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记忆”

时间:2022-09-12 12:15:18

在平时拍照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想要拍摄的景物离你太远而你又无法靠近它,即使用相机的长焦端去拍,也仅仅是照片中的一小部分,细节根本表现不出来?如果你有这样的烦恼,不妨考虑一下我们这次专题中向您介绍的高变焦比相机。

高变焦相机是现今市场上非常热门的一类产品,与那些只具备3到4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相比,它们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可以满足一机走天下的需要,而且体积重量上也没有很大的增加。此外,这类相机大多拥有丰富的功能和完整的手动曝光控制功能,对于想学习摄影或者具备一定摄影基础而又不想购买单反相机的用户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由于是热门产品,各个厂商都很注重此类产品的开发。因此,市场上高变焦产品种类繁多。为了方便您选购,我们特意选取了各个厂商最具代表性的14款产品进行比较评测,将它们各自的特点展示在您的面前。我们根据它们的定位不同,将它们分为三组,使读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快速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产品。

和去年的产品相比,今年高变焦相机除了在像素数量上整体提升以外,液晶屏的尺寸也比原先有所增大。除了这些硬性的指标变化外,厂商也纷纷加入了各种功能来提升产品的价值。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富士FinePix S6500fd中采用的面部识别技术,可以帮助普通用户更好地拍摄人像。另外一方面,在高变焦相机“瘦身”设计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松下Lumix TZ1使用了折射机制让光路呈90度折射,从而将机身厚度大大降低。而柯达EasyShare V610则用了两套镜头、CCD系统来实现10倍变焦范围,体积完全向卡片DC看齐。

DC焦距与35mm相机焦距关系

在各种相机介绍和评测中,我们常常在介绍相机焦距的时候看到这样的字样“等效于35mm相机”,我们知道,35mm相机叫法的由来是35mm相机所使用的胶片的长度约为35mm。那么为什么要等效到35mm相机呢?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相机的实际焦距之间完全没有可比性,而35mm相机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人群,绝大多数人对于相机焦距数值的认识都是基于35mm相机体系的,因此沿用35mm相机的焦距数值可以方便人们了解一台相机的焦距。此外,35mm相机的焦距值都是整数,便于记忆,而大多数数码相机的实际焦距值则没有那么整齐,很多数值都要到小数点后两位,很难记忆。

既然35mm相机的焦距有这么多好处,那么数码相机何不沿用35mm相机的体系,为何非要先制造不同,然后再等效呢?这主要是由于数码相机的CCD或者CMOS传感器的面积决定的。

首先,相比于传统相机,数码相机的机身内包含更多的电子器件,结构复杂,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这时如果CCD或者CMOS传感器再做成和35mm胶片一样的面积大小(36×24mm,长×宽),势必造成相机的体积大大增加,与当今小型化的趋势不符。

其次,成本上不允许。制造与胶片面积相同的传感器成本很高,现在最便宜的全画幅(即传感器面积与35mm胶片面积相同)数码相机是佳能的EOS 5D,它的售价是2万元左右,一般消费者很难承受,这固然有佳能在全幅市场上一支独秀的原因,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更是主要原因。

出于上述原因,如今的数码相机都采用比35mm胶片面积小很多的传感器。

根据镜头成像原理,焦距越大,视角越小。由于数码相机的传感器面积远小于35mm胶片的面积,成像的视角小于35mm胶片,我们把这种视角上的减小等效地看作是焦距变大了。这就是为什么数码相机实际的焦距很小,却可以等效成35mm相机焦距的原因。

高变焦相机各焦段的使用

当我们拥有了高变焦比相机,同时就意味着我们拥有了一个广泛的焦距范围。那么我们在实际使用中如何用好它就是大家该关注的了。下面,我们就按照焦距分别介绍给大家。

35mm以下广角端

这一焦段拥有较大的视角,也就是说可以“框”进更多的景物,在拍摄建筑物或风景时可以使照片显得更加的气势恢弘。此外,由于广角的视角宽广,可以近距离拍摄,这时可以产生夸张的透视失真,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因此,广角非常适合拍摄风光、建筑以及人文类的照片。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数码相机传感器小的特点,比较难以实现广角,而且高变焦比相机也偏重于长焦端的开发,所以大多数高变焦相机的广角特性都比较一般,只有少数几款具备28mm的广角,对于喜欢用广角拍摄的用户在选购时一定要注意。

36-135mm中焦端

这一焦段拍摄出的照片在视角上与人眼相近,显得很平实、亲切,而且与被拍摄者的距离也比较合适,既利于被摄者放松,也不影响其与拍摄者的交流,因此比较多的用来拍摄人像。

136mm以上长焦端

这一焦段和望远镜有些相似,当不希望被拍摄者被打扰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长焦悄悄进行拍摄,以获取最自然的图像。利用长焦端,还可以拍摄那些我们无法靠近的物体,如鸟类等野生动物或者月亮等。另外,体育记者用长焦拍摄的体育照片也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种类型。

