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女”织出新生活等

时间:2022-09-11 11:34:13

“织女”织出新生活等

“织女”织出新生活

走进河南省商水县舒庄乡胡庄行政村计生管理员訾玉花的家,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訾玉花与几名育龄妇女在忙着经线、缠线球,五颜六色的棉线吸引了一群群前来买线的“织女”们。近几年,訾玉花不仅靠卖棉线致富,而且还带富了千名当地“织女”。

5年前,訾玉花看到村里不少爱织布的育龄妇女跑到县城买棉线,便萌发了做棉线生意的念头。其实,卖棉线看似简单却并不简单,它需要经纬线精确搭配、图案精巧拼凑,是一个技术要求非常严格的活儿。为掌握这项技术,訾玉花专程到周口荷花市场拜师学艺,为学到真正的技术,她给师父帮工半年不要分文工资,才学到全部技术。从此,她就开始做起棉线生意。由于经线需要懂得织布技术的人帮忙,訾玉花就招聘几名懂织布技术的妇女当线工。

手工织布是古老的技术,现代年轻人多不会使用织布机,但年轻的育龄妇女们却喜欢手工织出的棉布床单,因为手工织出的棉布床单色彩鲜艳、结实耐用,用着舒服。而市场上卖手工棉布的很少,会织布的人大都是自己织布自己用。訾玉花为了向她们传授技术,便准备一部手工织布机,现场操作,现场培训,来买线的年轻妇女大都现场学习织布技术,就这样,来学技术的人越来越多,仅当地的“织女”就有近千名,訾玉花的生意也非常红火,每天,她靠卖棉线收入数百元。

訾玉花对经济困难的妇女还采取赊线的方法,让她们先用线,等把棉布卖出后再还钱,这一经营方式赢得了不少用户。由于手工织出的棉布床单优点较多,非常受城市中老年人的欢迎,这些“织女”们织出的产品不仅在当地农村市场销售,而且还销售到一些大城市。在訾玉花的带动下,当地农村从事手工织布的人员达到1000多人,人均月收入700多元。(乔连军)

商水县郝岗乡郝内村计生协会积极找市场,找信息,帮助计生户选择无风险,投资小、见效快的致富项目,加快计生家庭少生快富奔小康。图为郝岗乡郝内村妇女在穿珍珠领带。(吕耀光)

黑花生种成“摇钱树”

在宁陵县逻岗镇计生协会的帮助下,村民郭丽从南方引进了天然“黑花生”。“黑花生”富含人体必需的钾、磷、钙、锰等60多种微量元素,价格是普通花生的十几倍,郭丽种植的10亩多黑花生就实现收入18.4万元。

(蔡开耀)

致富不忘乡邻

河南省汝南县金铺镇省人大代表、县计生协优秀会员、镇计生协理事代国政,致富不忘乡邻,在群众中传为佳话。

1997年,代国政了解到饲养长毛兔致富的信息,便筹建庭院养兔场,却苦于没资金。金铺镇党委、政府了解这一情况后,优先给他提供一些资金。兔场建成后,代国政从外地引进兔种,钻研养兔技术,开始摸索着饲养种兔,夫妻俩起早贪黑,细心喂养,并多方联系兔毛销售渠道。第一批种兔出栏、兔毛销售后,小两口获效益两万元。尝到甜头的代国政干劲更足了,他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投入,兔场逐渐形成年收入5万元的规模,客户遍及浙江、湖北等地。

“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代国政看到自己的家乡刘门村不少计生户仍然比较贫穷落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心帮助广大计生户脱贫致富。他主动到群众家中进行宣传,免费为愿意养兔的群众提供种兔,对经济困难的计生贫困户,他还慷慨解囊,帮助他们修建兔舍,购买种兔。看到不少计生户对养兔还比较生疏,他就在自己家里办起养兔培训班,义务对广大养兔户进行技术培训,传授养兔经验。每逢养兔遇到难题,他便主动上门服务,并坚持上门为养兔户进行兔病防疫。

邻居代小才、王美玲夫妇养殖长毛兔由于资金不足,发展缓慢,养殖规模小,效益差,在代国政的指导和资助下,夫妇俩扩大养殖规模,长毛兔现存栏400多只,年收入两万余元。

现在,代国政所在村有100多户群众养起了长毛兔,汝南县金铺镇刘门村后前组几乎家家都养起了兔,多则几百只,少则十几只,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养兔专业村,100多户计生家庭走向富裕之路。代国政被评为全县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和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

(高冠军 李美玲)

上一篇:南阳市卧龙区:拓宽计生新思路 关怀花开香满园 下一篇:一路泥泞一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