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9-12 07:11:22

PICC置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异位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选择我院采取PICC置管的患者252例,对其中30例出现置管异位者的异位原因给予分析,以此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经X线拍片显示,252例PICC置管患者中有30例出现置管异位,发生率为11.90%。其中异位于右心房12例,颈内静脉10例,侧锁骨下静脉8例。结论:对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异位部位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就医质量。

关键词:PICC置管异位;原因分析;对策

90年代后期,我国引进了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该技术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疼痛的输液通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PICC具有穿刺痛苦小、成功率高、感染率低、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等优势,且在患者置管期间可以正常活动,同时PICC还能够降低药物对于血管的刺激,从而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但PICC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而置管异位是其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轻者会造成患者肢体疼痛肿胀,重者可造成椎体旁积液等[2]。为此,本文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采取PICC置管的患者252例,对其中30例出现置管异位者的异位原因给予分析,以此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科采取PICC置管的患者252例,男132例,女120例;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53.5±5.5岁;疾病分类:脑出血118例,重型颅脑外伤82例,脑梗塞30例,脑肿瘤26例。

1.2置管方法

协患者取平卧位,外展伸直手臂,并垂直于身体躯干,对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下方第三根肋骨间的距离给予测量。常规消毒待穿刺部位,避免细菌感染。为避免导管堵塞,可先采取预冲操作。静脉穿刺后调整穿刺角度,对导管偏差进行修正。将导管固定,并通过X线备档。

1.3置管异位

穿刺完成后,通过X线拍片显示,PICC导管头端未出现在上腔静脉,而出现在心脏或颈内静脉等其他血管位置即为置管异位。

2结果

经X线拍片显示,252例PICC置管患者中有30例出现置管异位,发生率为11.90%。其中导管头端位于右心房12例,颈内静脉10例,侧锁骨下静脉8例。以上患者均于X片室进行复位,先采取摄片,并在影像医师指导下对PICC导管长度进行调整。置管异位于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者先将拔出待调整的导管长度,并取半坐卧位,边复位边推注盐水;置管异位于心脏者可拔出3cm导管,并再次消毒固定。经过以上处理后,30例PICC导管均成功复位。

3讨论

3.1异位原因分析

3.1.1患者不正确

操作前若未做好宣教工作,送管在33~35cm时,接受置管者的下颌靠近前胸,未能将颈内静脉阻断。正确的是在送管在33~35cm时下颌向肩部靠近。

3.1.2操作技术缺陷

因为PICC置管在送管过程中完全是以盲插为主,因此对于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部分操作者因技术操作存在缺陷,缺乏信心,易造成导管异位。

3.1.3助手的配合缺陷

因多数患者存在体质虚弱或肌肉无力等状态,若助手未将患者摆放至正确的进行配合,易因配合不当导致置管异位。

3.2解决对策

3.2.1合理摆放患者

在置管前应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讲解的合理摆放对于避免导管异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置管操作前,操作者应对患者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了解,尽量用易理解的语言向患者讲解PICC置管的意义、方法及置管长度,避免患者因精神紧张造成血管痉挛,从而影响置管进程。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摆位法,嘱其先站立,抬高穿刺侧肢并与身体呈90°,将头部转向穿刺侧,使下颌向肩部靠近,以此阻断颈内静脉,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时不宜让患者睡过高的枕头,这样不利于观察颈内静脉的阻断情况。

3.2.2加强技术操作培训

定期对PICC置管者进行技术培训,并向其发放PICC置管操作规程的资料及教材。PICC置管小组成员必须具有熟练的静脉输液操作能力,并具备护师以上职称。在进行单独操作前需观察过3例以上PICC置管操作的全部过程,在自行操作时需要由经验丰富的PICC置管人员在旁指导。

3.2.3助手合理的配合

当导管置入33~35cm后,指导并由助手协助患者的头部转向穿刺侧,下颌向肩部靠近。若患者无力配合或理解能力差时,助手于同侧锁骨靠近胸锁关节的位置以四指用力向下方颈内静脉按压,阻断颈内静脉,避免导管异位。

3.3异位于不同部位的处理措施

3.3.1异位于内静脉

指导患者取坐位,对患者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的长度进行初步测量,去原固定贴膜,铺无菌巾,下垫枕,给予消毒处理,铺孔巾,并退出约15~20cm的具有导丝的导管,在推注生理温水时将其匀速推至需要的长度,固定完毕后经X线定位PICC头端位置,以保证成功复位。

3.3.2异位于心脏

通过X线证实在右心房后,退出导管至合理的位置,PICC头端在第7及第5胸椎为合理位置,若头端在第8胸椎下方,导管长约3cm,这时只需拔出3cm。操作时注意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观察,最后经X线提示定位在上腔下静脉的1/3处。

3.3.3异位于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操作时若出现送管困难,送管无法到达所需长度,在应用生理盐水进行推注时,腋下有阻力并伴有酸胀感,可先将导管退出10cm,调整好患者的肢置,嘱其放松的情况下边送管边推注生理盐水,至到导管到达需要的长度,将肝素盐水封管液20ml推注后未见异常感觉,再经X线定位确认复位成功[3]。

4小结

PICC置管前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患者正确的摆放、加强术者的操作能力、提升助手的配合程度对预防PICC异管异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导管异位后及时对异位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异位部位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就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锦雪,许素墩.PICC置管异位的处理与相关原因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8):263-264.

[2]张敬慧,李波,王敏等.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纠正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0,29(31):43-44.

[3]殷荣华.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9):160.

上一篇:“神医”泛滥的社会学分析 下一篇:肠梗阻的观察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