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对中职人才素质能力要求及中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9-12 11:08:18

当今社会对中职人才素质能力要求及中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 当今中职生的就业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社会需求和中职生就业时面对的一系列问题入手,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中职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中职生;素质能力; 英语教学; 改革

[作者简介] 宋筱梅,广西百色农业学校,广西 百色,533000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12-0069-0002

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中职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包括一线的优秀技术工人、技师型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开发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等,这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迫切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国职业教育确立了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科学发展战略,更强调技能人才的高素质和高质量。

目前很多企业都不愿意花钱用作培训投资到新员工身上。因此,如果中职生可以在学习期间就注意培养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进入社会以后必然能够抢占先机,拥有足够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融入、服务社会。

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如何正确把握新的教学理念,调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的,培养合格的中等技术人才,适应新世纪的挑战成为重要课题。

有专家就中西方教育进行比较,得出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存在“两强两弱”的结论。“两强”,即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较强;“两弱”,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弱。这在我国的中职教育中表现尤为突出。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直接向现代社会输送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然而我们培养的学生却严重缺乏创造力。这是由于客观上中职学生本身基础较差,主观上学习态度不端正,方法不得当,连最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成问题,生源素质根本无法和中学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相提并论。同时文化知识的缺乏也影响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以至降低了我国中等技术人才的输出质量。而现代社会对中职人才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改革探索。

一、改革课程设置,适应市场需求

我国由于高级蓝领奇缺,一家日企曾打出的招工广告为:“日企招工,不看学历,薪水:视能力而定”。鉴于企业经常批评学校输送的工人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让职业教育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以适应后工业时代经济发展的变化需求,从而提高高技术的竞争能力,促进综合性经济的发展,笔者在课程设置中进行了“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整合”计划,即教材遵循“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提高外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取行业企业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学术基础,又能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成为适应21世纪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综合型实用人才。

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模式形式各异,各具特色。根据百色农业学校的实际情况,应以“工作为中心课程整合模式”即学生以实际工作为基础,将所学的学术知识、职业技能等有效地运用于工作实践,从而使职业课程有机整合。当然这种培养模式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学生找到在雇主企业中的工作学习机会,并为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或工作实践提供帮助。

百色农业学校近几年校企合作“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了社会实践课的力度,让学生把所学的教学内容和社交语用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一直被认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其意义和效果是众所周知的。百色农业学校商务服务类专业学生与百色市恒升四星级酒店进行“订单式”培养,每周该饭店方派出技术骨干到学校为学生进行岗前操作技能的培训,并安排学生到酒店实际工作岗位熟悉服务流程,然后上岗。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酒店为每个学生建立实习档案。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学生对社会早认识,对自己语用能力的不足,专业能力的匮乏早认识,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的行业语用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这种把基础英语教学扩展到行业英语的教学,侧重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即专门用途英语的能力,强调从行业企业的需求出发,探求英语与行业的结合。

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为学术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了提高职业技能的机会,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针对那些学术基础较佳的学生而言,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使他们既有机会进入大专院校继续学习,又能适应21世纪技术创新对综合性实用人才的需求,从而做到教育平等,以人为本,为学生享受终身教育服务。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大学的扩招,造就了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这样,社会上就有了一种偏见,认为中职学校学生低人一等。这不仅使一部分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有一种失落感,激发不起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同时,中职学校的部分教师也歧视自己的学生,不尊重他们,不努力发现他们的亮点和长处,没能挖掘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上进等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全面发展受到限制。他们中有许多人学习基础薄弱,思维能力不强,不爱思考,不善于分析和总结,喜欢死记硬背。但他们仍是可塑之材,体现为精力充沛,有一定的表现欲,也有较强的上进心。因此,现在非常需要的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在思想上,让他们知道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激励他们最低的人生目标就是“谋生”,在谋生的同时要自信,要“我清高,我自立”。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

2. 在行动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包容学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在语言交际中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用能力分析法,分析学生面向的岗位群的“应会”内容,详细分解,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多种会话情景,让学生在模拟际中实际所学过的语言表达,培养一般职业能力。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的任务,这样使英语教学的基础实践与职业能力的综合实训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相关性,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3. 在关系上,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人是需要情感慰籍的,可是我们平时却忽略了这点。学生在进入中职时,生理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喜怒哀乐很大程度取决于外界的因数。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道鼓励的目光、一句赞扬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兴趣萌生。教师应把自己真诚的爱心寓于教学之中,尊重学生,使师生双方处于一种情感相通、和谐共处的(下转第68页)

上一篇:梧州市稀土产业嵌入式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篇:南宁市青龙江防洪工程电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