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炼铁乡翠屏白族婚礼习俗

时间:2022-09-11 10:28:42

洱源县炼铁乡翠屏白族婚礼习俗

人们常说“隔里不同天”,民俗也如此,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不可一概而论之。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古往今来的风俗,男婚女嫁是任何民族都少不了的古老传统。各民族按自己的风俗完成婚礼有一定的程序,不能走错。如果走了错,就会让世人耻笑一辈子。

我们翠屏白族结婚的礼仪全过程是这样的:男方相中了女方,男方便请媒人带着去求婚的小伙子到女方家里送开口礼,礼品有四色,成双数。

常言道“天上无雷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媒人要请夫妻双全,有福气的人,孤寡的人即使再能干,再有钱、当再大的官也不能当媒人。

让媒人带着小伙子到女家,稍坐一阵,媒人便将带来的水礼敬给女方的爹妈,这叫“开口礼”,然后说明来意,并向女方的父母磕头,要女儿的生辰八字。

在旧社会八字是不能随便暴露给外人的,因为它主宰一生一世的命运。如果女方的父母收下了“水礼”,将八字说给男方,那么,就证明女方同意这门亲事了。男方得到了八字,便回来去请先生“合八字”,八字合好了,这才请媒人到女家提出“定鸡酒”。

“定鸡酒”是有来历的,相传:古时的白族是用一只大雁拿来订婚的,他的寓意是“小燕孤一时,大雁孤一世”,夫妻要白头偕老,如果有一方早走了,另一方就只能守节,不再婚。因为大雁是稀有之物,也不易获取,这才用雄鸡来代替。而且雄鸡在白族把它叫做“金鸡”,“金鸡”是白族人对凤凰的称谓,他所体现的是吉祥与尊贵。虽然女方同意了,还需要媒人三回九趟,才体现出女方的尊贵,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男方的诚心。女方同意了定鸡酒,男方便请先生看日子,日子看好后通知女方。

定鸡酒,男方只邀请家族中人、亲戚朋友,女方除了请家族中人、亲戚朋友外,还要请新娘出嫁那天的陪女。

定鸡酒这天,男方家的亲戚朋友一早就来了,帮忙办理宴席。

去吃定鸡酒的人帮忙收拾好送到女方家的礼品,准备好以后,请媒人来过目,看看少了什么东西没有,如果发现有礼品欠缺,得马上补齐。样样齐备了,便在堂屋中摆一桌席,烧钱化纸,祭奠列祖列宗,男方家人行四礼四拜。拜毕,共同入席,酒足饭饱之后,定鸡酒的人在媒人的带领下向女方家出发。

吃定鸡酒这天不请乐师,相帮的人各自负责,端着礼品,媒人抱着雄鸡。小伙子在朋友的相伴之下,沿路谈笑风生。到了女方家门前,放响鞭炮,女方家人听到鞭炮声,便出来迎接。

到了堂屋中,先把礼品摆在八仙桌上,请女方爹娘来过目清点。然后在女方的亲戚的陪同下坐定,女方亲戚中的年轻女子用托盘端来三道茶敬给男方的人。喝了茶后,女方将桌上的礼品收了,然后摆上酒席祭祖。这时女方的父亲带着小伙子在桌前行四礼四拜,接着媒人叫小伙子向女方的爹妈下跪磕头,改口喊爹喊妈,女方的父母得给小伙子一点喜钱。

吃过女方的宴席后,媒人便向女方的父母要求定下结婚的日期,要多少彩礼(金钱),嫁妆等。协商妥当以后,媒人带着去定鸡酒的人接了“准新娘”与她的部分亲戚、朋友一同到男方家。从定鸡酒这天起,男女双方就可以相互来往,双方改口叫对方的父母爹妈了。