另外,由于数码相机的传感器面积很小,实际焦距较小,想要获得浅景深比较困难。此时可以利用长焦端来实现,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更清楚地表现出摄主题。

以上对于各焦段用途的叙述只是一种最普遍的应用,摄影作为一种创作,不应该被教条所限制,打破常规,勇于尝试,也许更能拍摄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照片。

高端应用组:富士 FinePix S9600

主流性能组:佳能 PowerShot A710 IS

轻薄便携组:空缺

在综合衡量了各款产品的画质表现、功能特性、操作性能和价格因素之后,我们发现富士的FinePix S9600和佳能PowerShot A710 IS在各自的组别中表现突出,在经过讨论之后,最终这两款产品获得了我们的编辑选择奖。而轻薄便携组中的4款产品的表现各有千秋,没有一款产品具备明显的优势,能够脱颖而出,因此这个组别的编辑选择奖空缺。

FinePix S9600作为富士的旗舰产品,画质表现出众,尤其是高ISO下画面表现优势明显;专业化的设计使其具备出色的操控性能;28-300mm的焦段兼顾广角和长焦,充分诠释了“一机走天下”的定义。在高端组中,松下的Lumix DMC-FZ50在性能上同样毫不逊色,而且具备光学防抖功能,但超过5000元的价格有些偏高,性价比方面逊于S9600。

佳能的PowerShot A710 IS具备完整的手动曝光控制功能,光学防抖功能对于长焦相机来说非常有用,它的身材也是主力性能组中最为小巧的,虽然画质在该组中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2300元的价格无疑使它成为该组中性能价格比最高的一款产品。富士的FinePix S6500fd是这个组中另一款让我们满意的产品,它的画质,尤其是在高ISO下的表现是该组中最好的,而且面部识别技术的实用性也得到了一众编辑的认可,只是3350元的价格稍显偏高一些。如果用户预算充足,那么这款FinePix S6500fd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性能测试

读懂高变焦相机测试

根据市场定位不同,我们将本次邀集到的14款产品分为三组,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同组的各款产品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这个结果也让我们感觉到本次测试的意义所在,近一个月的努力还是值得的。

测试工具与环境

高变焦数码相机的客观测试项目主要包括分辨率测试、色彩测试、室内静物台拍摄测试和实拍测试。我们沿用了以前的测试系统,因此本期测试结果与原先其它产品的结果之间具备可比性。

分辨率测试

在测试时,我们在统一的光源条件、所有相机均设置为最低ISO值、最精细JPG格式条件下,用每款产品的广角端和长焦端拍摄ISO 12233标板,并使用HYRes软件读取所拍摄样张的垂直与水平分辨率成绩。分辨率测试成绩可以比较均衡地反映出镜头和传感器的综合实力。我们看到本期14款产品中,相同像素的不同产品之间,分辨率成绩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就好比你买了一款800万像素的产品,由于镜头以及其它技术的限制,它的真实分辨率可能还不如600万像素相机的水平。

色彩测试

相机的色彩风格虽然没有特别统一的评价标准,但是尽量还原场景的真实色彩还是必要的,如果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比如稍微偏暖一点可以让人像更加好看。我们用IMATEST来分析拍摄Digital ColorChecker SG色彩标板得到的照片,可以看出相机的色彩倾向。

室内静物台拍摄测试

室内静物台测试的最大用途就是可以更直接地看出相机的真实分辨率水平,而不会受到锐化算法的影响。同时我们在测试中,会严格按照统一的光源条件、拍摄焦距,所有相机均使用最低ISO值、最精细JPG格式等进行测试,以保证不同产品样张之间的可比性。读者可以通过我们刊登的静物台局部样张,直观地比较不同产品的差异。

实拍样张

我们进行了户外拍摄。场景拍摄选择了一个晴天的午后,选用样张包括相机在广角端以及长焦端拍摄下的风景,有P档的相机均使用P档拍摄,没有P档的设置为Auto模式拍摄。全部样片拍摄时相机的ISO值均被设置为最低,同时选用最精细jpg格式以保证画质。

高端应用组

Fujifilm FinePix S9600

S9600是富士刚刚的一款消费类旗舰产品,用以取代上一代旗舰S9500。它在配置上与S9500相比变化不大,依旧是配备了900万有效像素的Super CCD HR传感器、10.7倍变焦的富士龙镜头以及自然影像处理引擎。28mm-300mm的焦段范围(等效于35mm胶片相机)和最近1cm的微距拍摄能力让这款产品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拍摄需要。在机身外形和操控性上,这款产品完全遵循了专业相机的设计思路。综合这些指标不难看出,S9600不光是与其他厂商的旗舰DC进行角逐,对于入门级数码单反也是一个有力的挑战者。

