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时间:2022-09-11 10:22:47

“城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资源布区的重新调整,农村适龄儿童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等多种原因,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将孩子从农村小学转入乡镇中心小学或县城小学,于是又衍生出了一个新的庞大的特殊群体“城区的留守儿童” 队伍,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造成一定的难度。,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借助学校这一教育平台,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促进“城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已成为教师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本校一百多名留守儿童的情况分析谈谈我我个人的想法。

一、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责无旁贷地高度重视“城区留守学生”的教育,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

(一)建立“城区留守学生”档案,家校合作,全面了解留守学生情况

“城区留守学生”情况较为复杂,有的学籍在本校,有的学籍在其它学校,就读学校可为这类学生建立专项档案管理,每学期开学报名之初,学校就进行调查摸底,对留守儿童进行登记,详细记载这些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法及态度,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监护人和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将这些资料通过微机存入档案,给代课教师每人印一份,平时,老师给这部分学生以更多的偏爱,关注。

(二)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比其他同学存在更多的问题和困惑,他们需要学校更多的帮助和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其健全人格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配备心理学专业老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心理健康教学方式可以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要个别咨询与辅导相结合,开设心理辅导室,知心姐姐信箱,留守儿童谈心日,亲戚屋等,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有效干预。

二、教师要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撑起一片蓝天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工作方法及态度等对育人的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用爱心去爱护、关心留守儿童,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爱心是打开留守儿童心灵的一把金钥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的至理名言,真正的教育其实是爱的教育。可见,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出发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尤其是留守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用爱心滋润他们的心田,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其实教师爱留守学生,就要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与学习情况。

(二)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因缺乏父母的关爱,产生了孤独、寂寞、焦虑、自卑、敏感等诸多心理,在课堂中不敢发言,不敢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学习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形,教师要学会宽容、真诚的善待他们。教师要拥有一双善于捕捉“闪光点”的眼睛,要善于发现留守学生身上的长处,挖掘留守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用欣喜的眼光、愉悦的心情、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词鼓励他们,肯定他们的每一点点进步,教师看上去简单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能激起学生心灵上的感应,影响他们一生,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和自信,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老师应注重留守学生兴趣的培养。因为 “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耐心教育学生,人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只要有吃苦的精神,多尝试多练习,促进孩子兴趣生成 。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教师紧密配合,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投入百倍的爱心,责任心,用真情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同在蓝天下,同享受关爱,共同成长。

上一篇: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资产减值会计处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