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12 05:42:14

关于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在我国,体育产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在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更是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与机遇。但与国外已相当成熟的状况相比,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1.1体育产业缺乏政策扶持

体育消费属于第三产业范围内的消费,增加体育消费就会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发展质量。但是如何增加体育消费,运用什么样的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和引导扩大体育消费,目前来讲没有政策遵循。如:体育彩票是由政府给予的一项很优惠的体育产业政策,在目前情况下也是增加体育消费的一项有效的途径,但是体育彩票到现在还没有确立稳定的发行政策,随意性较大。

1.2体育支柱性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看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过程,并结合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中国体育支柱性产业应该定位于竞赛表演、健身娱乐和无形资产三大主体产业。但三大主体产业的规模目前市场状况还很有限,运作也不十分规范。体育产业的结构缺陷还表现在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的发展不足。

1.3体育产业市场发育不成熟

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体育市场的成熟和完善,而体育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则取决于体育市场内外要素的成熟程度。从内部条件看,家庭作为需求主体,由于受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约束,需求量不大也不稳定,还没有真正形成体育的买方市场;体育经济实体和经营组织没有完全与政府脱钩,很难对市场信号做出准确灵敏的反应,不能真正进入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体育中介组织不健全。从外部条件看,体育市场体系还不完善,体育市场结构也不完整。

1.4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高

目前关于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立法,虽然一半左右的省、市、区等大多数省会城市均了地方性体育市场管理法规或政府规章,但管理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仍需要通过高层次立法予以明确,如管理权限的明确划分,执法程序的完善和统一,法律责任的界定。在体育市场管理的实际中,部分体育经营项目存在着权限交叉,也就是说有的部门在越位,同时在不同的地区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甚至在同一地区由不同的部门同时管理。

1.5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管理机构初步形成我国体育产业是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其间虽然在行政部门职能的转变以及如何转变上存在争议, 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初期行使宏观管理职能是十分必要的。国家体育总局在机构改革中率先将原来的计划财务司改成体育经济司, 并下设体育产业处、体育市场处。各级地方体育行政部门也纷纷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它们的成立不但在引导体育消费、规范体育市场、鼓励和吸引社会投资、保护体育消费者权益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而且使体育管理者也得到了锻炼, 队伍不断壮大, 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政策建议

2.1重视体育体制的改革,为体育产业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既然体育产业化指的是体育在市场中的一种运行机制,它就需要有一个相适应的体育体制作保证。从国家对社会事业部门机构改革的要求来看,今后将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在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构建一些承上启下的社会中间组织,承担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对于可以试行职业化的项目来说,更需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它的组织形式,以及竞赛训练、运动员管理、后备力量培养等一系列配套体制的改革的完善。

2.2积极引导体育消费,培育体育市场

体育能够实现产业化,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能力进行体育消费。我们应有清醒的估计当前要重点作好培育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和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工作,以促进人民群众对体育观念性消费和参与性消费。培育体育市场与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管理。因此,要重视体育市场的管理工作,加强立法,建立队伍,以保证体育市场有序、规范、健康发展。

2.3加速并完善体育产业的法规建设

根据体育市场发展的现状,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首先要加快高层次的立法。目前,高层次立法尚数空白,所以应该及早出台全国性的体育市场管理条例,明确管理部门及职能、管理范围、管理权限、界定进人市场的专业技术条件、资格及审批程序。规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规范体育市场的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管理、监警和调控。

2.4体育健身娱乐快速成长

体育健身娱乐业快速成长近年来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城镇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进一步朝着大众化,普及化方向发展。健身消费已由过去的以年轻人,高薪阶层为主,向工薪阶层,各年龄人群广泛参与的方向发展;消费形式也由过去零星的,不定期的尝试性消费,向有规律的,定期的习惯性消费方向转变,各类健身性的大众体育俱乐部大量涌现,家庭集体消费和节假日集中消费的新趋势开始呈现,个人自主消费的比重明显升高。二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普遍把健身娱乐业作为本省,本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并使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工程相衔接,覆盖全社会的,高中低档并存的健身娱乐网点基本形成。在东部的中心城市,以市区五星级饭店的健身俱乐部和城市周边的综合性会议中心,度假村和高尔夫球场为主的高档健身娱乐设施,以城区专业性的商业健身俱乐部为主的中档健身娱乐设施以及以公共体育场馆和各类学校体育场馆为主的低档健身娱乐设施并存,互补的格局基本形成,健身娱乐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整体的服务水平显着提高,中西部省份的健身娱乐业也开始从过去盲目仿效东部发达省市的做法向着重点发展特色健身娱乐业的方向发展。三是健身娱乐市场出现了专业化,细分化的趋势。以气功养身,康复咨询,运动处方为产品,以中老年为对象的“银发健身市场”开始活跃;以减肥,健美,形体训练为产品,以妇女和青少年为对象的“健美健身市场”继续火爆;以满足都市居民回归大自然,欢度余暇愿望的趣味性,休闲性的“旅游健身市场”迅速崛起,如登山,动力伞,滑翔,攀岩,极限运动,野外生存训练以及水上,冰上运动游乐项目等。

3.结语

体育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门类,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从事和关心体育事业,体育一定会成为21世纪我国重要的产业部门,所以我们要在吸取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探索、选择、构建适应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田克敉.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其可行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308-310.

[2]商光成,陈宏. 关于拓展休闲体育市场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36-37.

[3]王畔领,李忠华.论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时代特征[J].体育文化导刊,2006,9:53-54.

[4]崔瑞华.浅谈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结构[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53-54.

上一篇:从语用预设视角浅析两则微博 下一篇: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维修及检测创业训练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