在消费类产品中,这款相机的体积用威武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它的身材和几款入门级的数码单反(装配套头时)不相上下。装上CF卡和四节5号电池时相机重量达到了760g,着实不轻,不过要是和装备28-300mm镜头时的单反相机相比,S9600还是要轻不少。S9600机身大部分使用的是塑料材质,但即便细小的接缝处做工都很出色,手柄上防滑皮革贴合得也相当牢固。相机镜头的关键部分是金属制成,镜头口径58mm,装上遮光罩并把镜头完全伸出的时候,很有些“大炮”的意思。

S9600的10.7倍变焦倍率在同类产品中不是最高,但28-300mm的焦段范围比较实用,能同时兼顾广角和长焦两方面的拍摄需求,这比其他品牌的高变焦机型通常只能偏重长焦或广角一方更具优势。S9600的纯手动变焦方式是镜头的另一个亮点,宽大的变焦环手感很好,阻尼适中。相对于通过按键或拨杆方式来控制镜头焦距来说,手动变焦的速度和精确度都要更高,而且由于不需要电机驱动镜头伸缩,还能降低耗电量。镜头除了自动对焦方式以外,S9600还允许用户使用对焦环进行手动对焦。在对镜头的实际测试中,它的水平和垂直分辨率得分均超过了2000,非常出色。镜头在28mm广角端的畸变也不是很明显。

相机的背后是一块可以上下倾斜的2英寸,23万像素LCD,LCD取景器配置的提升也是S9600相比于S9500的一个主要变化。在实际使用中,它的清晰度和亮度都不错,只是不能够进行旋转。考虑到使用这台相机的用户可能会经常使用电子取景器(EVF)进行拍摄取景,所以S9600采用了一块23.5万像素的EVF,效果出众。

通过实际测试我们发现S9600在ISO 800时拍摄出的图片,噪点水平甚至优于很多小机器在ISO 200时的表现,日常生活中只要是在ISO 400以下的感光度使用S9600拍摄,画质都能让人满意。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说的满意只是相对传感器较小的消费类DC而言。在噪点水平上,与传感器尺寸较大的数码单反相比还是有差距的。900万像素使得每张照片的数据量都很可观,所以S9600的连拍速度和照片回放速度比同类产品要慢一些,不过开机时间和快门时滞都比较短。

Kodak EasyShare P712

柯达EasyShare P712是一款面向高端摄影爱好者的机器,从产品型号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款柯达专业产品线(P),“7”百万像素的,“12”倍变焦的数码相机,像素数量比高端应用组的其它两款产品低一些,同时价格也是最便宜的,为3900元。这台相机具备齐全的手动曝光控制功能和RAW拍摄模式,除了可以帮助用户自由控制曝光以外,在后期处理上也给用户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EasyShare P712使用了施耐德-KREUZNACH的12倍光学变焦镜头,焦段为36-432mm,侧重于长焦拍摄性能。这款镜头使用了光学防抖动技术,通过活动镜片移动可以补偿人手晃动对于拍摄的影响,在低于安全快门(焦距的倒数)2-3档的时候依然可以保证拍摄的照片是清晰的。柯达的P系列产品在设计方面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柯达DCs PRO单反相机的思路,机身上快捷按钮数量众多。P712也不例外,密布在机身顶部和背面的多达10个快捷按键可以让用户在拍摄中更方便迅速的调节各种参数,免去了进入一层一层菜单的麻烦。当然,快捷键的增多也使得用户要花费一些时间熟悉操作,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威力。

作为一款高端产品,它除了支持PASM四种手动曝光控制功能以外,还给用户提供了3种用户自定义模式,让用户记录自己常用的拍摄参数组合。此外,闪光灯热靴、RAW格式以及随机附带的数码暗房软件都提供给了专业用户更大的创作空间。

在我们的测试中,这款产品分辨率表现良好,各个焦段的水平都处于同像素级别的前列。它的对焦速度表现较好,而且快门时滞很短,大约为0.1秒,有利于抓拍。值得一提的是这款产品具有不错的视频拍摄功能,MPEG4格式的压缩比很高,很好地兼顾了图像画质和存储空间需求。而且它也支持剪切、剪裁、分割和拼接这些视频编缉功能,和入门DV的功能相比也毫不逊色。EasyShare P712比前代产品更加注意对于图像噪点控制,ISO 400时画面比较干净,但是ISO 800的情况仍然不够理想,比另外两台产品都还有一定差距。

