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道德“扶起来”

时间:2022-09-12 06:07:42

快把道德“扶起来”

【导语】

当年,南京“彭宇案”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越了这一案件本身。“彭宇案”似乎成为了国人道德生活的分水岭,这种另类碰瓷令人恐惧,竟制造了大量的冷漠者,道德的血液在一些人的血管中似乎越来越淡,社会好像一下子跌入了道德的贫血时代。

反思种种令人痛心的“道德贫血”事件,我们发现导致恶果的原因其实就潜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们是那样的微小,“小”到我们常常熟视无睹而习以为常;它们又是那样的丑恶,“丑”到它们酿成的恶果痛彻人心,这种恶果甚至已经越过道德底线而触犯法律了。这一切不能不令我们警惕:如果任由这一病灶继续侵蚀人们的道德良知,那么,我们的社会将走向何方?

但是,放眼看世界,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上其实并不缺乏道德良知,只是,在面对那些跌倒的人们时,我们更需要扶起的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道德良知,这样,人间才会真情永驻。

【现象聚焦】

国内

■2006年11月20日早晨,南京。在汹涌人潮中,等公交车的徐姓老太太被人撞倒,年轻人彭宇主动扶起摔倒的老人,并应老人儿子的恳求,协助将老人送到医院,在老太太被医院鉴定为骨折后,彭宇又掏出200元钱替老太太垫付了部分住院费。然而当彭宇准备离开时,老太太突然一口咬定是彭宇撞了她,并一纸诉状将彭宇告到法院,要求赔偿。

■2008年1月18日,扬州。73岁的戴老太摔倒在菜场门口,老人试着爬起来,却没有成功。一个小伙子见状,热心地上前搀扶。戴老太站起来后刚想说声“谢谢”,小伙子的同伴忽然嚷了起来:“你赶紧松手,老太太要说是你撞倒她的,你麻烦可就大了,南京的彭宇赔了四万五千多呢。”小伙子吃了一惊,猛地松开了手,然后飞快地和同伴一起跑远了。戴老太却一下又跌倒在地,摔成骨折。

■2008年2月15日上午10时半,南京。一个94岁的老人突然倒地,许多人远远地看,谁也不敢上前。20多分钟后,一位好心的女士叫来旁边七个人证明不是自己撞倒老人的,然后才在众人的注视下,打了急救电话……

■2010年12月29日14时许,福州市六一北路与湖东路交叉口附近,一位85岁的老人孤身外出,摔倒在人行道上,围观者无人出手相救,最终,老人的生命静静凋零在人行道上……

国外

■2008年5月30日,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市。一辆本田车和一辆丰田车互相追逐着高速驶过,本田车将78岁的老人托里斯撞得几乎飞了起来,但两辆车却绝尘而去。来往的路人目睹了事故却无动于衷,没有人靠近他,更没有人去阻挡路上驶过的车辆,避免老人再次被撞。

【相关链接】

见“死”不救也是罪

法国1994年修订的《法国刑法典》新增有“怠于给予救助罪”,具体的条文是:“任何人对处于危险中的他人,能够个人采取行动,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均无危险,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处5年监禁并处50万法郎罚金。”

《德国刑法典》第323条C项规定:“意外事故、公共危险或困境发生时需要救助,根据行为人当时的情况急救有可能,尤其对自己无重大危险且又不违背其他重要义务而不进行急救的,处1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

美国明尼苏达州将“见危不救罪”列入刑法典,如果在现场而不给予合理的协助,以犯罪论处。在佛蒙特州,见危不救也会被处以100美元的罚款。一些州还规定,发现陌生人受伤时,如果不打“911”电话,可能构成轻微疏忽罪。

被救反污蔑他人者要赔偿

对于见义勇为,新加坡法律完全站在保护施救者权益的立场上。惩罚机制规定,被援助者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接受其本人医药费1至3倍的经济处罚。

