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时间:2022-09-12 03:05:44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档案局(馆)迅速作出了反应,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领导小组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确定了一手抓服务大局、一手抓本系统抗震救灾的工作主线。随即,省档案局带领全省档案部门围绕这条主线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大力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抗震救灾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利用需求,主动为全省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省档案局(馆)组织编研人员,冒着余震的危险进入库房查找资料,加班加点编纂《四川强震灾害档案实录》,连同已编印的《巴蜀灾情实录》及时报送指挥部,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参考;为了帮助救灾部队了解灾区情况,及时为提供了地震灾区如汶川、理县、茂县、北川、青川、平武、绵竹、什邡、都江堰等地的相关资料;及时与河北、云南等省档案局联系,并派专人赶赴河北省查找相关地震资料,将河北、云南等省在唐山、丽江大地震后关于抗震救灾部署、安排、总结、存在的问题以及灾后重建规划等珍贵资料汇集整理后报送到有关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为省委省政府指挥抗震救灾和规划灾区重建提供参考。5月18日,主动与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联系,派出三名从事档案工作多年的同志到指挥部帮助工作并完成抗震救灾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归档工作,参与抗震救灾大事记的编撰工作。全省各级档案部门也都派出干部到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帮助完成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到抗震救灾一线参与抢险救灾行动。

二是组织领导全省档案系统展开抗震救灾工作。省档案局(馆)通过各种可以利用的手段与灾区联系,及时下发《关于开展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震情安全普查的紧急通知》,了解登记灾区档案部门受损情况;要求各地及时做好有关抗震救灾档案的收集征集工作,确保抗震救灾档案收集齐全、安全保管。与此同时,局(馆)领导兵分几路,率调研组深入到所有重灾地区档案馆和部分重灾企、事业单位实地察看档案灾情,指导档案抢救保护工作。

事实证明,领导小组当初的果断决策和快速高效行动,不仅使省委省政府对档案工作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评价,对日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起了关键作用,而且使“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工作作风正在成为今天四川档案人践行的主流。

科学务实,迅速部署全省档案系统恢复重建工作

震后要开展的档案工作千头万绪,许多工作需要穿插交叉开展。领导小组没有被繁杂的事务迷失方向,在全力以赴组织档案系统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即着手谋划档案部门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5月26日,总书记主持政治局会议,对抗震救灾特别是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5月30日,四川省档案局(馆)迅即召开副处和副研究馆员以上干部会议,深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省档案局(馆)党组书记、局(馆)长胡金玉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灾区恢复重建》的讲话,对四川省档案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一是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竭尽全力支持和帮助灾区档案部门搞好恢复重建:要指导和帮助灾区做好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把地震灾害对档案资料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要进一步做好地震重灾县(市、区)档案馆受损情况、档案资源损毁复核评估和情况调查统计工作,为下一步恢复重建工作打好基础;要指导和帮助受灾地区做好危险库房档案的安全转移保管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尽快对灾区受损档案馆恢复重建提出建议,争取把档案馆建设纳入各地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有关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征集工作;要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为当前的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档案服务:利用民政档案、户籍档案等为确定孤儿、孤老、孤残身份,实施社会救助提供有效档案服务;积极挖掘馆藏档案资料,把有关灾后疫病防治的档案尽快加以整理,为灾区防疫和妥善安置受灾、受伤群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利用水利档案、地质档案等,为专业队伍做好高危水库、堰塞湖监控排险,准确分析可能发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人员和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及重点工程的威胁,为重建家园提供决策参考。

及早谋划,促成档案馆恢复重建立项

震后不久,四川省档案局(馆)即根据四川档案系统在地震中的受损情况,分别就受损档案馆库需重建、修缮、加固的情况,需添置的档案装具、设备设施情况和档案抢救情况提出了建议方案和重建思路,并及时上报国家档案局。但5月18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编制“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紧急通知》,在恢复重建规划中没有档案馆。

省档案局(馆)立即向省委省政府专题报告,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同志十分重视,批示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发改委:“档案局的建议值得重视”。

这期间,申报立项工作几经反复。钟勉同志和副省长王宁同志对此十分关心、亲自协调,省政府最终同意将档案馆列入全省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报国务院灾后重建规划组核准。9月19日,国务院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全国51个档案馆纳入恢复重建项目,其中,四川41个,包括33个重建项目、8个恢复项目。

在此过程中,四川省档案局(馆)的同志们不辞劳苦,日夜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恢复重建规划,提出重建项目33个,建设规模15.58万平方米,投资5.1亿元;恢复项目8个,投资410万元;档案抢救项目319万卷,投资2.089亿元,预算投资总额达7.23亿元。此外,在省上认定的、未进入国家认定重灾区范围的12个灾区县中,还有档案馆重建项目5个,建设规模2.1万平方米,投资6780万元;恢复项目5个,投资307万元。

档案馆恢复重建被列入全省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最大的功臣是四川省档案部门抗震救灾工作实实在在的成绩,它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2008年7月省政府总结上半年工作时,蒋巨峰省长指出:档案部门为抢救和保护档案资料等做了大量工作。钟勉副省长指出:在抗震救灾中,档案部门及时收集整理省内外地震资料,为领导决策参考,为抗震救灾提供指导,同时全力组织抢救保护档案,着手收集汶川特大地震资料。

档案馆恢复重建被列入全省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是省委省政府领导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的结果。钟勉同志分管档案工作以来,先后十几次签批省档案局的报告和文件,要求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档案工作别是档案系统灾后重建工作

中的困难。对档案部门抗震救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副省长王宁同志明确指示有关部门落实档案系统灾后重建规划。

