文带有鲜明的时代性。了解了诸子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分析和把握作品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从而能更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理解作者内心的情感,并进而掌握文章的主题。

2.把握不同的创作风格。

由于诸子散文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不同的创作风格,又显示出不同的艺术技巧,如《论语》的短小简约,《墨子》的朴素无华,《孟子》的激情雄辩,《庄子》的恣肆,《荀子》的浑厚严谨,《韩非子》的峻峭犀利等。诸子散文虽然显示着独特的思想个性和创作风格,但也有共同之处:《论语》和《老子》都简约含蓄,富于形象性和哲理性;《孟子》和《庄子》都恢弘开阔,潇洒自如,形象生动,富于气势;《墨子》《荀子》《韩非子》都擅长说理,逻辑性强,组织严密。对诸子散文创作风格的把握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注重欣赏文章的说理艺术。

诸子散文大都注重语言的表达技巧,体现了不同程度的对形式美的追求。文章大多注重对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使用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来说理,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如《寡人之于国也》与《劝学》《秋水》都采用了譬喻说理的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释得明白易懂,但在具体运用上又各具特色: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事例为喻,启发梁惠王施行仁政,使之易于接受;《劝学》的比喻形式多样,或用同类事物设喻,或从相同角度反复说明,大量的比喻,把道理说得明白,晓畅。《秋水》通篇设喻,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揭示出“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这一哲理。

4.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深刻挖掘文章的内涵。

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是提高阅读诸子散文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课本知识,才能够在阅读诸子散文时准确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也就达到了阅读诸子散文的目的。

5.结合高考的形势,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读诸子散文。

近几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有不少跟先秦诸子散文直接相关。比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就是先阅读《韩非子》当中的一则故事,然后以它揭示的道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随着当前教育对传统文化认知的不断加深,我们可以乐观地预测:今后高考对诸子散文的考查将日益增加,形式也将更加多样化。因此对学生而言,在学习和阅读诸子散文时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更要能够拓展和深化文章的主旨,尤其是要在主旨的外延上下功夫。如果能够把诸子散文的精髓和时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传统文化也就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扬光大。

总之,风景美,在于发现;人情美,在于感悟;文字美,在于运用;文章美,在于挖掘。面对诸子散文,我们只要博览群书,拓宽视野,掌握方法,善于思考,不断积累,阅读时就一定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阅读训练一

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夜分,而闻鼓新声者而说之。他人问左右,尽报弗闻。乃召师涓而告之,曰:“有鼓新声者,使人问左右,尽报弗闻。其状似鬼神,子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静坐抚琴而写之。师涓明日报曰:“臣得之矣,而未习也,请复一宿习之。”灵公曰:“诺。”因复留宿。明日而习之,遂去之晋。晋平公觞之于施夷之台。酒酣,灵公起。公曰:“有新声,愿请以示。”平公曰:“善。”乃召师涓,令坐师旷之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平公曰:“此道奚出?”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也。及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故闻此声者,必于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不可遂。”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子其使遂之。”师涓鼓动究之。平公问师旷曰:“此所谓何声也?”师旷曰:“此所谓清商也。”公曰:“清商固最悲乎?”师旷曰:“不如清徵。”公曰:“清徵可得而闻乎?”师旷曰:“不可。古之听清徵者,皆有德义之君也。今吾君德薄,不足以听。”平公曰:“寡人之所好者,音也,愿试听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音中宫商之声,声闻于天。平公大说,坐者皆喜。平公提觞而起为师旷寿,反坐而问曰:“音莫悲于清徵乎?”师旷曰:“不如清角。”平公曰:“清角可得而闻乎?”师旷曰:“不可。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今吾君德薄,不足听之。听之,将恐有败。”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愿遂听之。”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之,有玄云从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癃病。故曰:不务听治,而好五音不已,则穷身之事也。

(选自《韩非子》)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句子中对黑体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商固最悲乎(确实)B.平公提觞而起为师旷寿(酒杯)

C.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击鼓) D.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掀掉)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昔者卫灵公将之晋 杳不知其所之也

B.集于郎门之 师不必贤于弟子

C.臣得之矣,而未习也 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

D.因静坐抚琴而写之 因击沛公于坐

3.下列各句全都表现师旷弹琴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①夜分,而闻鼓新声者而说之②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③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④因静坐抚琴而写之

⑤有玄云从西北方起 ⑥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A.①③⑤B.③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⑥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夜晚,卫灵公正准备住宿,突然听到一阵曲调新奇的琴声,不禁心中大悦,于是招来他的乐师师涓,命师涓寻找这奇妙的音乐,并把它记录下来。

B.在招待卫灵公的宴会上,宾主双方喝酒喝到尽兴的时候,晋平公便命师涓演奏从濮河边听到的那支曲子助兴。

C.当师涓将曲子弹到中途时,师旷按住琴弦,不让师涓继续弹奏下去,因为它是商朝末年乐师师延为纣王所作的亡国之音,不能奏完。

D.师旷迫不得已,演奏曲调更悲切的清徵调。结果风起云涌,天降大雨,撕裂帷幕,毁坏食器,掀掉廊瓦。晋平公惊恐害怕,趴在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因而得了瘫痪病。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

②今吾君德薄,不足听之。听之,将恐有败。

③不务听治,而好五音不已,则穷身之事也。

阅读训练二

夫子当路于齐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①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②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③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④微子、微仲、⑤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注]①蹙然:不安的样子。②艴然:发怒的样子。③洽:遍及。④微子、微仲:纣王之兄。⑤王子比干、箕子:纣王之叔。(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句子中对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当路于齐(当政)

B.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答允)

C.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传统作风、教化)

D.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假借)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文王何可当也?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C.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3.下列各句中黑体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B.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C.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D.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

②以齐王,由反手也。

③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5.孟子认为文王灭殷当时的困难有哪些?请用原文中的话作答。

参考答案

《诸子散文的阅读方法》

阅读训练一:

1.C(鼓:弹奏)

2.A(A项,之:到,去;B项,于:介词,在;介词,比。C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D项,因:于是,就;趁机)

3.B

4.B(应该是卫灵公命师涓演奏曲子助兴)

5.①过去卫灵公将到晋国,来到濮水边,卸车放马,布置住处准备夜宿。

②现在您的德行浅薄,不能听它。听了,恐怕会坏事。

③不致力于治理国家而沉溺于音乐不止,是使自己走上末路的事情。

阅读训练二:

1.B(许:振兴)

2.B(A项,为:认为;成为,变成。B项,也:均表反诘语气。C项,其:代词,指纣王;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D项,之:取消句子独立性;这,此)

3.B(A项,何曾:怎么,竟然(古义);B项,古今均为但是;C项,憔悴:受折磨(古义);D项,中心:内心(古义))

4.①曾经有人问曾西:“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德?”

②以齐国来称霸诸侯,好像翻转手掌一样容易。

③(在当时,)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要实行仁政,百姓的高兴与拥护,就如同解救了他们被绳子倒挂着一样的那种痛苦。

5.“天下归殷久矣”,“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又有贤人“相与辅相之”,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上一篇:关于书 第50期 下一篇:高考天津卷作文题导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