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就业工作调研与思考

时间:2022-09-11 10:39:24

农村妇女就业工作调研与思考

金融危机下,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中国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有着世界最多的农业人口,据农业部统计,当前我国的农村人口有9.5亿,20*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53100万人,农村从业人员4785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90.1%,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13181万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落到了农村妇女身上,因此,农村妇女就业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不仅事关农村妇女的切身利益和生存发展,而且事关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对此,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社会共同关注,为农村妇女就业营造氛围

1.引导全社会关注农村妇女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农村妇女就业难,首先难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切实转变观念,还没有改变在农村妇女管理上的“短视”行为。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城乡和地区的壁垒。一些城市在自身就业压力下,习惯于从短期和局部利益考虑,限制农村妇女进城,或对他们实行就业限制甚至歧视,城市就业体系中难以见到农村妇女的身影。解决好农村妇女就业,是一项极为艰巨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等宏观改革的配套实施,任重而道远。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正视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千方百计地探索解决之策,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因此,要强化政府责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2.把农村妇女就业率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国发〔20*〕5号《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把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失业人员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及减少有劳动能力长期失业人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作为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并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在我国要做好农村妇女就业工作,就要把农村妇女就业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形成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20世纪50年代初,长期战乱之后的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形成了“先国计后民生,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思路。实际上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是采用的这样一种增长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一般都是就业优先,在经济发展中把扩大就业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当前,只要主政一方的各级官员真正注重农村妇女就业问题,对解决农村妇女就业就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3.发育和规范劳务中介组织与劳动力市场,推进就业工作的市场化。信息渠道不通畅、社会化服务不足,是目前农村妇女就业面临的主要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村妇女意愿,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提供信息化、社会化服务上来。一是发挥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带头人的作用,带动周围的农村妇女就业,打造当地特色劳务品牌。二是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及时掌握用工信息,了解用工动态,做好信息工作,努力实现岗位与劳动力之间的有效对接。三是注重抓好能人、经纪人队伍建设,实行典型带动。四是建立一批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走劳务输出产业化之路。

二、转变就业观念,为农村妇女就业插上翅膀

1.切实转变农村妇女就业观念。引导农村妇女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大力营造转移就业的浓厚氛围,通过宣传教育、典型示范、舆论引导等方式,帮助农村妇女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引导农村妇女走出封闭保守,自觉增强开放意识,扩大视野,开阔胸襟,主动融入改革发展的洪流,经风雨、见世面。同样,要利用一切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对农村妇女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农村妇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经常深入妇女,了解广大农村妇女的所想所盼,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农村妇女消除顾虑,积极鼓励、合理引导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总的来说:一是引导农村妇女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转移就业;二是引导农村妇女向农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三是引导农村妇女外出务工和向城镇转移就业;四是组织农村妇女向境外转移就业。

2.做好农村妇女的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妇女就业,还需要下大力气做好农村妇女的培训工作。开展农村妇女就业技能培训。培训是就业的基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下大力气组织好对农村妇女的培训,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了解城市竞争与生活规则,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使他们在城市中稳定就业,和城市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一是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要主动配合,发挥优势,实施好农村妇女培训工程,面向农村妇女开展技能素质培训。二是要整合社会各类培训资源,加大集中培训力度,重点做好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多为我们农村妇女考虑,统筹考虑,适当将政策向农村倾斜,进一步扩大培训对象的范围,让农村妇女也能享受优惠政策。

3.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中,不断扩大就业容量。一是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要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为此,在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努力兼顾提高经济规模的就业密度,使国民经济发展在全局上既能保证有足够的科技进步和效率提高,又能兼顾大量农村妇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二是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而提高整体经济发展的就业弹性,扩大就业容量服务业是劳动密集产业,资本投入的就业弹性系数大。我国现在正面临着一个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我国社会的消费结构将会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同时这也意味着人们将会有更多的钱用于服务购买。所以,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容量。三是注重扶持中小企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99.5%以上是中小企业,总劳动力的65%?80%在中小企业就业,每千人中小企业数量一般为45?55个。

三、加强制度建设,为农村妇女就业提供保障

1.改革创新农村妇女社会保障制度。一是明确建立农村妇女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要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优先解决农村妇女的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加快解决养老保障问题,不断完善农村妇女的社会保障制度。二是建立适合农村妇女参保的医疗保险制度。要建立适合农村妇女特点的以住院统筹为主、兼顾特殊病种门诊报销的医疗保险制度,将农村妇女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要完善费用结算办法,为患病后回原籍治疗的农村妇女提供医疗费用结算服务。三是推进农村妇女参加工伤保险。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要将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村妇女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督促企业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四是在农村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五在法律范围内,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培育农村要素市场,把握好土地承包权的转让、出租,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物权化,允许把土地资本量化到农民个人,并以股权的形式归个人所有,逐步推行“土地换社保”。

2.建立健全维护农村妇女权益的保障机制。一是要提高农村妇女劳动合同签订率。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备案制度,加快建立就业登记与录用备案信息网络,实行用工登记制度和劳动合同备案一同办理。二是加强对农村妇女工资支付的监督和保障。加快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制度和应急处理机制制度,在全面监控的基础上,要采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对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及其法定负责人的处罚力度,对恶意欠薪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严惩。三是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建立农村妇女进城就业前的劳动保障法制培训制度,在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中增设劳动保障法规内容。四是保障农村妇女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招用农村妇女的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农村妇女代表,保障农村妇女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输出地要切实保障农村妇女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输入地政府和农村妇女所在单位要为其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提供方便。依法保障农村妇女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3.有步骤推进农村妇女市民化进程。实践证明,目前多渠道解决农村妇女市民化问题的条件已经具备。农村妇女是最有市民化意愿和亟需市民化的群体。目前来看,农村妇女市民化主要可采取两条途径:一是对于长期留在城市中的一部分农村妇女,尤其是那些私营企业主和技能型农村妇女,他们收入已经相当稳定,完全适应城市生活,可以让其率先在所在城市市民化,获得城市归属感。另一条途径是构建能人回流、要素集聚的体制和机制,让农村妇女在户籍所在地县城(中心城镇)市民化。为此,要把县城(中心城镇)建设成为县域经济的龙头和农村城镇化的经济中心。发展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县域经济,发挥县城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的作用,缓和农村妇女市民化对大城市的压力。

上一篇:国际直接投资结构论文 下一篇:金融控股管理构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