Panasonic DMC-FZ50

松下的FZ50是本次评测中最高端的产品之一,它具备相当专业的操控性能和丰富配置。当然,它的价格同样高高在上。

FZ50共有银色和黑色两款,我们这次收到的是银色的版本,看上去更加时尚但是专业感比起黑色的版本略欠一点。这款相机的体积和重量都有向轻量级单反相机看齐的感觉,拿在手中感觉分量十足。FZ50使用了一块1/1.8英寸的1000万CCD,像素的提升是它同FZ30相比最大的变化。12倍光学变焦的徕卡DC VARIO-ELMARIT镜头是这款产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它的焦段范围是35-420mm,镜头采用了手动变焦环,而且内变焦设计使镜头在变焦时不会伸出,有利于携带和保护相机不受损伤和防尘。同时它也提供了手动对焦环满足用户的进一步需求。这款产品采用了MEGA O.I.S.镜头防抖技术,通过镜片的移动来补偿相机抖动。FZ50使用了可以翻转的LCD,为用户提供了便利。LCD的清晰度非常不错,色彩艳丽,画面细腻。另外EVF的效果也比较不错,只是在色彩以及反应速度上稍微欠缺一些。

FZ50在操控方面相当专业,机身上丰富的按键可以快速完成各项设定。它使用了双拨轮设计,我们在使用中感觉它的操控方便程度上已经非常接近专业产品,只是一些小的细节还有待改进,例如防抖模式设定时只显示Mode 1和Mode 2供用户选择,而没有明确说明究竟哪种是全时开启防抖,哪一种是只在拍摄时开启防抖,对机器不熟悉的用户需要借助说明书才能了解它们的意义。

主流性能组

作为一款1000万像素的产品,它的分辨率表现非常出色,镜头在广角端的畸变控制也比较理想。上一代旗舰产品FZ30噪点控制能力不强一直是为人诟病的一大缺点,这一点在FZ50上得到了改善。通过观察拍摄样张我们发现,FZ50在ISO 400下拍摄时的噪点水平仍然很低。但是我们也发现,这样的表现是由于相机对照片进行了比较强的降噪处理的结果。尤其是在ISO 800以上,降噪处理的强度很高,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虽然噪点水平很低,但是画面中的细节大量丢失,照片看起来发“软”。这种“软”的表现在低ISO时也能察觉到,但不是很明显而已。

拥有徕卡血统的FZ50做工出色而且性能优秀,对于预算充裕的高端爱好者非常适合。不过需要注意这款产品和同类机型相比,在广角拍摄能力上有所不足。

Canon PowerShot A710 IS

佳能PowerShot A系列的许多产品一直备受预算不多的摄影爱好者青睐,它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了不错的画质以及完整的手动曝光控制能力,这是获得好评的根本原因。佳能新的PowerShot A710 IS,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增加了IS光学防抖功能。

A系列产品中,具备手动控制功能的产品外形大体相近,A710 IS也是如此。A710 IS同样使用了塑料机身,做工良好。机身有比较舒适的手柄,便于握持。整体看上去A710 IS的造型和其它A系列产品一样都略为中庸,没有容纳太多时尚元素。

顺应目前LCD尺寸渐大的趋势,A710 IS也使用了一块2.5英寸的LCD屏幕,不过11.5万像素提供的清晰度一般。同它的同族产品一样,A710 IS也提供了光学取景器。A710 IS采用2节5号电池供电,补充起来非常方便。

A710 IS使用了佳能6倍光学变焦镜头,焦段范围相当于传统35mm胶片相机的35-210mm,配合IS光学防抖功能,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环境下的拍摄需求。A710 IS广角端的画质水准超过了大多数700万像素产品的水平,画面中心以及边缘都有不错的解析度,长焦端的表现要稍微差一些,但也属于700万像素产品的平均水平。完全可以满足普通用户对画质的需求。这款产品紫边问题并不严重,动态范围表现中等。A710 IS最高能提供ISO 800的感光度,在实际测试中,当使用ISO 400拍摄时,它的噪点控制能力令人满意,不过ISO 800时的噪点还是有些严重。

拥有DIGIC II处理器的A710 IS速度表现不错,它能够以1.7fps的连拍速度不停拍摄直到存储卡空间写满为止。而视频拍摄方面,VGA分辨率,30fps的速度可以提供比较清晰流畅的效果,只是麦克风捕捉到的音质较一般。

Canon PowerShot S3 IS

佳能PowerShot S3 IS是S2 IS的升级版本,和S2 IS相比它的变化不大,除了像素数量从500万小幅提升至600万之外,影像传感器和镜头都还是老样子,依旧是佳能DIGIC II影像处理器以及等效焦距36-432mm的12倍变焦镜头,具备IS图像稳定系统以及USM超声波马达。从外观上更容易看出它们的不同,新产品的黑色机身颜色明显比S2 IS更具专业感。而另一方面,机身使用的液晶屏还是11.5万像素,只是尺寸从1.8英寸增大到了2.0英寸,显示效果提升不大。