“一条腿能换回一条命,值得了”

2011年10月23日傍晚,龙口市通海路富龙搅拌站附近,24岁的刁娜和爱人发现一年轻女子倒在路中央,头上、身上都是血,像是被车撞伤的。为了避免该女子再次被撞,两人站在受伤女子前方,打手势、喊话,指挥过往的车辆绕开受伤女子,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天渐黑时,刁娜自己却被一辆轿车“砰”的一声撞倒在地。经检查,刁娜右腿严重骨折,当晚就做了手术。“为了救一位素不相识的路人,受了这么重的伤,不后悔吗?”记者问。“不后悔。一条腿能换回一条命,值得了。”她平静地说。

【相关评述】

麻木——无聊的看客

拒绝冷漠 唤醒良知

近日,笔者读报时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一名出租车女司机亲眼目睹的一起围殴事件,当时现场看客众多,却无人上前阻止,甚至没有人去拨打“110”。这名女司机看到四个染着棕色、黄色头发的“小哥”,在殴打一个倒在地上的中年人,将其打得满脸是血。女司机见状,马上拨开人群,大喊一声:“再打我就报警啦!”四个人才骂骂咧咧地离开。而后,女司机指着那些“看客”气愤地说:你们就看得下去?就不会打一下“110”?围观者也悻悻离去。她俯身向中年人询问后得知,原来那四个“小哥”乘坐他的出租车却不给钱,他向其索要才……

点评

如今,“看客”竟以另一种形式再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近百年来“愚弱”的病根仍然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那渗入骨髓的寒冷。行凶者、肇事者固然可憎,可是当一个社会充满无数漠然冷对施暴者和受害者的看客时,愚弱就依然是我们不能承受的痛!

谴责——可耻的“路人”

女童遭碾,我们都可能是“路人”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广东佛山一个五金城里,两岁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碾轧,接下来的几分钟,尚有呼吸的悦悦孤零零地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都熟视无睹,其间悦悦被一辆货车再次碾轧。这令人心寒的一幕,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将悦悦搬离街心,并在高喊中惊动了悦悦妈妈,才得以终止。

点评

“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西塞罗语)是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观众,并最终要接受这个观众的审判,这是一种源自人性、道德和良知的自我追问,谁都无法逃避。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一些漠然经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后来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他们无可逃避地接受了自己的良心以及社会舆论的审判。其实,当社会道德严重滑坡,冷漠“撕裂社会的良知底线,消解公众灵魂深处的仁义善念”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会成为倒在地上的小悦悦,好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心的陈阿姨。

言论——拯救道德刻不容缓

年近九旬老人摔倒无人扶身亡引热议

2011年9月2日上午,湖北省武汉市。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门口仰面摔倒,围观者竟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个半小时后,李大爷才被送往医院救治,最终,李大爷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该新闻引发了网友热议。联系各地频现的翻版“彭宇案”,华远集团前董事长任志强感叹:“终于出人命了!”河北文艺广播编辑张君临诘问道:“我们在慨叹一个生命消亡的同时,是否更应反思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冷漠’?”

点评

一个老人倒下时,可能倒下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老人;众多围观者袖手旁观时,他们放弃的也已经不仅仅是一次举手之劳施以援手的机会。在传承着千年文明的世界里,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千年传统影响下,在社会高度繁荣、崇尚张扬个性的今天,那一群围观者却出奇地缩回了手。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这种围观下的冷漠真正地让人觉得恐怖,这是怎样的悲哀和刺痛——关于生命、尊严和人性!真希望老人倒下的那一刻,武汉某一菜场的门口,道德良知和人性能够坚强地“站”起来。

呼唤——坚守良知

坚守良知

苏武牧羊19年,吞毡饮雪,历尽艰辛,拒绝匈奴人的威逼利诱,终成千古佳话。人民警察任长霞尽忠职守,最终为了自己心中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她的名字,将永远牢牢镌刻在人们的心中。尾山宏,一位70岁的日本老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我们可以失去别人的尊敬和理解,但唯一不能失去的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点评

