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监控,让孩子走得更远

时间:2022-09-12 10:23:53

自我监控,让孩子走得更远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具有较高逻辑性。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思维比较活跃的年龄阶段,让他们安静学习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监控。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全面发展其主动性和能动性。

一是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前期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预习能力需要学生的自觉意识,这是提升自我监控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前期要坚待不懈地引导学生预习数学知识,充分做好学习新知的准备。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给学生明确预习的步骤,指导学生按步骤进行预习。数学预习的具体步骤主要有:阅读,学生要了解知识背景,通过阅读,掌握和理解其中的大意;标注,在理解内容大意时,画出本课时的重要内容和不能理解的内容,以提升学生的自觉意识;查阅,引导学生查阅与所学知识相关的资料,认真分析资料内容,从中找出知识的生长点。

二是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期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检查错误,学会反馈问题,学会自我评价,并在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训练材料。设计问题一定要采取递进的方式,且问题要精心设计,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欲望。例如讲解约数和倍数这两个概念,可以以两个数为单位,写出几组数,让学生区分每组数中的两个数中,谁是谁的约数、谁是谁的倍数,接着问学生为什么这么选择。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体会到两个概念的联系。紧接着,教师要深入概念,提出问题,例如12这个数字,是约数还是倍数,举出12既可以作为约数也可以作为倍数的事例,让学生明确这两个概念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换。这种递进式的问题,是在学生经过主动思考的过程中找出的答案,这样学到的知识印象才深刻。

其次,在认知过程要学会自我监察和调控。学习过程一定要注重方法和策略,教师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指导学生采取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针对一个问题,学生采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其他的方法,当学生察觉到该方法行不通时,教师要问学生是走到哪一步行不通了,如果此方法不行,是否需要调整方向继续解答。如:一套书12本,每本定价相同,“新华书店”购一套按定价打八折出售,“爱看”书屋买3本赠1本。张老师想买一套,到哪家书店买便宜一些。 方法一:直接比较折数,3÷4=75%即七五折,到“爱看”书屋买。方法二:算出到每家书店需要的总钱数。假设每本为10元,新华12×10×80%=96元;“爱看”12÷4=3(次)3×3=9(本)9×10=90(元)。如果此题共有14本,因为14÷4=3(次)…2(本),余下的2本就不在“三送一”的范围内而获赠送,那14本就没有打到七五折,此时要引导学生监察到不可以用方法一折数来比较,那第一种方法在这儿就行不通,只能用第二种方法。这种监控能力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训练。

三是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后期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在学习后期,教师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检查和评价,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并学会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学习档案, 档案是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综合评价,里面包含了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例如在学习档案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评价表格的形式给学生填写:

学生学习自我评价表

姓名: 学习内容:■

新授课后发给学生填写。再以一周为时间段,根据学生填写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这一周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教师也要对这一周学生的档案进行整理,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所在,以便在下一周调整教学方法,以增强学习效果,使得教学更具价值。(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明道小学)

上一篇:为学生搭建有效实践活动的平台 下一篇:超级妈“十八般武艺”,您精通几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