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12 08:07:05

凭借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为各种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的一次质的飞跃。它必将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

一、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科的学习不涉及语文,而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又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动物过冬》、《蟋蟀的住宅》等讲的是动物的世界;《植物妈妈》讲的是种子的传播;《黄河象》、《琥珀》讲的是化石的形成;《蝙蝠和雷达》讲的是仿生学;《黄河是怎样变成的》讲的是环境的保护;《将相和》、《草船借箭》、《田忌赛马》则讲的是历史故事。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就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二、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在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其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就会乐于接受新知。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在疑难之处,再现了情境,启发了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出来。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中,虽然把浪潮的样子及响声描写得绘声绘色,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但是由于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感受到那种气势,因此,在教学中,我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了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像,让学生感受了潮来之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了枯燥乏味的口授,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训练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时间,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的目的。

如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琥珀》一文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制作了教学课件:一是图文声像并用的课文内容;二是将琥珀的样子、远古时代的环境、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发现的过程制成若干个小模块;三是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制成动画课件,通过点击课件寻求提示和帮助。如点击“松林与海水”课件,便会出现地壳变化使海水淹没松林的场景,并可清楚地看见水下的松树如何慢慢地腐烂、松脂球如何脱落出来并一齐深埋在淤泥里的情景;四是画琥珀形成的逆推图。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随时借助课件,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获得个别化指导,较快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的训练。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启发想象,培养创造。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躯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如教学《捞铁牛》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巧妙地捞起沉在黄河中的铁牛的过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了怀丙和尚不愧是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索精神。学生指出了怀丙和尚的做法中有不合理的地方:“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需要将两船泥沙铲到黄河里去,捞八只铁牛需要把16船泥沙铲到黄河,这样做既费事,又可能将河套堵塞。”在我的启发下,学生议论纷纷,自由讨论,纷纷为怀丙和尚出谋划策,找到了更完善的捞铁牛的方法。这时,教师请学生将他们想出的好办法输入电脑演示出来。

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了一条自主实践自我探索的有效途径

1.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主动获取知识。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培养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教育的核心,信息的加工、处理、应用已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例如,我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先建立了一个资源库,里面有长城的有关图片、历史知识、与长城有关的音乐、课文朗读,以及课本中重点的字、词、句等内容,并且每一项都设置了按钮,让学生只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自己学到相关的知识。这样就给了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心智的发展。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网络化教学引发的学法改革,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2.发挥计算机学习工具的优势,人机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计算机教育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看客”,而是要充分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环境。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学生在“人机互动”中,通过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事物的声、色、光的发展变化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充分调动了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认识过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如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了一个表格,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在计算机上完成下面的内容。

设计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有多个切入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上自己体会到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现成的话,也可以是自己理解后的话,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有所得。之后,我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多元理解切换到大屏幕上,利用计算机这一学习工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及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只要教师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精心搜集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语文课堂教学就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就能充分发挥潜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下一篇:提高语文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