在争取档案馆恢复重建列入规划工作中,国家档案局领导也为我们积极奔走呼吁。杨冬权局长,段东升、李明华、李和平副局长等领导先后多次到四川指导,帮助我们搞好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八方支援。建立对口援建工作机制

2008年7月29日,在国家档案局的大力支持下,“四川档案系统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成功召开。18个支援省(市)档案部门负责同志和受援县分管档案工作领导及档案局负责人参加会议并进行“一对一”座谈,了解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情况,商谈援助项目和重建计划。

在会上,杨冬权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对档案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他要求不断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真正做到政令畅通、信息敏捷、沟通快速、反馈及时,确保对口支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支援单位和受援单位要根据双方实际情况,围绕支援工作全局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共商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务必做到重点明确、可操作性强,为进一步做各项援建工作提供指导。在整个对口支援工作中,要坚持“硬件”与“软件”结合、“输血”与“造血”结合,当前与长远结合,积极为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各种形式的资源,帮助灾区做好受损档案馆库加固修复和毁坏档案馆库重建的规划、选址、设计、建设等工作;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相关修复设备,帮助灾区档案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抢救修复受损档案;帮助灾区国家档案馆做好当地机关受损档案的接收进馆和整理工作;帮助灾区档案部门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及时采集、搜集抗震救灾相关档案资料,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档案信息服务;适当时机安排重灾县档案工作者到对口支援省份进行考察学习和业务培训。要有序推进,注重实效,从档案工作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先急后缓、循序渐进、分期分批协商解决问题,将档案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他特别要求四川省档案局对于灾后档案馆重建,要具有长远眼光,不仅要恢复到震前水平,最好一步到位,使档案馆能够真正发挥其“四位一体”的社会服务功能。

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要求全省档案部门扎实推进四川档案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是要用科学务实的理念引领档案恢复重建,坚持恢复与提升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以科学规划为前提,通过更高水平的建设、更高起点的发展,拓展档案设施功能,提升档案工作水平。二是要用对口支援的实效促进档案恢复重建。三是要用自力更生的精神推动档案恢复重建。灾区地方党委、政府要树立以地方为主的思想,大力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等不靠,切实抓好档案恢复重建工作。灾区档案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内部潜力。灾区档案干部要肩负起恢复重建的历史使命,攻坚克难,勇于担当,要立足岗位、超常付出,苦干实干,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恢复民族文化设施,加快重建新的美好家园。四是要用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档案恢复重建。省委、政府根据国务院《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编制了《四川灾后重建规划大纲》,把档案工作重建作为政权建设类进行了详细规划。灾区地方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档案部门恢复重建工作,把档案部门恢复重建纳入当地政府恢复重建总体方案,加强组织领导。灾区档案部门要精心编制重建方案,落实重建任务,细化重建措施。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各受灾地区档案馆的恢复和重建工作。

“四川档案系统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的成功召开,不仅建立了对口支援机制,更为四川省档案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展开。到2008年年底,18个对口援建省为受援县资助档案抢救保护经费153.5万元,捐赠工作用车和电脑、服务器等设施设备价值约60万元。北京、上海、山东等省市档案部门还进行技术支持、组织灾区档案干部参观学习、开展业务培训等举措帮助灾区,为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支持。对口支援工作已初见成效。

统筹安排,灾区档案抢救工作有序推进

“档案抢救项目”是四川省档案系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12”地震后,四川省档案局(馆)十分重视灾区档案的安全。根据国家档案局“确保灾区已抢救出来的档案不受二次损失;确保灾区还在危楼、破楼中的档案不受雨淋等其他损失;确保全国各级党委、政府在此次抗震救灾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及时完整地得到收集整理和保存”的指示精神,全省共抢救被埋和转移处于危险库房中的档案近110万卷,绝大部分受损档案得到及时抢救,一批处于极度危险环境的档案得到安全转移。特别是北川县档案馆8万余卷档案在地震中全部被埋,各级党委政府、档案部门和救灾部队共同努力,先后三次组织抢救挖掘,共清理出6万多卷,全部运到省档案学校抢救。国家档案局协调中央财政划拨专款1000万元,目前抢救修复工作进展顺利。

服务民生,灾区档案部门不辱使命

地震发生后,灾区查阅利用档案人数大量增加。四川省档案部门紧紧围绕“加快重建灾后美好家园”积极主动做好档案服务工作,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提供档案服务,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有的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危险库房查找档案。仅据成都市统计,从“5・12”以后的100天内,都江堰、彭州、崇州3个市档案馆和公安、民政、房管、国土部门就接待查阅档案者13757人,调阅档案2.3万多卷。汶川县档案局克服档案异地存放的困难,定期派人前往马尔康集中查阅老百姓婚姻、社保、劳动就业等档案资料;绵竹市档案馆在地震中成为D级危房,他们就在帐篷内开展查阅利用工作,在板房中对重要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处理;北川县档案局将受损相对较轻的3万多卷档案全部进行了案卷级著录,并刻制成光盘分送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为灾后重建利用档案提供方便。

四川省档案部门的恢复重建工作自始至终都是全省恢复重建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始终要紧密围绕全省恢复重建工作的大局来展开。科学组织实施灾后重建工作,既是恢复重建的重点,也是恢复重建的难点。2009年,四川省档案部门将强化重建项目的规范、管理,严把档案馆选址设计关,推动项目的启动建设,并以恢复重建为契机,努力实现档案部门自身的科学发展,努力促进档案工作与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生,为服务全省大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北平和谈 第6期 下一篇:“北川受损档案”抢救与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