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严打”

时间:2022-09-12 05:20:00

一、“严打”的提起

社会治安严峻,老百姓缺乏安全感。政府有什么对策?-“严打”。

这应了那句老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其实,我们平时听到的“严打”声还少吗?全国性的已有三次,各地还搞了不少。我市的**县,他们在年初就开始了“严打”。一些同行说,他们的县委书记真有“先见之明”,比中央提得还早。说实话,那里的做法极为愚蠢可笑,公安局的各股所队都有明确的办案任务,完不成还如何如何……绝不是瞎编,有关领导和网友若不信,可直接与当地联系……

这种“严打”也许短时间内能有成效,但总体看来社会治安却并未好转,为何?因为“严打”并没有针对真正的原因,而只是企图消除一时的结果,治标不治本也。

寻根求源,我认为,“严打”的原因还是在于吏治败坏,司法无能,主要是公安机关失职、渎职,更有甚者是警匪勾结,贿赂公行,贪赃枉法。

二、“严打”的功效及恶果

不可否认,“严打”在一定时期内的功效,但这种功效是短期的、暂时的,是不能夸大的。因为,打击犯罪绝不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就能毕其功于一役。

不管怎样解释,“严打”终是一种“人治”行为,是与依法治国有冲突的。稍有闪失,“严打”就是对法制的破坏,对人权的侵犯,是一种胡乱的非科学的行政行为。因此,我们在看到其短期效应的同时,更应当冷静地看到它的负面作用。

司法活动本应一以贯之、常抓不懈,绝不能如同毛所说的“”那样,再过十年搞那么一次的群众运动。如果我们平时的工作有所懈怠,形成这样的所谓“严打”习惯和思维定势,那么,“严打”一过,必然会出现“少打”、“不打”等无数恶果。

因此,我希望这次的“严打”是我们在迈向法治之路的最后一次,两年后,我更希望“严打”一词早日寿终正寝,尽快结束它的历史使命,并在我们的媒体和日常词汇中永远消失。

三、国务院应紧急出台《关于社会治安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不久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应当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规定,但可惜的是当中没有社会治安恶化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严重疏忽。

事出有因,万物有源。可以说,吏治的腐败、司法的无能是每次“严打”的直接原因。为了保证地方政府尤其是公安机关切实履行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能,我认为,国务院应紧急出台《关于社会治安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对那些、警匪勾结、贪赃枉法致社会治安恶化者,一律予以查究直至革职、追究刑事责任。

上一篇:对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的调研分析 下一篇:[中学班主任论文]重视班级建设中的心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