古往今来,先贤们以高尚的情操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基石,正是这样的操守让他们的一生厚重无比,彪炳史册;也正是因为有着无数这样的人,我们生活的世界才充满道德与良知的温度和光彩。当时间的脚步匆匆行至现在,道德的力量是否依然如故?看到人们对违背道德与良知者的谴责,听到人们对道德践行者的颂扬,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仍然是一个充满良知与温情的世界。那么,用我们的行动去告诉身边的人,用我们对良知的信仰去影响身边的人,这样我们才能留住快乐,留住感叹!

践行——“伞”的道德与良知

为你撑起一把伞

(甲)2011年9月19日下午2点多,南京下关建宁路城河村13路公交车站台前,一名八旬老人在准备上公交车时突然摔倒,躺在地上,腰部受伤动弹不得。此时,天空中正下着小雨,老人躺在地上发出痛苦的声,一位等候公交车的女子见状主动上前查看老人伤势,并为她撑伞挡雨,不停安慰她。半小时后,救援人员将老人抬上救护车,这名女子才悄然离开。当伤者家属赶到问及这位热心女子姓名时,她只是笑了笑,说:“帮助老人,举手之劳。”

(乙)继“最美苏州女孩”暴雨中为乞丐撑伞淋湿自己一事之后,2011年9月15日中午,在扬州街头,也出现了感人一幕。12时左右,烈日当空,扬州市民朱先生骑着电动车在大学南路的机动车道上由南向北行驶。当他行至大学南路与荷花池南路一个小交叉口处,一辆由东向西行驶的轿车正向南左转弯,因避让不及,两车相撞,朱先生被撞倒在地,电动车摔出数米远,而轿车早已不知去向。不一会儿,一个中年男子走到他身边,蹲在地上为他撑伞遮挡烈日。

点评

由“彭宇案”衍生出来的冷漠是遮挡不住人性固有的光彩的,一把把小小的伞,遮挡住了风雨和烈日,更遮挡了伴随那些“扶不起”的阴霾而袭来的凄风冷雨,将道德与良知的温暖阳光重新洒进世人心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握有这样一把伞,撑开它,就是对道德的践行;撑开它,就是对人性的坚守;撑开它,我们的世界才会和谐、温暖!

颂扬——还原善意的本来模样

还原善意的本来模样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鲁尼兹接到了儿子高烧住进医院的电话,作为父亲他必须赶到医院,守候在儿子身边。他心急如焚又全神贯注地开车前往医院。

路上,鲁尼兹看到一个年迈老人步履蹒跚地赶路,善良的鲁尼兹便主动请老人搭乘自己的车,可他没有想到途中居然发生了意外,因避让一辆轿车,他的车因路滑失去控制,撞在一棵大树上。

这次事故,鲁尼兹没有大碍,而老人却因重伤做了开颅手术,处于昏迷中。按照当地的法律,鲁尼兹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承担老人百分之七十的医疗费。

鲁尼兹觉得心像浸在冰冷的白色里,一时的善意却让他深陷困境。

老人在沉沉昏睡了二十多天后奇迹般的醒过来了,谁也没有想到,清醒后的老人,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要感恩,不要赔偿,善意都是美好的,不要伤了好人的心”。

点评

“良心是公正廉洁的法官。”(拉蒙纳斯语)故事中的老人深明大义,凭着自己的良心做出了令我们敬佩的抉择。按照法律,他本没有义务为鲁尼兹开脱,但良心的声音告诉他,他应该这么做。鲁尼兹是个好人,为了让社会有更多这样的好人,老人宁愿让自己蒙受损失,也不想去伤一个好人的心,他是多么伟大啊!

上一篇:我给胡爷爷的一封信 下一篇:朋友,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