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里有天文学知识

时间:2022-09-11 11:06:56

嫦娥奔月里有天文学知识

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之夜,圆月当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是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每当此时,嫦娥奔月的故事就会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

嫦娥奔月的故事早在西汉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记载,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故事说的是,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把大地晒得一片焦枯,人类眼看就活不下去了。神箭手后羿自告奋勇,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照耀在天上。美丽的姑娘嫦娥爱慕后羿的勇敢,两人结为夫妻。可是结婚后后羿只知道打猎,每天早出晚归,让嫦娥备受冷落。一次后羿从外面回来,告诉嫦娥自己得到了能让人长生不老的仙药,并交给嫦娥保存。嫦娥因为早就对后羿心存怨恨,因此偷吃了长生不老药。谁知她吃了仙药以后,身体就飞了起来,飘飘摇摇地飞到了月亮上。从此,她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广寒宫里,陪伴她的只有一只玉兔,以及对人间的无尽思念。“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东汉的著名学者张衡在《灵宪经》中也记载过这个故事,张衡是一个天文学家,他的《灵宪经》是一篇天文学著作,他所讲述的嫦娥奔月故事,蕴含着古人关于月亮运行、月相变化的天文学知识。

嫦娥奔月故事,主要包括两个环节:其一,后羿娶嫦娥,但嫦娥离开了后羿;其二,嫦娥吃了不死药。这两个环节都可以从月亮的运行规律得到解释。

小学自然课本中就讲到,地球围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由于月亮的轨道平面基本上与地球绕日公转轨道重合,这在地球上的人看来,就像月亮和太阳沿着同一条轨道运行。但月亮比太阳跑得快,太阳转一圈需要一年,而月亮转一圈只需一个月,这在我们看来,就像是太阳在前面跑,月亮在后面追。我们看到的月相圆缺变化,也是因此而来。每过一个月,月亮就追上太阳一次,这个时候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我们看不见月亮,这就是月晦;月亮一旦赶过太阳,我们就能在日落后看到西方地平线上露出一钩淡淡如娥眉般的月牙,这就是新月;当月亮超过太阳越来越远,我们能够看到的月面也就越来越大,月亮也就越来越丰盈。直到月中十五日,月亮和太阳隔着地球遥遥相望,一个在东,一个在西,黄昏时分,当太阳在西方落山的时候,一轮满月也就正好在东方升起,这时候月亮离太阳最远,却得以展露其全部光华。一过十五日,月亮离开太阳的对面,再次回头追赶太阳,月亮就开始由盈转亏,直到它追上太阳,月亮再次隐没不见,于是新的一月又开始了――了解了月亮和太阳之间的相对运行规律,嫦娥奔月故事中后羿和嫦娥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也就容易理解了。后羿本是太阳神,嫦娥则是月亮神,太阳和月亮你追我赶,迟早都会相遇,也就是说,嫦娥和后羿两人肯定会相爱并且结为夫妻。但月亮和太阳的遇合是短暂的,月亮迟早都要离开太阳独自西行,所以嫦娥最后必须撇下后羿,独自远行。

那么,嫦娥所服的长生不老药又跟月亮有什么关系呢?长生不老药,古书中称之为“不死之药”或“无死之药”,不死并不意味着长生不老,而意味着死而复生,月亮就是死而复生的。月有阴晴圆缺,晦(月末)则月不可见,好像是死了,但过不久新月复现,月亮又获得了新生。屈原《天问》说:“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为何,而顾菟在腹。”“夜光”指月亮,“顾菟”就是月中玉兔,月亮“死则又育”,说的就是月亮的死而复生。正因为月亮的这种死而又育、生生不息的特点,所以世界很多民族神话,诸如印度、波斯、希腊乃至玛雅,都把月亮视为不死之神,印度神话认为能让人喝了以后飘飘欲仙的苏摩汁,就是月亮神赐给人间长生不死的仙药。

所有古老的故事,我们今天乍看起来,似乎荒诞无稽,不足为训,但是古人编故事可不是为了骗小孩,恰恰相反,是要把有用的理论知识演绎为动人的故事,让小孩子喜闻乐见,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嫦娥奔月的故事,就是我们的祖先关于日月运行、月相变化的知识的结晶。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每到中秋之夜,在跟孩子一道赏月吃月饼的时候,就不妨借嫦娥奔月的故事,给孩子讲一讲关于太阳和月亮的天文学知识,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也获得了科学的知识。

上一篇:教孩子打碎一切权威,会毁了他们 下一篇:幼儿园的大小和新老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