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护理预防新进展

时间:2022-09-12 08:14:51

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护理预防新进展

摘要:通过总结近十年来的文献,从护理预防方面综述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概况, 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减少留置导尿致尿感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并提出降低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关键词:留置导尿;尿路感染;护理预防;综述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20-01

留置导尿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是解决排尿异常,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由于其侵入性、相对开放性的操作,是细菌进入尿路的医源性途径,特别在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患者抵抗力低下以及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下,是引起医院尿路感染重要的危险因素。现为探讨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总结综述如下:

1 严格操作规程、增强无菌观念

导尿操作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容易造成细菌的繁殖与扩散,严格操作规程是预防细菌逆行感染的重要措施。掌握男女尿道结构和置管长度,以及气囊内注水量气囊内均注入注射用生理盐水,根据病人年龄酌情增减注水量, 小儿一般为10~15ml,成人为20ml,最多不超过25ml,插管前导尿管前端要充分,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导尿前先做会阴冲洗,再用碘伏消毒尿道口2遍,然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留置导尿后,每天用碘伏或0. 1%新洁尔灭棉球擦洗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及擦洗尿道口,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

2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 缩短留置尿管时间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尽量不插尿管,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对于尿失禁者,应了解尿失禁原因,重视心理护理,耐心训练患者排尿。不能自行排尿时,女性尿失禁患者用尿不湿,男性患者采用男性尿袋或加长塑料袋接尿。对已留置导尿的患者,注意训练自主排尿功能,根据患者尿意和膀胱充盈度来决定时间,尽早恢复膀胱收缩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3 腔外途径感染的预防

选择合适的尿管, 操作动作要轻柔,目前广泛采用气囊硅胶尿管。要将气囊完全送入膀胱, 应在插管时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5-7cm, 水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后,轻拉导尿管有阻力感,方能防止尿管脱出和尿漏。膨胀的气囊不宜卡在尿道内口,以免气囊压迫膀胱内壁,造成黏膜损伤。每天进行两次会阴、尿管的清洁消毒。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导尿前先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再用碘伏消毒尿道2遍,然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留置导尿后,每天用碘伏或0.1%新洁而灭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洁会阴及擦洗尿道,保持尿管清洁无菌。张海英等研制并应用无菌护阴罩,对防止细菌污染尿道口起到了较好作用,对长期留置导尿患者能有效地预防感染。

4 腔内途径感染的预防

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尽量避免分离尿管与集尿袋接头,集尿袋以2次/周更换较适宜。需做尿检查时,以无菌操作从尿袋抽取。保持引流尿液通畅。随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尿量。避免尿管受压、扭曲、堵塞。对饮水量不少于1500mL/d,平均尿量大于50mL/h者一般不主张进行膀胱冲洗,更不主张用具有抗菌能力的药物冲洗膀胱,以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引起感染。减少或避免膀胱冲洗,在正常情况下,尿液的排泄可以防止细菌逆流。对留置导尿的患者,在许可的情况下,鼓励其多饮水、多排尿,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一般不主张进行膀胱冲洗。

5 对留置导尿患者的健康教育

导尿前对患者进行科普小常识宣教,把预防尿路感染的相关知识教给患者,使其了解正常泌尿生理的解剖特点,导尿的目的、留置方法及留置导尿后的注意事项, 使其认识到预防尿路感染的重要性。留置导尿管时操作者应向患者耐心解释导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其顾虑, 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操作, 从而减轻尿路插管的痛苦, 使操作顺利进行。

6 结语

总之,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预防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降低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应从基础做起, 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严格掌握导尿指征,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尽量不插尿管或缩短留置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同时还要努力研发新型的预防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发生的导尿管材料, 并充分运用物理因子防菌杀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海英,赵玉敏,李爱军,等.腔外途径尿路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3):185-186

[2] 马华丽,徐红.预防留置导尿并发尿路感染护理对策[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2):119

[3] 浦海芹.预防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7):840

上一篇:女扎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心内科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