这款相机的镜头使用了一片UD超低色散镜片来改善画质。镜头中使用的IS影像稳定技术和USM超声波马达技术是这支镜头,也是这款相机的亮点。

沿袭S2 IS的特性,S3 IS也具备零距离对焦能力,当使用相机的微距拍摄模式时,只要光线足够,紧贴在镜头最前端镜片上的物体也能合焦。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情况下物体的光线很容易被镜头遮挡,使得对焦成功率相对较低。

佳能消费类数码相机的上一代产品中,较低的ISO感光度使得它们在夜景拍摄能力上同竞争对手相比始终不占优势。这个情况在今年有了改变,我们看到新的Canon数码相机ISO上限都达到了ISO 800,这款S3 IS正是如此。我们测试了它在不同ISO感光度设定下的画面情况,主要是考查了画面暗部的噪点情况,在ISO 400时,可以看出S3 IS的画质比它的前任S2 IS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但是ISO 800时的噪点有些严重,实用性比较一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建议用户还是尽量想办法稳固相机,实在不行再使用高ISO进行拍摄。

使用DIGIC II处理器的相机都不慢,S3 IS也是如此,它同前辈一样,保持了每秒2张,不间断拍摄的连拍能力。我们在环境光线很低的室内考查了它的对焦性能,表现比较不错,合焦成功率较高。在分辨率测试中,这款产品的长焦以及广角成绩都在1600左右,属于600万像素产品的平均水平。在色彩表现上,它趋于真实,没有明显的夸张,如果用户喜欢更加饱满的色彩,可以尝试使用鲜艳模式进行拍摄。

Fujifilm FinePix S5600

富士的FinePix S5600在我们去年所作的高变焦DC专题中已经作过详细测试,所以这次我们沿用了它的评测结果和室内样张,只是外拍测试没有再邀请这款产品。和高端产品S9600的奢华配置相比,S5600在各方面都要更为大众一些。500万像素加上38-380mm的富士珑10倍变焦镜头,完全针对主流用户设计,而且它2000元左右的价格,在同档次的产品中可以说非常廉价。

S5600的外观设计延续了其前辈的风格,在同档次产品中显得更有专业感。由于成本的限制,这款相机只使用了塑料外壳,但是手感不错。它的镜头上也附上了防滑橡胶,能帮助用户更加稳定的握持相机。S5600配备了38-380mm焦段的10倍光学变焦镜头,和同类产品一致,只是在广角端时它的最大光圈为F3.2,感觉略小。S5600机身背面的按钮不多,很容易上手,在操作风格上它与S9500相当接近,不过功能上要更加简单。1.8英寸的LCD实际显示效果不错,只是颜色有些偏淡。这款相机采用4节5号电池进行供电,在我们的测试中它的持续拍摄能力很强,尤其是它的高ISO拍摄能力可以让用户减少闪光灯的使用,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延长电池时间。

S5600在分辨率、速度以及实际拍摄样张的质量上都有不错的表现,考虑到它较低的价格更显得比较超值。对于预算不高但是又希望拥有一款高变焦镜头DC的用户来说,显然S5600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而且它操作起来也很容易上手,特别是高ISO下它更少的噪点水平在同档次产品里优势非常明显。

Fujifilm FinePix S6500fd

FinePix S6500fd是富士最新推出的一款高变焦数码相机,从它的型号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款定位介于S5600和S9600之间的一款产品,而且它还是富士第一款具备面部识别(Face Detection)技术的产品。

FinePix S6500fd采用一枚1/1.7英寸第六代Super CCD HR图像传感器,有效像素610万。它的镜头配置与高端的S9600相同,为富士珑10.7倍光学变焦镜头,焦距等效35mm胶片相机的28-300mm,兼顾广角与长焦,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采用纯手动变焦方式,相比于电子变焦方式,操作更加精确、迅速,而且节省电力。它的变焦环比较宽大,阻尼较小。除了自动对焦模式外,S6500fd还可以通过对焦环进行手动对焦,只是对焦环窄了一些,手大的用户使用起来有些吃力,好在自动对焦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环境需要,手动对焦用的并不多。

FinePix S6500fd的LCD取景器是一块2.5英寸,23万像素的液晶屏幕,但是并没有像S9600那样采用可上下倾斜的设计。实际使用中,这块屏幕的表现不错,画面细腻,色彩也比较鲜艳。S6500fd还配备了EVF取景器,但是效果一般,一般环境下还是建议用户使用LCD取景器进行取景。

同富士其他相机一样,S6500fd的分辨率成绩相当出色,远高于其他600万像素的产品。出色的噪点控制能力一直是富士近两年推出产品的一大优势,S6500fd也不例外。它提供最高3200的ISO值。经过测试,ISO 800的时候仍然有很纯净的画面,细节的损失也不大。到ISO 1600的时候,虽然画面中噪点有些多,细节也有比较多的损失,但是仍然要强于一般消费级相机ISO 400时的水平,这种表现令我们十分满意。虽然S6500fd在高ISO下表现出色,可以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提高快门速度,但对于长焦相机来说,没有光学防抖功能仍然是一个遗憾。

