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面皮 第2期

时间:2022-09-11 10:39:40

汉中一带,小吃颇多,如略阳的菜豆腐节节、宁强的核桃馍,上元观的红豆腐,元坝的橡籽凉粉等等。然而要寻找一种真正成了气候且又雅俗共赏,味美价廉的特色名吃来,恐怕非面皮莫属了。面皮是遍布汉中城乡的沿街小吃,既可当主食,也可作菜肴,是汉中人的最爱。

汉中面皮有面面皮和米面皮之分,面面皮用面粉调成糊状,用平底锅烫制而成,米面皮则是用大米制作的。北地少米,面皮自然是用麦面制作的。南地多米,但无制作面皮的手艺。汉中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稻、麦兼有,麦、米面皮都会做,尤以米面皮最有特色。几经演变,米面皮引领潮流渐成“霸主”。从本意上讲,汉中面皮是指用大米做成的面皮。汉中乡间家家有人会做面皮,女人不消说,男人里面也不乏众多高手,这大概能算汉中一绝。

制作面皮,用不着什么高超的技艺,也无需珍贵的佐料。制作面皮时,把大米用水浸泡到不硬不软,磨成米浆,用清水调成合适的浓度,然后把适量的米浆均匀地摊到竹制蒸笼的笼布上,一次可蒸五六笼。旺火蒸五分钟,蒸笼四周便热气腾腾,香味四溢,即可将蒸好的面皮翻倒在案子上。晾凉。晾凉后的面皮,抹上菜油,用一尺多长的大刀切成细条,放在碗里,配点豆芽、土豆丝或菠菜,再调入盐、醋、酱油,姜汁,蒜泥、味精、香油、油辣子等便成。油辣子是面皮的精髓和灵魂,从红辣椒的炝炒、碾打到红油料,多是由老道的师傅操作,单工序就有十几道。拌好的面皮吃到嘴里,薄如纸张,劲似皮筋,光如浮冰,浓浓的带着酸味,软软的带着坚韧,具有酸、辣、香、筋、韧、滑、软等独特风格,闻之“香气四溢”,入口“爽滑味长”,食后“余香无穷”。小小一碗面皮,晶莹剔透,光滑柔软,辣油如血,红白相间,下喉便胃口大开,越吃越想吃。夏天凉吃,清香凉爽,精神一振,疲劳全消:冬天蒸熟即可热吃,肚里热乎乎的,额头沁出颗颗汗珠,可驱走几分寒气。除此,面皮还可炸着吃,炒着吃,都是别有一番风味。

说起汉中面皮,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哩。三国时,曹操领兵攻打蜀汉,一日路过汉江,突然江水猛涨,竟把征来的一船大米全浸湿了,曹操大怒,便要责罚船工。恰逢一农妇路过,便向曹操求情,说有法子补救,这才解救了众船工。农妇连夜把江水泡胀的大米磨成米浆,做出了面皮,曹操吃后赞不绝口,不仅赦免了船工,还下令将士依法制作,装入饭袋以充作军粮。面皮由此在民间流传了下来。这种地方风味美食和古老的传说附会在一起,寄托了与人为善的美好愿望,难怪汉中人这么喜欢面皮呢。

吃面皮能成瘾,一点都不夸张。不论城里,还是乡下,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面皮几乎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在汉中的大街小巷或夜市,支个炉灶、案板、几张桌凳,面皮生意就摆开了。面皮店总是对人们的肠胃形成巨大的诱惑,几乎每个面皮店里都会食客盈门,座无虚席,老板、伙计忙得不亦乐乎,吃的人迫不及待,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吃客”们或坐或蹲,大口吞吃不顾吃相,等的人焦急难耐,甚至冲着小老板吆喝:“快一点!”小老板端一碗面皮过来,食者捏住筷子,慢悠悠地调匀,麻辣酸香的味儿勾心,红油的形色楚楚动人,口里觉得唾液浸润,这才开始吸溜吸溜地吃。惬意随心,开怀大嚼,鼓腹而饮,其阵势蔚为壮观。那种不拘小节、唯我独尊、旁若无人的吃相,令外地人惊叹不已,这也算得上是汉中一景。爱吃面皮的多为一些俊男靓女,女郎尤甚,她们一走进面皮店,一阵“吸溜吸溜”,个个吃得滞觜红油,额头串串汗珠才舍得放下碗筷。

“走,吃碗面皮去。”几乎成了汉中人的口头禅。汉中人三日无肉不嘴馋,一日无面皮不进食,一阵子不吃面皮,就口淡得很。在汉中不吃面皮,那人一定有毛病,被面皮霸占过的胃,不管走遍大江南北,吃遍生猛海鲜,菜系,不论肚里油水多厚,味觉多么发达,都会怀念那牵肠挂肚的面皮。

过去,这种“下里巴人”的面皮登不了大雅之堂,如今却成为豪华酒店里食客们在吃海鲜、喝好酒之后的必备佳肴。在夜市,面皮摊是最繁忙的,晚上十一二点还在热销,常常有男人开着小车捎几份面皮回家讨好老婆。

如今,汉中面皮已是声名远扬,遍地开花了,每有外地客人来汉中,总要一尝为快。面皮的魅力也是汉中的魅力,它和汉中悠久的历史文化血脉相连,精明的汉中人在巩固本地市场的同时,放眼四面,游走八方,让这美味遍及祖国的天南海北。

上一篇:竹盐瘦身,让我成为美丽妈妈 下一篇:爷爷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