定鸡酒表示女方的父母同意女儿出嫁了,男方便请先生测定结婚的日子,日子看好后必须提前一段时间把期单以及彩礼送到女方家,好让女方做好结婚的准备。

到了结婚的大喜日子,头一天叫做“相帮”。早饭后邻里乡亲接踵而来,在提调的安排之下,做厨的就位,借桌子板凳的,搭青棚的忙了起来。提调还要安排两个童男子去砍四棵两米长的青松,两棵栽在大门前,两棵用来做“喜神”牌位。写对联的先生首先将“喜神”牌,天地堂、灶神牌位写好,安了喜神位之后,再写其它的婚联。

安喜床缝铺盖的人在工作之前要先吃一碗“荷包蛋”,美其名“空心不钉被”。而且安床、缝铺盖的人也不能随便乱请,要请先生算一算。请来的人必须要与“新人”的八字相生相合,而且要儿孙满堂、福寿双全的人。安床的方位,时间要按照“喜课”(结婚的期单)所规定来做。床脚的四角要安放宝物(旧社会用银子、铜钱,现在用硬币)。在铺盖的四角要缝进去四个枣子,棉絮中间要缝一双桂花木做的筷子,寓意为“早生贵子”。喜房门头上挂一面镜子,叫做“照妖镜”,镜子上要挂桃弓柳箭,用来射妖魔鬼怪。

待到乐师(现在的乐师是吹唢呐以及锣鼓响器)来了,就要接喜神。在旧社会新郎正喜这天要穿“状元服”,民俗叫做“小登科”。两个托盘里,一个端果品、茶、酒各一杯,三炷香,一块方形猪肉,然后将“喜神”牌位有字的一面向下放在托盘上。另一个托盘中放着新郎第二天穿的“状元服”,分别有两个陪郎端着。在乐师的吹奏中鸣响鞭炮,向喜神测定的方向去,到达地点将托盘放好,再次奏乐、鸣炮,新郎在神位前三叩首,起立,穿上盘中的衣服,陪郎将“喜神”牌位翻过来,各司其职,沿路回家。回到家把“喜神”牌位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喜神堂中”,另换茶、酒、果品,点燃香,新郎在牌位前三叩首,接喜神的工作至此完毕。

接下来是请媒人。请媒人需要“三色礼”,通常为酒、茶、糖。寓其意;“酒”是“久”的同音,“茶”是白族语言的“长”,两字在一起就是“久长”的意思。糖即甜,寓意生活甜蜜。同时还要一只红公鸡,一个托盘里端上两只酒杯,一壶酒。乐师在前面,新郎与陪郎随后,到了媒人家门前,点响鞭炮,吹起唢呐,媒人便出来相接。到了堂屋里,由陪郎请媒人夫妇分男左女右坐下,新郎上前行四礼四拜,陪郎斟酒献给媒人,双杯过后,新郎方才起来。接着敬请媒人在前,乐师新郎、陪郎在后,一起回家。

第二天,女方家装饰得琳琅满目,绿的是青松,红的是对联,一派喜庆气氛。待吃过早饭,接亲的人各就各位,接亲的礼品摆在堂屋中的桌面上,清一色用红布条幅拴好,粘贴上红红的喜字。媒人、押礼先生、乐师披红挂彩,唢呐、乐器也挂上红布条。喜马两匹的头上扎上红布花朵,红公鸡系上红布一条。

挂红完毕,便请媒人和押礼先生清点过礼的礼品,是否与约定的礼品质量数量相符,开好礼单,到了女方好交代。押礼先生将礼品清点以后安排去接亲的弟兄人等各自负责,用托盘端送到女家。其中最要紧的是新郎给岳父、岳母的二丈四尺“离娘布”,或者是每人一套新衣裤。

安排妥当,放起鞭炮,吹起唢呐,接亲的队伍就出发了。两匹喜马一般是由新郎的弟弟来牵,前一匹是喜神的坐骑,后一匹才是新娘骑的马。到了新娘所在的村子,唢呐就要吹得更响,这是通知新娘家,接亲的人马到了,放响礼炮,新娘家的亲戚便会出来迎接。

