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城郊优势实现农牧民增收

时间:2022-09-11 11:03:43

发挥城郊优势实现农牧民增收

巴里坤县花园乡东靠县城,南依天山,西连海子沿乡,北与大河镇相望,是名副其实的城郊乡。2009年花园乡农村经济总收入7117.74万元,较上年增加1293.61万元,同比增加18%,总费用5043.72万元,占总收入的71%,最终实现农民经营所得3026.1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744元,较上年增加586元。

那么作为城郊乡,如何发挥城郊优势,实现农牧民增收,笔者略谈如下:

1 发挥城郊优势,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

为了充分发挥城郊优势,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于“瞄准目标、抓住重点、力求突破、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以牧为主、牧农结合、以牧促农”的发展思路,围绕奶牛养殖业、育肥业对饲草料的需求、围绕市场的需求,引导农牧民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1.1 发挥城郊农业优势。抓好特色种植

采取经济的、政策的、市场的、行政的手段,大幅度压缩小麦种植面积,重点发展效益比较好的、优势比较突出的、市场前景看好的、竞争力比较强的马铃薯、大麦、饲用玉米、大路菜等高效节水作物,集中连片进行种植。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逐步形成“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全力解决好农产品的销售问题。马铃薯、大路菜、饲用玉米等提前找市场、找客户和龙头企业签好订单,按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避免出现卖难和谷贱伤农的现象。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发展本乡特色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

1.2 着力改变工作方式方法

从过去的“催耕催种”转到现在的跑市场、跑信息、跑服务,加强基础设施、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三项服务,有效促进城郊乡农业的发展。

1.3 将科技指导列为经常

举办各式各样的农业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对农民进行培训。在种植生产过程中,科技人员无偿服务,建立科技示范田,用典型示范引领农民主动参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做到“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

2 发挥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和育肥业

巴里坤县花园乡二、三产业不发达,非农产业发展受制约因素多,这种状况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目前,已转移的多数农民由于受其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在非农产业就业时主要从事一些交通、建筑等基础性工程中的非技术工作,农业外部增收因素不稳定。在农业内部。受地区水资源短缺、人均耕地面积少等因素的限制,种植业靠施肥、技术、良种来提高农民收入的空间正在逐渐缩小。

从近三年花园乡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结构来看,畜牧业所占比重高于农业、二、三产业;从出售农畜产品收入结构来看,畜产品占到了45%,很显然畜牧业现金收入对农民家庭现金收入的影响较大。加之畜牧业商品率较高、回报快,受地域、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相对较小。并能有效地吸纳从种植业中分离出来的劳动力,是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奶牛养殖业和育肥业是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畜牧业效益的主要手段,是增加农牧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渠道。作为城郊乡。在畜产品的销售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巴里坤县花园乡把奶牛养殖业、育肥业确定为今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用奶牛养殖业、育肥业的发展来解决当前畜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巴里坤县花园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扶持养牛大户、育肥大户,扶持农牧民经纪人等优惠政策,结合花园乡实际,培育养牛大户和育肥大户,扶持农业大户,壮大农牧民经纪人队伍,涌现出农民经纪人30人,其中育肥、养殖经纪人20人,在经纪人的中介带动下,促进农牧民增收。

3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作为城郊乡,花园乡着手抓好农民工的再就业培训工作,提升劳动力素质。实施按需培训,定向培训,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高培训效果和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和水平,延长务工人员的务工时间,壮大劳务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抓好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务工创业来发展二、三产业。积极培育、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成立了劳务派遣公司,建立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

4 发挥城郊优势。寻求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

充分发挥城郊优势,吸引更多的家庭妇女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增加农牧民收入。立足本乡城郊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信息、技术优势,组织带领全乡群众脱贫致富,寻求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新方法,充分利用县组织部壮大集体经济的项目资金,加强扶持大户养殖褐牛力度,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5 落实“三农”政策,实现农牧民增收

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切入点,以环境整治、农家乐园、旅游景点建设为突破口,发挥城郊优势,做大做强农家乐园、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富民安居等项目的实施,实现农牧民增收。认真落实惠农政策,把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村、落实到户,充分调动农牧民调整种植业结构的积极性。

6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实现农牧民增收

土地流转是解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程度、解除务工人员被土地束缚的有效途径。所以,要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有利于调动农牧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兼顾流转双方利益,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合法、有偿、自愿、有序的流转。引导农民将土地相对集中流转给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实现农牧民增收。

上一篇:关于昌吉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下一篇: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制约因素及监管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