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脂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2-09-12 02:33:20

降脂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 观察他汀类降脂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影响。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27例和常规药物加阿托伐他汀对照组37例,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睡前顿服。患者门诊随访1次/月,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脂变化、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持续7 d以上,但可转为窦性)或永久性房颤(持续性,不转为窦性)的发生率、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降脂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稳定斑块、改善血管内皮细跑功能及抗炎作用。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血脂

数据显示,通过降低胆固醇可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退缩和(或)延缓其进展并能预防血管事件。心房颤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0%~15%,通常会增加病死率和脑梗死的发生率。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Ⅰ级和Ⅱ级预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但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的疗效目前尚无定论。本实验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给予降脂治疗与传统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连续收集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7例,常规组治疗阿司匹林、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组37例,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脂药物阿托伐他汀,剂量10 mg/d,既往无房颤史,住院后心电图记录证实为阵发性房颤,经过治疗,于房颤发作1周内终止。

1.2 观察指标 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持续7 d以上,但可转为窦性)或永久性房颤(持续性,不转为窦性)的发生率; 缺血相关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冠心病恶化需住院治疗、心源性死亡、脑卒中。两组性别、年龄及危险分成层比例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与治疗前相比,服用阿托伐他汀后TC、TG以及LDH明显降低,HDH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2.2 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 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5例(13.8%),明显低于对照组12例(46.2%);转为永久性或持续性房颤3例(4.4%,其中持续性房颤2例,永久性房颤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3.3%,其中持续性房颤3例,永久性房颤5例)。治疗后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永久性房颤率较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 用药治疗组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21%)远低于对照组(57.1%),P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过度交感神经兴奋或泵衰竭而引起快速性房颤,急性心肌梗死伴发房颤较为常见,且与预后密切相关,通常会增加死亡率和脑栓塞发生率[2]。此类患者常规应用阿托伐他汀,不仅能够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且能够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减少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进而降低了缺血事件的发生,明显改善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房颤,可能与心房充盈压增高,心房牵拉有关[3]作为第三代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他汀类药物可使细胞CoQ10发生障碍,抑制心肌细胞内ATP 的产生,影响能量代谢,从而降低心肌收缩功能,导致心房压力负荷降低[4]。服用阿托伐他汀通过降低斑块中的脂质,从而起到稳定斑块,减少缺血事件再发作用,改善心肌缺血,从而减少房颤的发生;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C反应蛋白和抑制炎症因子,对自主神经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以及心脏的传导;通过直接影响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进而减少房颤并发症的产生。对于特发性房颤是指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房颤,也有演变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倾向,其发生多与心房的特殊结构内存在类起搏细胞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临床证实,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的患者通过阿托伐他汀调整血脂可以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柏愚,赵仙先.他汀类药物的调脂外作用.心血管病学进展,2003,1:78-80.

[2] Laufs U,La Fata V,Plutzky J,et al.Upregulation of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by HMG CoA reductase inhibitors.Circulation,1998,97:11-29.

[3] 张晶,陈彦玲,杨艳.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及近期预后分析.武警医学院学报,2005:14(3):196-197.

[4] 徐浩,王安才,杨解人.阿托伐他汀改善心室重构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研究.心脑血管病防治,2005:5(6):16-18.

上一篇: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肠球菌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