进入堂屋把礼品摆在八仙桌上,请女方父母检点。检点完毕,接亲的人才坐定,新娘家的人便来敬茶,敬烟。两匹喜马被新娘家人牵到后槽,喂草、喂料。

吃过新娘家的酒席以后,新娘的父母、哥嫂在堂屋中摆上一席果酒,邀请女方的亲戚、家人入座。由哥哥、嫂嫂带领新郎,把在座的亲戚介绍给他,这叫做“认亲礼”。礼毕,新娘的哥哥、嫂嫂把新郎家送来的礼品分送给亲戚各一份。新娘身穿红衣,头顶盖头,胸前和背上各挂一面镜子,用来避邪。头插鲜花,手里握着剪子,以防“掐新娘”。

果酒席散去之后,另外摆上一桌酒席,烧香燃烛,烧钱化纸,让新郎在桌前四礼八拜,致谢新娘的列祖列宗,之然后新娘便可以出闺房的门来。

娶亲娘子把新娘由室内牵到堂屋中在摆好的酒席桌前向祖宗跪别,然后向父母磕头辞别。之后,由新娘的哥哥把新娘背出大门,送到马上,哥哥要给妹妹一个红包。

这时押礼先生要把新娘家的嫁妆分配给来接媳妇的弟兄们;牵牛、抬箱子、挑柜子,电视机、洗衣机、推摩托车等。白族人在女儿出嫁的时候,必须陪嫁上一窝鸡,寓意今后的子女像小鸡一样成群。

新娘上了马,逢村过寨唢呐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乐师走朝最前,然后是驮喜神的马,接着是新娘的马,接亲的后面是送亲的。

到了新郎家门前,人马暂时不进门。送亲客在早已经准备好的板凳上暂坐,新郎和娶亲娘子、媒人先进大门。这时新娘的弟弟或者妹妹用托盘端着新娘做好的衣服、鞋袜到新郎家堂屋里,新郎家早有准备,给来人一个丰厚的红包。娶亲娘子用托盘端茶、酒各一杯,三炷香,几张钱纸到门前“交奠”,其意思是女方的祖先也来送亲,要门神不要阻拦他们,放他们进来。

新娘由新郎或者陪郎抱下马来,站在事先准备好的椅子上抱新娘下马时,新娘的左右脚都由两个小孩子抱着,要给他们每人一个红包,他们才放手。新娘下马,由两名陪女守护着,此时便是“掐新娘”的开始。但是要掐到新娘也有一定的难度,新郎马上前来,或者背或者牵就把新娘弄到堂屋里。

新郎不能一直把新娘背进洞房,因为洞房门前已经点起了七星灯。七星灯上应天上的北斗七星,能够化解一切煞气,所以新娘要从七星灯旁边进去,才能化解煞气。新娘进到房里,头顶盖头端坐床上,等待交杯。

送亲客还在大门外等待新郎的父母,或者哥哥、嫂嫂、提调去行“作揖礼”把他们请进来,他们被请到堂屋里分男左女右坐下,主人敬上“三道茶”。陪嫁来的箱子、柜子等,都有送亲来的小孩子“押着”,这就叫做“押箱柜”,必须用红包来取。

洞房里,娶亲娘子端着盘子,盘子里放着两个用红丝线拴着的酒杯,酒杯里装着两颗水果糖(旧社会用两小团红糖),也用红丝线拴了连着。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新郎、新娘各有陪郎、陪女一人,将新郎新娘的手拉来相互抱着,娶亲娘子将盘中的酒杯左右手各执一个,两手交叉喂给新郎、新娘,新郎、新娘喝了以后,娶亲娘子再度交叉酒杯喂新郎、新娘,这样三次“交杯酒”才结束(翠屏当地的婚礼,不拜天地,不拜爹娘)。

娘家的送亲客,喝了酒席后,可以留宿,也可以返回去。当然新郎家少不了要客气挽留。

入夜,提调安排在堂屋中摆好桌子,桌上摆好糖、茶、烟、酒、果品,新郎的爹妈和至亲入座,新娘端出一盘亲手缝制的布鞋,敬给长辈每人一双,受敬的的人给新娘一个红包。在此时,新郎的爹妈,哥嫂或者姐姐,把每一个长辈的称谓介绍给新娘。