在使用过程中,S6500fd迅捷的对焦速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广角端还是长焦端,对焦毫不拖泥带水,只是对焦时声音稍微大了一些。

面部识别功能是S6500fd的一个主要卖点,它的开关被设计在LCD屏幕的右上方,在拍摄时恰好是右手大拇指所处的位置,开启十分方便。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我们感觉对于人像拍摄来说,的确是一项非常有用的功能,尤其是对于不太熟悉摄影的用户,开启这项功能后拍摄人像时的对焦准确性大大提高,表现值得称道。

Kodak EasyShare Z650

EasyShare Z650是一款比较老的机器,它的特点就是性价比高,具备610万像素和10光学变焦镜头的主流配置,而且还提供给摄影爱好者齐全的手动功能,价格却只有2299元。遗憾的是它并不具备光学防抖功能,而且高ISO时的图像噪点也比较多,所以这款产品并不适合夜景拍照,除非搭配三脚架一起使用。

这款产品体积比较小巧,握持手感不错。机身背面的2英寸液晶屏幕效果普通,视角良好但是分辨率和刷新速度都一般,考虑它的价格,这个表现也就可以接受了。值得一提的是这款产品依然提供了EVF电子取景器,可以让用户在室外强光干扰LCD显示效果的时候用EVF轻松取景。

在我们的测试中,这款“年纪”较大的产品表现平平,分辨率水平在600万像素的机器中表现一般,而且高ISO下的噪点表现也不理想。它的对焦速度还算让人满意,成功率也比较高,存储照片的速度则略慢一些。如果用户非常需要一款高变焦、全手动功能的产品,但是预算又相对紧张,那么柯达EasyShare Z650的性价比还是非常值得考虑的。毕竟它的画质表现虽然在所有产品中不占优势,但是对于一般家庭用户来说也足够了,冲印普通6寸或者更大的8寸照片都毫无问题。EasyShare Z650可以让用户花费最少的钱来体验长焦拍摄的乐趣。

Olympus SP-510 UZ

SP-510 UZ是奥林巴斯最近推出的一款中端高变焦数码相机。同奥林巴斯的上一款高变焦DC SP-500 UZ相比,SP-510 UZ的变化不大。主要的变化就是使用了一块1/2.5英寸710万像素高分辨率CCD。它的镜头为7组11片结构,其中包括2片非球面镜片,可以较好的控制各种像差对于图像质量的影响。和大多数10倍变焦产品一样,它的焦段范围也是38-380mm,在广角和长焦两方面都不算特别突出,不过普通家庭用户使用已经足够了。唯一欠缺的是这款产品没有加入防抖技术。在昏暗的环境中使用长焦端手持拍摄会比较困难。它使用了4节5号电池进行供电,外出时补充电力比较方便。它采用xD卡作为存储介质,并内置了21MB存储空间。

除了提供全部的曝光控制方式以外,SP-510 UZ还提供了多达21种场景模式。其中还为每个场景都加入了生动的照片进行说明,选择起来非常直观。但是对于追求专业操控性能的用户来说,它在操作上还是不够方便,很多设定都要进入菜单来进行调节。

SP-510 UZ的测试成绩在全部700万像素的产品中属于中等水平,对镜头畸变控制不错,在广角端只有轻微的桶型畸变。它在对紫边的控制方面表现比较一般,尤其是长焦端,无论是中心还是边缘,都有比较明显的紫边产生。SP-510 UZ在最大分辨率下提供最高1600的ISO感光度,另外当使用300万像素模式(分辨率为2048×1536)时,还有2500和4000两档供用户选择。这样高的感光度是很罕见的。不过通过对静物台样张的观察,我们发现SP-510 UZ对噪点的控制能力并不是很强,在ISO 400的时候噪点就已经很明显了,而ISO 800以上细节的损失就比较严重了。由于没有很强的抗噪点能力并且不具备光学防抖功能,SP-510 UZ的夜景拍摄能力并不强。

Sony Cyber-shot H5

索尼Cyber-shot H5是主流性能组中配置较高的一款产品。它使用一块1/2.5英寸,720万像素的CCD传感器。镜头是来自Carl Zeiss的Vario-Tessar 12倍光学变焦镜头,具有Super SteadyShot光学防抖功能。这枚镜头的最大光圈是f/2.8-f/3.7,长焦端的最大光圈值比大多数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要大,可以提供更高的快门速度来稳定拍摄,而且对于虚化背景也有帮助。这款产品的液晶屏很抢眼,3英寸的大尺寸虽然在卡片式DC中经常可以看到,但是对于高变焦数码相机来说还是非常稀有的。这块显示屏像素数是23万,显示效果细腻,色彩和视角特性都不错。此外,H5相机也为用户提供了EVF电子取景器,必要的时候可以取代LCD取景来节省电能,还可以弥补强光下LCD无法看清的不足。

