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2 03:44:40

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5-2352-0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对110例既要静脉输液又需静脉采血的急诊患者,应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先进行静脉穿刺采血,再利用此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无1例血标本溶血、凝固致重新静脉采血和(或)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内血液凝固至输液不畅发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8月~2006年9月通过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采血的110例急诊患者,其中男47例,女63例;年龄3个月~72岁,平均41.5岁;头皮静脉穿刺39例,四肢浅静脉穿刺71例。

2 材料与操作方法

2.1 材料:静脉输液的常规用物、3 M透明敷贴、根据患者年龄和准备穿刺静脉的粗细备型号适宜的密闭式静脉留置针(BD公司生产)、根据所需生化检验的项目正确备用一次性使用采血管(BD公司生产)、一次性7号采血针(湖北中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2.2 操作方法:先按静脉输液的操作程序至排空输液器内空气[1],再将一次性7号采血针一端完全插入肝素帽内后,按浅静脉留置针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2],穿刺成功后迅速用3M透明敷贴固定,并将一次7号采血针的另一端尾部9号刺入一次性使用采血管(凹陷处先消毒),待血标本采取完后,立即拔去采血针,消毒肝素帽,最后将已排好空气的输液器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并按静脉输液的程序至操作完毕,并将注明置管的日期、时间及签名的小胶布再次固定密闭式静脉留置针。

3 讨论

传统的对于既要静脉输液又要静脉采血的急诊患者,常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对患者进行2次2个部位的静脉穿刺即静脉采血完毕后再进行静脉输液,此种方法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另外一种是一次性头皮针尾端接一次性5~10 ml注射器进行静脉穿刺抽血,然后将头皮针与注射器分离,一边将抽取的血液注入一次性使用采血管内,一边将头皮针接一次性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此种方法由于分离、注入、连接等每个步骤都有可能使床铺、用物及护理人员的手等被血液污染,不利于职业防护;还可能出现血标本溶血而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性。因为目前有些一次性注射器质量较差,如漏气、内壁粗糙等,它可改变注射器内部压力,使抽取的血液产生大量的气泡,导致溶血发生,以及血液中红细胞在抽入和排出注射器过程中易变形而破坏或血液排出注射器进入试管时因用力过猛致红细胞损伤[3];同时从注射器的刻度上准确掌握好血液的采集量并不容易,而正常情况下抗凝剂的用量比较固定,当抽出的血量过少或过多时,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合不均匀,导致血标本凝固而需重新静脉穿刺采取血标本。还有传统的婴幼儿采血一般采用颈静脉或股静脉穿刺采血,除了上述各种因素存在外,可因操作不当致患儿窒息或损伤神经、脏器等。

运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采血,首先是减轻了患者2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其次是因为一次性使用采血管内为真空,血液自动且直接流入试管内而不需要人为抽入注射器及注入试管,优化了操作步骤,有利于职业防护,同时消除了致血标本溶血的因素;另外一次性使用采血管外壁标有刻度,采血量易掌握,避免了血标本凝固现象的发生;对于婴幼儿来讲,避免了采用颈静脉穿刺抽血可能致患儿窒息及股静脉穿刺抽血可能致患儿神经和腹腔脏器的损伤等。但需注意:是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后且还未通过此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以及此留置针所穿刺的该肢体或头皮的其他部位尚未建立静脉通道进行静脉输液时,才能采用此方法进行静脉采血,并且以后严禁通过此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处进行静脉采血。

参考文献:

[1] 李秀云,邹碧荣.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1.

[2] 计惠民.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A):75.

[3] 缪丽娟,曾宪芳.影响血标本取材质量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志,2006,22(5A):55.

收稿日期:2007-04-20

上一篇:膀胱癌术后药物灌注的护理 下一篇:慢性副鼻窦炎的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