介绍完毕,新娘转入洞房。

随后提调安排人在堂屋当中摆开三四张八仙桌,桌子上摆放了果品烟酒,桌子两边放着板凳,请来德高望重的老人,依次坐下,乐师也入席坐下。火炮、唢呐、锣鼓齐鸣“板凳戏”就开始了。

先唱的是“三出手”,即财神、赐福、魁星。“三出手”唱完,参加唱戏的人各人即席而唱,但都是恭贺之词。结尾是“东边一朵彩云开,西边一朵彩云来,两朵祥云结此地,荣华富贵万万年”。

在“板凳戏”开始之时,洞房中“闹房”也就开始了,待到“板凳戏”结束,闹房在“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庆贺声中结束。

结婚的第二天早上是送喜神。

送喜神用托盘装茶、酒各一杯,糖果一碟,香三炷,金银钱纸一叠,喜神牌位放在盘中,陪郎两个,将喜神牌位两旁的青松由陪郎扛着,吹起唢呐,炸响鞭炮,从“喜课”所写的方位送出,然后焚化,新郎脱下状元服,转回家来。然后请村里相帮忙的人吃早饭,这顿饭叫做“复宴,”在“复宴”上新郎、新娘拿出糖果、葵花籽、香烟来答谢帮忙的弟兄和三亲六戚。

新郎、新娘在“回门”之前不能进入其他人家的大门,要等新郎新娘“回门”以后才能进入。

“回门”一般是三天或者七天,也有一个月的,回门之前要去拜谢媒人。

一般在清早起来梳洗后请上陪郎两人(如果有新郎的弟弟、妹妹相陪就不必请陪郎),拿上礼品(礼品中必须要有猪脚一只)到媒人家,把礼品放在媒人家的堂屋中间的桌子上摆好,让陪郎把媒人夫妇请入中堂,男左女右坐好,受新郎、新娘四礼四拜,拜毕在媒人家吃早饭。

饭后回家又拿礼品(仍然要有猪脚一只),一桌酒席由陪郎端着,一同到岳父家去。到了岳父家门前放鞭炮,岳家哥哥、嫂嫂出来迎接到堂屋中,把礼品、酒席摆在中堂,新郎、新娘在桌子前向老祖宗行四礼八拜之礼。然后才将岳父、岳母请入堂上,行四礼八拜。

按风俗“回门”这天一定要回去,不能在岳家过夜。

待到夫妻生第一个孩子,必须先到媒人和岳父家报喜。

报喜的规矩是:先到媒人家,送去一份礼品,一瓶红酒,红酒里要加红糖,这瓶酒叫做“长命酒”。然后再到岳父家,除了礼品、“长命酒”外,如果生的是男孩,就得拉去一只公鸡,如果是女孩就拉母鸡,岳父家见了就知道生了男孩或者是女孩了。如果是公鸡,岳家就陪上一只母鸡让女婿拉回去,如果是母鸡,岳家就要陪公鸡。其它礼品岳家收下。唯独那瓶“长命酒,”岳母提着去请三亲六戚,每家饮上一杯,并且告知亲戚某天是女儿家“齐月米”,邀请一同前往。

在“齐月米”这天,岳母要将早准备好的酿好的甜酒,婴儿的襁褓物品,玩具等一起送去。

汤饼之期一到,岳家集聚的亲朋,一起到女儿家贺礼。到了女儿家,得到女婿、亲家等热情招待自不必说。

先吃甜酒鸡蛋,然后摆设果酒席。酒席上男方的长辈、老人为新生婴儿取名字。按规矩,取名字要按家谱的字辈来取,不能与家里的长辈中的名字犯讳。名字取好,请先生写“喜报”,题一首诗,把名字镶嵌在诗里,或者镶嵌在一副对联中,后面写今天参加人士的名字。

“喜报”写好,放鞭炮,是男孩将“喜报”贴在堂屋的左边,是女孩就贴在右边。

取名字结束,便开始“汤饼宴”,宴毕结婚的全过程就完毕了。

上一篇:摄影的眷恋与坚持 下一篇:观片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