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书中的少年

时间:2022-09-12 11:06:14

你就是书中的少年

到这本书,最先让我感到震撼的竟然是书的封面和第三页的一张作者幼年照。

这两张照片可以很轻易地放在一起欣赏,那面孔几乎拥有同样的倾斜度。前者厚重沧桑,带着时光的痕迹;后者玲珑纯澈,透着童稚的清灵。除了那双依稀相似的澄澈目光,岁月的残酷在对照当中让人触目惊心。

在此,不免要让我们思考活着的意义:活着是寻找着什么?或者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抑或会留下一些什么?

透过蒋勋的这本书,我们看到一个揣着孤独和流浪梦想的孩子,迷茫地行走在狭窄的一隅山水间,寻找着能安放灵魂的空间。

在《少年台湾》里,无数细小琐碎的生活痕迹和时光碎片被诗意地捆绑在一起,那些沉淀在记忆深处的萌动、无助,抑或狂乱的迷茫,给我们传递着一种生命如同烟花绽放之后的空虚沉寂的感觉。

他在寻找着什么?

“少年成长的过程里,父亲常常谈起故乡福建,母亲常常谈起她的故乡西安,父母都有他们自己的乡愁。然而,少年自己,全部的记忆都是台湾。”那个忧伤的少年蒋勋,双亲去国怀乡的幻灭与悲凉在他童稚时,就已植入他的血脉。

这本书应该是在作者踏过山山水水之后,重新回头捡拾的自己成长的足迹。在那逝去的暗色空间里,碎片一样的记忆借助梦幻般的画面呈现。我们看清了一个少年是如何充满着青春的懵懂,穿过流光,向我们走来。那些生活在台湾底层的风土人情随着他的身影,涟漪一样绽开,历历在目。

孔庙的红墙,戴胜鸟的传说,彩瓷装饰着屋顶、窗棂和门上雕饰着五福的保安宫。那些美好的期望,透过浓浓的烟火气,支撑着挣扎在小岛贫民区的无数漂泊的灵魂,从圣殿到世俗,抚慰着他们的脆弱无依。

死鱼的气息,系舟的琼麻从柔弱到坚韧的锤炼过程,忧郁地望着大海梳头的妇人,看守野生番石榴的老太婆,采摘石榴的小女孩丢给他几个石榴的小秘密,粗壮的以做大缸为生的手工业者的无所适从,陈列的漫山遍野的半成品。少年成长期的懵懂羞涩,生活在古坑的幸子和她擅长编制竹制品的阿伯,裁衣服的妇人剪刀触及到女儿成长中的身体,那渐次凹凸的曲线里承载着少女的羞涩,剪裁好的衣服胸前那温柔的弧度则带着妇人又悲又喜的体贴,父亲、坑道和麻脸士官的情谊,海盗村以及山上的猎户……

他给了我们一个无比真实的台湾,一个充满世俗烟尘气息的台湾。

我想这种台湾原土本真的文化况味是作者渴望传递给读者的。当很多作家的笔触不断地向着都市伸展的时候,他在告诉我们,什么是文化的根。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读台湾一些作家的文字,对那种中华文化的底蕴和厚度会体味更深,比如柏杨、刘墉、林清玄、余光中……比如蒋勋。

最后,正如作家自己所言:“这不仅是一本阅读的书,你将这本书合起来,就可以背起背包,准备出发了!你,当然就是书中的少年。”

让我们在体会蒋勋记忆中的故乡的同时,也试着寻找和体会一下自己的故乡,追寻一下是什么样的生活经历,让我们成长为现在的模样――走吧,我们去寻找记忆中的它。

上一篇:独立思考者的生活游记 下一篇:柳永酒醒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