这台相机具备完整的手动曝光控制方式和丰富的场景模式,在手柄前端设计有一个拨轮来进行参数调节,而且提供了调整对焦方式、拍摄模式的快捷按键。由于机身背面LCD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所以按钮布局有些紧凑,个别按键的间距略小,操作时注意不要按错。H5采用2节5号电池供电,随机配备了2节2300毫安时的索尼镍氢充电电池和充电器。根据索尼官方的说法,在相机工业协会(CIPA)测试标准下,这款产品能够最多拍摄340张照片或者使用170分钟,效果不错,而且5号电池补充起来方便,价钱也不贵。

H5的分辨率得分让人满意,尤其12倍长焦端的分辨率也相当出色。观看静物样张可以发现它捕捉到了丰富的画面细节,而且较好地兼顾了高光和阴影的层次。H5支持最高ISO 1000的感光度,令人高兴的是它的噪点水平在ISO 400以下都能接受,ISO 800开始就变得明显。我们使用H5进行了室内和室外的实拍,图片效果较好。当使用长焦或者光线条件不佳时,可以明显感觉出开启光学防抖后照片要清晰很多。不过我们也观察到,这款产品有明显的紫边现象。

轻薄便携组

Kodak EasyShare V610

第一次见到柯达V610,我们很难相信这是一款具备10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轻薄的机身,双镜头设计,10倍光学变焦,V610继V570惊艳登场后再一次让我们惊叹。

作为本次评测中身材最为“纤细”的产品,V610在外观上秉承V系列的一贯风格,长方形的机身棱角分明,显得简洁典雅。它采用全金属机身设计,做工十分精细。V610采用一块2.8英寸的LCD作为取景器,在实际使用中,这块拥有23万像素的显示屏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它色彩丰富,过渡柔和,可视角度很大,并且延迟现象也不明显,令人十分满意。

V610采用610万有效像素CCD传感器,镜头设计是V610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点,它采用RETINA 双镜头技术,拥有两枚的SCHNEIDER-KREUZNACH 镜头,一枚的焦距为38-113mm,另一枚为130-380mm(均为35mm胶片相机等效焦距)。由于在变焦中到两枚镜头焦距交界处时需要在两枚镜头间进行切换,这时会有一个明显的停顿,感觉有些慢。

经过测试我们发现,V610在画面中心的画质处于600万像素相机的平均水平,但是在50mm焦距处四角的细节损失较明显些。它的动态范围不错,对紫边的控制也比较出色。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除在少数比较昏暗的场景下对焦略显迟缓外,V610均能快速合焦。此外,V610还具备ISO 800的高感光度,但此时画面中噪点严重。因此我们建议尽可能用ISO 200以下的感光度拍摄以获得更好的画质。

此外,V610还支持蓝牙技术,可以不用线缆直接向支持蓝牙设备的计算机、手机等设备传输照片,非常方便。

在长焦相机家族中,V610拥有“傲人”的身材,希望长焦和时尚轻薄能兼顾的用户,不妨考虑一下这款产品。

Nikon COOLPIX S10

S10是尼康“摇头机”家族中最新的一名成员。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相机相比,它的外观看起来相当的另类。大多数相机为了达到多角度取景的目的,都采用了可翻转LCD屏幕的谁家,而尼康则另辟蹊径,使用了旋转镜头的方式。它的镜头可以进行270度的旋转,将相机放在低处拍摄的时候不需要趴下取景,将相机举到高处拍摄时也可以将旋转镜头取景,大大方便了拍摄者。

S10采用了一块1/2.5英寸、600万有效像素CCD,这与前代产品S4一样配备了一枚10倍光学变焦尼克尔镜头,实际焦距等效于35mm胶片相机的38-380mm。镜头的结构为9组12片。它在广角端的最大光圈只有F3.5,小了一些,较难获得理想的背景虚化效果。

上代产品S4的一大遗憾就是不具备光学防抖功能,这种状况在S10上得到了改善,S10拥有VR光学防抖技术,可以在低于安全快门两到三档的情况下拍摄出清晰锐利的相片,这对于长焦相机来说,显得尤为有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与以往的VR防抖采用的镜头防抖不同,S10的VR防抖是CCD防抖,但所达到的效果与镜头防抖大同小异。

在相机LCD取景器效果越来越好的今天,S10同样不甘落后,它的屏幕为2.5英寸、23万像素,实际显示效果令人满意。

与S4采用两节5号电池供电不同,S10采用锂电池供电。虽然锂电池的通用性不如5号电池,但是有效减小了体积。这也是为什么S10具备结构复杂的防抖模块而体积没有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

