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灾害对定陶县农业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9-12 11:34:17

干旱灾害对定陶县农业的影响分析

摘要 受拉尼娜事件影响,南方暖湿气流较弱且偏南,与偏北冷空气难以在华北及黄淮等地汇合形成降水,定陶县所处的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秋冬春连旱,对当地冬小麦生长和春播开展等农业生产影响严重。为提高农业抗旱防灾能力,气象部门应建立、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切实搞好公共气象服务,加强各部门联动,同时根据定陶县干旱发生规律,科学指导农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技术管理。

关键词 干旱灾害;农业;影响;山东定陶

中图分类号 S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234-01干旱是一种因长期无雨或少雨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基本特征。长期大范围的干旱可形成旱灾,使农作物严重缺水,作物根系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以补偿蒸腾作用消耗,致使作物体内水分状况恶化影响正常发育而造成大幅减产,甚至颗粒无收[1]。定陶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湖西平原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其中6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秋、冬、春季干旱缺水为当地基本水情,以冬春干旱对农业影响最大。2010年9月下旬至2011年2月底,山东省平均降水量仅有15 mm,较常年偏少80%,全省气象干旱已达特大干旱等级,气象干旱概率达到60年一遇,有232.6万hm2冬小麦受旱,近400座水库干涸,380多条河道断流,3.5万眼机电井出水量明显不足。该文分析了此次干旱灾害成因及对定陶县的影响,并提出科学应对气象灾害的抗旱救灾措施。

1 干旱概况

2010年9月23日至2011年1月12日,定陶县逾120 d未出现有效降雨,气象干旱概率达200年一遇;至1月28日,定陶县所在的菏泽市平均降雨量1 mm,比历年同期偏少99%,连续125 d无有效降雨,农田墒情下降,旱情蔓延;至2月5日,全县共降水14 mm,此常年同期偏少80%,其中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基本无降水,加上冬季气温偏高,土壤失墒严重,形成冬春连旱。

2 干旱成因分析

2010年入冬后,南方暖湿气流较弱,位置偏南,定陶县所在的山东省一带受上空缺乏偏南暖湿气流影响,大气干燥;尽管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但路径偏北、强度偏弱;这种冷空气偏北、暖气流偏南现象致使山东地区上空少有冷暖空气汇合,无法形成降水;同时,地面上北方气旋影响较多,带来大风天气加剧水分蒸发。分析表明,降水偏少是由2010年7月开始的拉尼娜事件影响,通常拉尼娜事件发生年份的11—12月定陶县及其附近地区降水量偏少概率为80%以上。

3 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3.1 对冬小麦的影响

定陶县常年种植冬小麦4.67万hm2以上,2010年10月以来的持续干旱少雨使全县冬小麦大面积受害。定陶县是干旱严重的地区之一,2010年秋冬期间,冬小麦出现大范围秋冬连旱,由于冬季气温起伏较大,重旱地块冬小麦安全越冬面临严峻考验,受寒旱影响,大部分麦田麦苗枯黄,甚至死苗[2]。这与冬小麦秋播时土壤墒情不足、整地质量不高,且播后无越冬水浇灌等因素直接相关。

3.2 对春播的影响

定陶县2010年秋冬春连旱,由于种植区降水少或无降水,影响适时播种,农民延迟播种,导致播种面积下降;或即使播种,种子难发芽出苗造成返种;使作物生长后期利用土壤水分、养分能力下降,产量降低[3]。

3.3 对病虫害的影响

受干旱及冬季低温天气等影响,定陶县2011年春季多种病虫害发生较晚,整体发生程度较轻。其中,小麦纹枯病、红蜘蛛发生偏重,平均病株率15.1%;白粉病零星发生;小麦蚜虫较常年同期偏低;尺单行虫量发生较重;小麦吸浆虫1.8~76.5头/m2,平均25.2头/m2。2011年春季气象条件适宜灰飞虱发生,为玉米粗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提供传毒虫源,可能会导致麦田兼治灰飞虱。

4 农业抗旱救灾措施

4.1 建立预警机制,加强部门联动

面对多年罕见的灾情,气象部门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与农业、水利等部门联动,积极启动应急预案,充分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在抗旱救灾中的作用,对“旱情、苗情、墒情”进行监控,合理调配资源,全面支持抗旱和配合抗旱工作[4]。截至2011年2月28日,全县引入黄河水逾3 500万m3,开挖沟渠41条、逾260 km,出动劳动力逾20万人次,抗旱机械逾4 000套,灌溉麦田48 140 hm2。

4.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技术管理

加强定陶县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对水库、堰塘、沟渠等进行整修或扩建,以保证旱能灌涝能蓄;加大农业技术抗旱资金投入,设立专门的农业抗旱救灾技术推广小组,宣传推广节水抗旱成功技术。同时,根据定陶县干旱发生规律,引进适宜农业生产的防旱抗旱农业先进种植技术,引进抗旱、耐贫瘠的优良农作物品种,增强当地农业生产的抗灾救灾能力。

5 参考文献

[1] 阿帕尔,叶尔克江,阿斯马.昌吉市气候干旱指标对比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3(3):22-25.

[2] 成林,刘荣花,申双和,等.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规律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4):3.

[3] 丁一汇,任国王,赵宗慈,等.中国气候变化的检测及预估[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1):1-10.

[4] 丁裕国,郑春雨,申红艳.极端气候变化的研究进展[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8,2(6):1-5.

上一篇:超级稻中浙优1号在三都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 下一篇:清河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