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与绿茵 失落的绿色

时间:2022-09-12 05:22:29

绿阴与绿茵 失落的绿色

摘要:人居与绿色建筑,是一个全新而又古老的命题。本文通过对当今环境的思考引入绿色建筑的概念,从生态角度简单分析人类家屋特征,并分析本地民居形式,从中总结了一些与建筑相适宜的人居建筑经验,进而提出一些发展绿色建筑的宏观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 资源

Abstract: Habitat and green building is a brand new and old proposi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green building's concept thoughts on today's environment, from the ecological point of view to take a simple analysis of human house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zes local residential form, summaries some experience with the construction phase suitable for the Habitat construction, and then put forward some macro-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Key words: environment; green building;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

一、环境思考篇

今天,当我们驻足于都市草坪旁感受大地气息之新鲜清新之时,当我们在宽敞的住宅楼中享受热水澡之淋漓舒爽之时,当我们在高层的写字楼感叹电梯之快速神奇之时,当我们在豪华的商城购物热衷于空调之凉爽或温暖之时……殊不知,这些变化在给人们带来自豪的同时,一系列严重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有绿缺荫”现象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过量开采,建筑物的冬季采暖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夏季制冷由于建筑物隔热不良造成的电力浪费,室内空气品质不佳影响人体健康及工作效率……由这一系列问题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建筑室内空气品质的劣化,是工作效率的降低和各种“现代病”的出现。于是,专家学者们提出了“绿色建筑”或曰“生态建筑”的概念。

二、绿色兴起篇

“绿色”旨先是指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植物的颜色。植物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生命运动的最基本的环节,是一切动物和人类生存的最主要的支持系统。它象征看生机盎然的生命运动,象征着自然存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协调。“绿色”作为一种文化,是指人类仍效绿色植物,取之自然又间报自然,而创造的有利于大自然平衡,实现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之间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的文化。再简单一点讲,绿色文化就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它包括绿色思想以及在绿色思想指导下的绿色产业、绿色工程、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等等。

绿色思想源远流长。《易传》的作者主张“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的天人协调思想;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法自然”思想;北魏农学家页思田提出的“顺天时,量地利”,农畜产业循环生产的思想;宋代张载主张的“民胞物与”思想都是中国古代留下的一些朴素的、自发的绿色意识,还没有达到、也不可能达到“思想的自觉”。真正基于对人与自然之间辩证关系的理性思考而提出的绿色思想,是本世纪中中叶以来的事情。

建筑是人类为了居住、生活、生产及某种特殊需要而建造的维护结构。建筑是在人类社会之中的,我们不应把建筑仅仅理解为一幢建筑物、一个建筑群、一个建筑体系,他包括着任何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反映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民俗等的需要,以及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绿色冠于建筑,意在把绿色生命赋予建筑,使建筑富有生机、富有活力,使建筑和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使建筑和生态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绿色建筑也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

三、生态家屋篇

正如石器是人类最古老的工具一样,土、木、石、竹等天然建筑材料及技术最早在民居中应用。人类的家屋是生态环境的自然产物,我们从各式各样的家屋中不难找出生态学的许多特征,因此,可以把地方性传统民居称之为“生态家屋”。

自古以来房屋就是让人在里面可以不受外界气候干扰而舒适生活的空间。因此住宅的形式都表现一定的气象功能,在气候最严酷、物质环境最艰苦的地方总是可以找到最有效最成熟的气候效应民居,如北极的冰窖,沙漠中的泥石小屋,黄土高原的窑洞,湿热地带的高架竹楼,都表现了以建筑解决气候问题的高超方法。

解决宅院中的微小气候通常表现在方位、结构、平面形式的差异上例如对于干燥的高温气候,尽量让热度不易传到室内,采用泥土、石头等大量吸收白天的热量,晚上再慢慢地散放出来,如华北地区的土坯房。在湿热地区,常常是湿度大、辐射强,需要大面积遮阳和最小限度地接受热量,通风式散热的基本要求,这样就需要开敞的架空的空间来适应。在寒冷的气候下,都以保温为主要原则,如北方的火炕、火墙、火地、壁炉的设置。

四、家乡人居篇

我的是土生土长的内蒙古托克托县人,从小一直生活在土坯房之中。在这个人们不断追求高楼大厦的时代,从建筑的生态策略方面来讲,我还是对家乡的土坯建筑情有独钟。现在从内到外简单介绍一下家乡的土坯建筑的特点:

(1)高台基――不仅能够防潮保护基础,还能使人们的视野开阔;

(2)黄土墙――就地取材,结实、保温并且透气性相当好;

(3)大火炕――炕的功能不仅仅是采暖,也不像床那样只是为了休息睡觉用,它是作为日常生活起居的场所。有的甚至利用炕面散热来育苗。长期睡炕的人由于炕面的热辐射,对关节炎、腰腿痛都有疗效;

