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养老保险“续保”问题探讨

时间:2022-09-12 07:55:15

城市养老保险“续保”问题探讨

摘要 从年龄、缴费基数和年限等三个方面刻画了城市养老保险“续保的现状,从基金运行、基金支付和基金社会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其影响,并就改变现状提出了三点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 养老保险;续保;基金支付

目前,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给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带来了新问题――“续保”问题,而参保人员停保、断保之后再进行“续保”,使之实现老有所养的目的,对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如何解决“续保”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续保”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了有效堵塞因企业破产、改制而造成保源流失的“决口”,纷纷采取舆论、行政、经济补贴等多种有效手段来确保参保职工的稳定性。但是,由于参保职工的年龄、保险意识、专业技术和经济收入的各尽不同,使得“续保”工作呈现复杂的局面,“续保”工作难度相当大。

(一)年龄结构偏大

年轻、就业能力强的职工,在实行“身份置换”后,养老保险“续保”率相当低;而年龄偏大、且技术单一的职工,他们对即将到来的退休却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保障的力度加大,更激发了他们的“续保”热情。例如,据统计某市本级近年来终止劳动关系的职工有88400名,“续保”的人员有65985名,中断人员达22415名,中断与“续保”人员的比例为34%。其中,50-59岁的男职工和40-49岁的女职工终止劳动关系后,“续保”率高达94.6%;而34岁以下的男职工和29岁以下的女职工终止劳动关系后,其“续保”率只有36.7%;“续保”率的总体平均约为74.6%。

(二)缴费基数偏低

职工从“企业人”转变为“社会人”后,不仅要缴纳进入个人帐户的8%,还要承担进入统筹部分的12%。例如,由于该市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大部分“续保”人员在缴费基数的选择上都相对低调,有90%左右的“续保”人员按上年度省月平均工资的60%的标准来确定自己的缴费基数。

(三)缴费年限偏短

根据“参保人员缴费期满15年就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之规定,大部分“续保”人员都将15年作为自己的缴费时限。

二、“续保”问题的负面影响

“续保”问题给养老保险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影响基金的正常运营

企业破产、改制使得基金入库缩水和断保,从而导致基金流失,养老保险支撑力度不足,最终将可能导致基金陷入支付危机。例如,该市上年(2006年)职工平均缴费工资832元/月(不考虑今后工资增长因素,下同),88400名参保人员应缴基金为26478万元。这些企业在改制前虽然是靠运作资产实行租赁经营,但从近年来的缴费情况看,至少有能力完成缴费约为22000万元;而改制后,65985名“续保”人员年缴费却只有10911万元左右,基金入库缩水超过50%。

(二)平均养老金替代率逐年攀升,基金缺口日益扩大

在企业破产、改制前,该市单位的缴费基数是按职工档案工资进行缴费,而其档案工资水平基本在省上年月平均工资的75%左右,缴费比例为30%;而企业破产、改制后,大部分“续保”人员在缴费基数选择上都相对低调,90%左右的“续保”人员按省上年月平均工资的60%的标准来确定自己的缴费基数。例如,该市“续保”的65985人5年累计缴费就减少达54556万元。相反,离退休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却在日益增长。例如,该市在2002-2006年期间,新增退休人数连续5年都超过当年死亡人数的2.3倍,5年来企业离退休人员净增14317人,另外新增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逐年提高,5年来平均年增长幅度约为9.87%左右。

(三)影响他人正常参保

目前这种低“续保”率的现状,容易给参保人员造成一种“保与不保都一样”的错觉。尤其是在目前养老保险本来就处于“寅吃卯粮”的现状,将可能导致人们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安全性、可靠性、保障性产生怀疑,从而动摇一部分人的参保信心,给“续保”、扩面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危及“安全网”的安全

职工在企业改制实行“身份置换”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续保”,或将15年作为自己的缴费时限,必然会大大降低其今后的养老保险待遇,无法实现老有所养之目的。社会保险这个社会“减震器”、“安全网”将可能起不到应有的“减震”和“安全”作用。

三、几点建议

为了切实提高“续保”率,扩大基金覆盖面,努力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现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力争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宣传要到位。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定,帮助断保人员提高对养老保险的认识,使社会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社保、人人关心社保良好氛围;二是措施要到位。参照东北三省的做法,对一些年龄大、收入低的困难群体,可以采取50%缴费补贴,其他灵活就业人员15%缴费补贴等办法,吸引“续保”、参保人员缴费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三是服务要到位。建立参保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努力实现“就业到哪里,保险在哪里”。同时,发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在社区的保障“平台”作用和服务功能,准确掌握社区职工的流向和基本情况,为断保人员提供“续保”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保源流失现象的发生。

(二)适当提高退休年龄或设置个人账户储存额最低“门槛”

我国目前的退休年龄是男60岁、女50岁(有少部分干部身份是55岁退休),而在人口预期寿命与我国相差无几的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退休标准是男、女均为65岁。据估算,只要将退休年龄提高5岁,就可以减少1/3的退休金支出。另外,采取设置养老金个人账户最低储存额的办法,提高缴费基数或延长缴费时间,也是一种降低养老金替代率的有效手段。

(三)提升统筹层次,增强基金支撑能力

社会保险采用的是“大数”法则,统筹层次的高低与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的大小成正比。目前我省实行的是养老保险基金市级范围统筹,已经远远不能支撑城市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承受能力,因此,应考虑提升统筹层次,争取实现省一级统筹;在机构管理上,实现省、市垂直管理,这样不仅有效增强了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的消除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干扰,确保基金应收尽收和基金的绝对安全运行。

作者简介:魏娜(1968― ),女,籍贯江苏泗洪,蚌埠市养老保险管理中心财务科科长,大学本科,经济学学士,经济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

上一篇:资产评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