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淡去塑料助剂方可竞技高附加值舞台

时间:2022-09-12 08:00:19

仿制淡去塑料助剂方可竞技高附加值舞台

回顾篇——仿制桎梏发展

我国是塑料助剂消耗大国而非制造强国,目前使用的高性能,高效,高附加值类塑料助剂产品基本依靠进口,国内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普遍沿袭国外成熟品种和路线进行跟踪和仿制,自主开发新型结构、高性能塑料助剂品种的综合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加入wto后,知识产权保护纳入法制轨道,国外专利的权利要求曰趋周密、细致,覆盖范围加宽,时效延长,可合法仿制的内容和空间越来越小,如果只满足于仿制,我国的塑料添加剂水平将始终落后20~30年。

编者思考:近两年塑料助剂行业的“红海”态势是否得到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国塑料助剂产业取得了怎样进展?

“十一五”末期,全球塑料年销售量已近2亿吨,保持了5%的年均增长率,带动了塑料助剂消费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塑料助剂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年均增速高达10%以上。助剂行业的持续发展一方面缘于树脂产量大幅上升和市场需求强劲扩张;另一方面由于原料价格大幅攀升,塑料助剂行业的利润下降。通过市场转移、产业重组、价格提升、革新产品和技术等方式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国际大型塑料助剂生产企业的主要应对措施。

“十一五”期间,国内塑料助剂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通用品种的规模化生产。很少出现结构创新产品,生产多采用国外过期专利技术。高性能塑料助剂已经成为实现“通用塑料工程化、工程塑料高性能化”的瓶颈问题。根据目标应用性能进行塑料助剂结构创新设计,将是摆脱对国外先进产品依赖性的根本手段。

编者思考:提及“塑料助剂”,便会让人想到近年来国内外接二连三出台的一系列卫生、环保法律法规,只要涉及塑料制品,助剂便责无旁贷地成为制裁根源,该怎样看待这些法规对产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安全、卫生、环保法规的强化实施给塑料助剂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循塑料加工产业链条深入分析发现,法规压力大部分传递到塑料助剂产业。塑料制品中重金属,溴化物、邻苯二甲酸酯等可能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源头均来自塑料助剂。如果准备充分,处理得当,我国塑料助剂产业可以充分地借助环保安全法规带来的机遇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近年来,我国塑料助剂产业始终坚持与塑料高性能化同步发展,即以产品应用性能为技术研发和产业投入的评价标准。随着2006~2007年欧盟rohs和weee指令的执行,2008年欧盟reach法规、2009年

(1)顺匝应安全卫生法规要求,再创新提升

欧盟rohs已明令禁用多种重金属元素和特定结构化合物,日each也已公布了数十种环境高度关注物质(svhc),与我国《食品安全法》相应的gb9685-2008国家标准也明确公布了可用于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添加剂品种。总之,塑料助剂的品种及应用已上升到法制规范层面。

目前,我国80%的增塑剂是邻苯二甲酸酯类,70%的热稳定剂含铅等重金属,80%的阻燃剂含卤素。因此。我国企业在安全卫生产品的更新上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应在充分理解上述法规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彻底从技术环节上增强自身竞争力才能从容面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提高的各种技术和环保门槛,而投入巨大成本举证法规的局限性,期望法规放宽限制或更改则属被动应对。

(2)重视资源综合利用,拓宽原料范围

近十年,相继出现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多出自不可再生资源的供不应求。因此,非化石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深加工技术,如天然油脂的综合利用、生物化工产品的高效利用应尽快在助剂工业化生产中接受并实施。源自植物基原料的脂肪族一元酸、脂肪族二元酸,一元醇、二元醇的工业化产品相继问世,为助剂生产提供了新的原材料选择。

编者思考:塑料新产品层出不穷,添加剂在哪些领域更需及时配套开发?

随着塑料改性技术研究的日益深入,塑料助剂新品种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塑料工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新型高效功能助剂品种赋予塑料制品新的性能和宽广的应用领域,也同时赋予产品更高的价值。

(1)生物基树脂的稳定加工与功能化

以脂肪族聚酯为典型代表的生物基合成树脂的工业化产品相继入市,与之配套的加工助剂、功能助剂技术简移到通用塑料助剂应用技术中可能不现实,开发生物基树脂专用助剂迫在眉睫。

(2)废旧塑料的再生与循环利用

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可充分体现塑料助剂的减排增值,应将废旧塑料制品回收与再生作为专门课题进行研究。针对塑料回收利用的助剂,如抗氧剂、除湿剂、消泡剂、相容剂、扩链剂等有待深化研究。在这方面,国内仍需要逐步完善的法规环境,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消费意识来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支持。 编辑

上一篇:施工质量控制与客运专线运营安全研究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我国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