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9-12 09:55:42

关于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思考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职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职业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语文教育一直不被重视,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进而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作者对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相关问题作思考。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语文教学 教学思考

语文学习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语文教学负有重大责任。语文教师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前瞻的眼光,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改进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现我就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谈谈看法。

一、关于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老师的“教”,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部分老师心安理得地压制、强迫、役使学生,这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语文课堂成了学生遭受折磨的地方,出现了万生齐喑的沉闷氛围,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应该彻底改变这种陈旧模式,把兴趣还给学生,把尊重还给学生,把时空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使语文课堂教学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学生,让师生都面带微笑地步入闪烁着耀眼光芒的语文殿堂。

现代教学论强调,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应该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学习的权利、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独立思考,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充满创造和发现的乐园。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应着力倡导感悟的独立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真正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就不会迷信教师,也不会迷信教材,真正在学习上、生活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实地展现自我,充分发展个性。

二、关于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的思考

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应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把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使语文教学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依据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和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文道统一,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统一,教书育人统一,语文教师既静心教书,又潜心育人,把语文教学变成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进行“情感渗透”,即学生主体情感与教师主导情感和谐。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1]。因此,语文教学就是师生平等相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合作的情感交流过程。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面对思想内容好、艺术水平高的文章,教师必须有热情,自己先受感染,先“动情”,接着在教学过程中紧抓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去读,去感受,再以健康丰富的感情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动情”。例:高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师首先应挖掘和感悟编者精心安排的“阅读与欣赏”三篇文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除了语文基础常识教学外,更主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老舍的《我的母亲》的主题思想是“孝心”;林清云的《好雪片片》的主题思想是“爱心”;莫言的《卖白菜》的主题思想是“诚心”;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思想是“信心”。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到“四心”合一,即孝心、爱心、诚心、信心,只有这样,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才会焕发出更辉煌的光芒。

三、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情的思考

职业院校学生的语文现状:语文知识水平能力不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较淡,学习语文的态度较为冷漠。因此,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更侧重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在学生大脑这部机器里,兴趣是动力的组成部分,它决定着大脑机器工作的转速。只有有了兴趣,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才能产生良性循环,爱学,便学得好,学得好,便延伸甚至更加深了学生的语文感情。“教师应当凭借自己的情绪色彩来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同时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一般来讲,教师总是用标题式、箭头式、图案式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3]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趣味,教师可课内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举办诗歌朗诵会、名家名著鉴赏会等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只有多下工夫延伸,深化学生的语文感情,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并且把这种感情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才能使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更具光彩。

四、关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思考

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创造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传统教学观念中,语文教学只是单纯知识传授和机械习题训练,而忽视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使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变成了简单的知识灌输,使闪烁着思想光芒的语文教学变成了死气沉沉的语文知识的传承。因此,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要培养学生读思结合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并把问题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其次,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应加强知识的归纳和延伸,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注重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加强对名家名著的熟读精思,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语文教学应以学习促进思维,培养悟性,以训练能力为出发点,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生思维结合起来,让语文教学闪烁思想光芒。

以上是我从教20年的体会,与同僚共同切磋,望能为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72.

[2]张淑玲.浅谈情感在语文教学氛围中的地位与作用[J].语文之友,1996(6):25.

[3]钱来访.教师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J].中学语文,1993(11):37.

[4]魏书生.论“开放性”作文[J].语文教学参考,1997(5):16.

上一篇:德语和汉语前缀构词法对比 下一篇:信息化环境下交互式教学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