S10的分辨率测试成绩在600万像素级相机中属于中上等水平,考虑到它的体积以及具备10倍光学变焦这样的大变焦比,能有这样的表现令人满意。当然,如果对紫边的控制能力再强一些就更好了。

COOLPIX S10拥有独特的外观,画质对普通用户来说也能令人满意,追求时尚,喜欢特例独行的用户不妨考虑一下这款产品。

Panasonic DMC-TZ1

松下的FZ系列长焦相机和FX系列卡片机在消费者中都有不错的口碑,那么将这两个系列的特点结合起来会是什么样的产品?TZ1就是答案。

TZ1采用1/2.5英寸CCD,有效像素500万。它配备了徕卡DC VARIO-ELMARIT镜头,35mm等效焦距为35-350mm,并拥有MEGA O.I.S光学防抖技术。这支镜头最大的特色在于采用了“折射棱镜镜片组”设计,与大多数伸缩式镜头光路为一条直线不同,它在镜头中放置了一块折射棱镜,使光路在中途产生了90度的改变,这样做使得一部分镜片可以采用与机身水平的方向放置,这也是它可以在这么小的机身内容纳一支10倍光学变焦镜头的原因。

TZ1的液晶屏幕为2.5英寸、20.7万像素,它的显示效果属于中等水平。通常相机的LCD屏幕都会有高亮度显示模式来应对户外强光的干扰,而TZ1还额外增加了“高角度”模式。“高角度”模式的设计主要是考虑通常LCD的垂直视角都比较一般,当用户将相机举高拍照时,因为要从下向上看LCD显示屏,往往看到的图像对比度会比较低,有时候屏幕还会出现类似底片的情形。而设定为“高角度”模式后,相机会更改对比度,使得从下向上的观察时能够得到最接近真实的显示效果。

像很多松下的数码相机一样,为了方便初学者使用,TZ1设计了一个简易模式,在模式转盘中为一个红心图标。在这个模式中,相机会自动选择合适的参数,用户只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到拍摄上面就可以了,而不必再考虑相机设置问题。

在测试中,TZ1的表现不错,高于大多数500万像素相机的水平。不过在高像素流行的今天,500万像素还是显得少了些,与像素更高的相机相比,它在对照片细节的体现方面稍有欠缺,不过对于一般家用用户来讲,并没有多少影响。TZ1的变焦十分平滑细腻,而且相当安静,只是速度稍微慢了一些。它支持最高1600的ISO感光度,但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TZ1对噪点的控制能力一般,ISO 400时噪点就已经很多了,因此我们建议用户还是尽量使用低ISO进行拍摄。

Ricoh Caplio R5

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我们组织卡片相机专题和高变焦数码相机专题评测的时候,理光有很多款产品都是可以同时被收录到两个专题之中。确实,如果我们要购买一台变焦倍数大一点,而却具备广角拍摄能力的小型DC,大多时候都会发现只有理光提供了这类产品。从品牌方面,理光的文化味道也更厚重,这是那些时尚的电子产品没有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岁数略大的人,或者是比较在意摄影文化而不只是随手拍拍的年轻人,更喜欢选择理光的产品。

理光R5是R4的升级版本,与以往理光R系列产品方正的外观不同,R5的机身在右侧加入了弧线设计,不但看起来更加的活泼时尚,而且握持感也增强了。

R5拥有700万像素,并配有CCD防抖技术。与众多卡片机相比,理光R5的机身体积略显偏大,但通常卡片机所配备的镜头光学变焦不会超过4倍,而且广角性能大多比较一般。但R5的镜头却拥有7倍光学变焦,焦段等效于35mm相机的28-200mm。尤其是28mm广角端,在拍摄风光照以及拍摄空间比较局促的时候,是非常有用的。因此,虽然在体积上R5没有任何的优势,但是适用范围却大大优于普通的卡片机。当然,如果它的做工能再精细一点就更好了。

在测试中,R5的画质表现不错,画面中心的清晰度远高于700万像素级相机的平均水平,虽然在28mm广角端存在一定的暗角现象,但是考虑到他采用的是7倍光学变焦镜头,很难每个焦段都做到完美,这样的水平还是很令人满意的。

在实际拍摄中,R5的开机速度很快,按下电源键一秒左右即可进行拍摄,适合有抓拍需要的用户。它还具备最近1cm的微距功能,拍摄特写照片得心应手。比较遗憾的是,R5的对焦性能比较一般,在昏暗环境中,不时有对焦失败的情况发生,在变焦和对焦时的声音都比较大。

虽然体积比一些重点强调轻薄的机型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大变焦比相机中,它的体积优势还是很明显的。而且它的画质不错,具有CCD光学防抖功能,价格也不贵,对于比较在意焦段完整又不特别苛求体积的用户来讲,理光R5是个不错的选择。

上一篇:承健――分分合合 下一篇:数码相机市场三甲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