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改进政府统计数据

时间:2022-09-12 11:30:47

建言改进政府统计数据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事业单位、公众以及国际社会的关注。与此同时,随着统计的改革与发展,统计数据其内容更为广泛,采集、传递更为迅捷,服务方式更为多样。笔者以为,统计数据的比以往更具现实意义,也更需要改进和加强。

■ 现状

当前,我国政府统计数据工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统计数据的法律保障明显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对此都做出相应规定,从而为统计数据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2.统计数据的体制日益完善。政府综合统计主要负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重大国情国力的调查结果的;部门统计主要承担部门和行业管理所需统计数据的各自按照其相关办法提供服务,基本满足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

3.我国统计数据的内容不断扩展,已涵盖经济、社会、科技、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诸多领域。同时,统计产品种类也更为多样。

4.统计数据的形式和手段更加丰富。统计数据的方式在传统手段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网络的能力不断提高,方与受众在网络上的互动为提升质量和效果提供了保障手段。

5.统计数据的标准化水平极大提高。国家统计局依据GDDS标准建立了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数据的标准规范,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执行。

■ 问题

1.尚未建立一个权威通用的统计数据标准化体系。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各职能部门建立了大量的国颁或地颁标准,但没有形成政府部门统一执行的标准体系,数据标准化工作不平衡。

2.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和部门统计的数据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政府统计部门和部门统计都有各自的制度设计和数据采集系统以及相应的数据职责,但现实中这种分工也存有交叉,并表现为所的重复、矛盾,甚至造成部门统计和政府综合统计“数据打架”的现象,影响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3.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和部门统计均未建成与受众之间有效的反馈机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公众对于政府的统计数据的关注度也大幅度提升,公众对统计数据的质疑时有发生。对有些重要数据的质疑甚至反复产生,说明政府统计部门有针对性地解答公众质疑反应较慢,没有形成必要的反馈机制。

4.统计数据的内容、时效、方式还不能充分满足各方用户的需求。

■ 建议

1.制定统计数据的法规,保证统计数据的有法可依,保证统计数据的公正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制定了较完善的统计数据和公众服务的法律体系。同时,要树立“公开是原则、保密是特例”的统计数据理念。

2.结合国际统计数据标准(SDDS、GDDS等),探索建立一套适合中国政府统计特点的统计数据标准化体系,明确政府统计数据的构成、的范围界定、的原则等,做好政府综合统计部门与部门统计数据的职责界定,切实避免部门间“数字打架”、责任推诿等现象发生。

3.采取适合社会公众需求特点的、多渠道相结合的统计数据方式,并加强统计宣传、教育计划,多层次、多角度地推广统计认知工作。

4.重视统计信息化建设,并以技术为依托,推动统计工作相关标准的开展,进而提高统计服务效率与质量。

上一篇:统计行政执法面面观 下一篇:话说三帧兽首价格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