(4)宽玻璃――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日照,尤其在冬天太阳光会温暖地照射在身上,冬天晚上会在窗户外边挂上棉窗帘保温;

(5)纸糊窗――我觉得这也可以叫做“可呼吸的窗户”;

(6)小进深――有利于房屋的防寒保温,也有利于室内采光;

(7)长屋檐――可以遮风避雨,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与檐台(外伸出去的台阶)形成一个敞开的檐廊,人们在这个地方进行简单的家务,形成一个沐浴阳光呼吸新鲜空气的场所;

(8)幺二三――果树的别称,每家檐台前都会种上几颗,夏天果实累累,绿树成荫,还可净化空气,吸收雨雪积水。

家乡传统民居简洁、朴实,只是一座座并不显眼的普通平房,但是可以从中得到一种绿色智慧的启迪。

五、建筑分析篇

人类的居住方式历来都是和自然生态联系在一起的。例如中国的相宅风水学就是古人营建住宅时所表现的宇宙观。适宜的人居建筑经验归纳如下:

(1)建筑物的环境:要有清洁的空气、水源与土壤,不致受到不良自然环境的危害,也不易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2)建筑物能够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也就是说,要使能源和资源消耗降至最低程度。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外墙、窗户、门与屋顶,应该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充分利用太阳能;良好的自然采光系统;气密性良好,夏季又有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

(3)回收并重复使用资源:从旧有建筑物中拆除的建筑材料,如砖石、钢材、木料、板材和玻璃等等,尽可能保护好,根据不同情况,力求回收利用,并积极利用其他工农业废弃物料。

(4)建筑物的朝向、体形与室内空间布置:减小建筑物的表面积与其体积的比值,以减少采暖流与制冷能耗;使建筑物朝向合理以获取更多的太阳热量;建筑物内房间设置及尺寸布置恰当,既提高居住生活舒适度,又节省能源。

(5)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以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并取得防风、遮荫等效果。

(6)重视室内空气质量。一些“病态建筑”就是由于油漆、地毯、胶合板、涂料及胶粘剂等含有挥发性造成对室内空气的污染。通风不良又使家电设备、吸烟、氧气以及浮游在空气中的细菌、人类和宠物的皮屑和微小的尘蜗等引进人体不适或导致疾病。因此,围护结构保温效果好的建筑物,更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新风在室内的流动对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7)积极保护建筑物附近有价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遗址。

(8)建筑造价与使用运行管理费用经济合理。适用适用的先进技术,可使建筑运行费用较低,还有可能使建筑物造价得到节约。

总之,绿色建筑归纳起来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有人把绿色建筑归结为具备4“R”的建筑。即“Reduce”――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Recycle”――利用回收材料,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Reuse”――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因此,绿色建筑是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

七、宏观措施篇

1.大力宣传在建筑领域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增强人们的危机意识,努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要各方面通力合作。

2.针对有关建筑用的不同资源,制定相关的节约、代用、再生利用的实施目标和技术措施,并且要从点滴做起。

3.加大研究开发力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筹集资金,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研究解决推进绿色建筑所需的单项和综合技术(材料、设备、工艺、方法等)及其生产、工程应用问题,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技术保障。

4.通过工程示范,以典型引路增强信心并将可用的经验大力推广。

5.修订制定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标淮规范,将节约矿物、能源、土地、水、森林等资源,扩大代用、再生利用材料资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有用的经验转化为标准、规范条文。

6.尽早建立绿色建筑性能认定准则及认定标识制度,为实施优惠政策提供判定依据。

7.制定和实施绿色建筑优惠政策,包括税收、财政、金融等扶植政策,引导业主关心投入绿色建筑的建设。

8.培养人才,通过相关课程内容改革、培训师资、继续教育等。在教育培训活动中引进绿色建筑的概念以及实施所需的系统知识与技能,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9.大力发展咨询服务,调动各专业学术团体、技术中介单位为社会开展绿色建筑建设,提供内容广泛的咨询服务。

10.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包括信息、资金、技术、产品、设计、建造、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

八、结语

在如今这个变革的时代,全球化绿色浪潮的汹涌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建筑设计的确存在着一种绿色化的要求和真实的途径。这种绿色化的追求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在于它成为推动建筑乃至整个人类建成环境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因。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获得了丰富的现代文明和技术。然而完全放弃这一切,重返田园是不现实的,是不可能的。人类需要以一种新的“绿色”的眼光对已有的文明与技术重新审视,以不耗竭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的方式求得发展。这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更积极、更现实的广义的“绿色”概念。

参考文献:

[1]《城市人居生态坏境》张升峰等.2003

[2]《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汪之力.1994

[3]《高技术生态建筑》李华东.2004

[4]《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2008

[5]《世界传统民居》荆其敏.1996

[6]《人居两旺》欧阳羽峰.2004

上一篇:公路工程变更价款的控制与管理 下一篇:水泥石灰综合稳定砂砾基层的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