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当下现实的得与失

时间:2022-09-11 08:18:31

潘琪的中篇小说《明前茶》是一篇叩问当下现实社会的作品。这篇小说不仅直面现实人生,更将一些社会敏感问题的元素杂糅其间,体现了作家探索现实世界的勇气。小说描写进城女性的生存境遇,将着眼点放在一部分特殊人群:她们走的不是张彤禾《打工女孩》里的路子,而是成为权力腐败的衍生物,凭藉姿色赢得官员青睐,过着一种寄生生活。这样一个充满批判向心力的话题,潘琪写来颇为注意审美距离的控制,小说拒绝了道德棍棒的肆意舞动,以从容不迫的叙述语调展现农村年轻女性在大城市的生活波动和命运起伏。作品的最为成功之处,在我看来,体现在对一个叫“苹果”的女孩的人物形象塑造上。

潘琪的《明前茶》不是一篇依靠情节的戏剧性来取胜的作品,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辛苦经营,颇见功力。如果说,不久前同样发表在《青春》杂志上的那篇《别说爱我》在主要人物的刻画上还有一些脸谱化的色彩,那么在《明前茶》里,“苹果”已是一个形象较为丰满的“圆形人物”了。清灵水秀、茶艺过人的苹果来自产茶之乡,进入大城市以后,她也曾自食其力地寻找过出路,然而生存的艰难加之母亲重病的负担使她最终接受了同乡苏影的怂恿,成为局长老洛的“对象”。对于苹果性格的描画,潘琪未落窠臼。小说里的苹果具有文学长廊里那种美好少女的容貌、才质,但作者并没有把苹果放在一个受到城市欺侮、为生存而背负屈辱的“受害者”的位置,将其描写成一个纤尘不染又倍尝艰辛的乡村少女。作品展现了苹果在城市生活里深微的个性变化: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渐通世故的女子。她在环境的濡染里产生对金钱、大人物不自觉的攀求但又本性未失。她对大彩的收拢、对“徐老师”(后见出他是北京来的部长)的朦胧的期许,都体现着善良与心计共存的人性面貌、追求与迷失相杂的生活轨迹。在小说的结尾,“徐老师”如同灰姑娘的水晶鞋来到了苹果的生活里成全了她去北京的梦想,在作者为小说设计的这张玫瑰色的面纱背后,其实是权力交换的恶浊景象:洛小兵是出于升官的需要而将苹果介绍给“徐老师”的。在进城女性和她们生存所依的官员们所织成的关系网中,每一个节点都牵扯着几个人的境遇。

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苹果就像磁场的中心,聚集起各种叙事的内容:进城女性内部相互间的利用与不堪的争夺,权力和肉体的交易,被扭曲的价值观和物欲横流下的自甘堕落。对于这一切的表现,潘琪依靠的是传统小说的叙事要素。作家在人物的语言上颇下功夫,生动活泼的对话见出不同人物的个性。“鸟”的意象的反复出现乃作者的匠心,它和作品中对苹果和“徐老师”品茶论文的两处场景描写一样,都试图给小说增添一种文学的意蕴。

或许任何一种叙事态度都会产生双刃剑式的效果。作品里似乎缺乏必要的隐含作者的声音。这也是为什么,当我读到苹果和“徐老师”不乏诗意地谈古论今之时,总有些匪夷所思之感。场景的诗意和龌龊的企图形成强烈的反差,即便我们认为潘琪是在反讽和批判的意味上营造这一场景的,也明显可以感到作者本人正逐渐沉溺于那如诗如画的茶谈里,忘却了其不堪的背景。这种模糊的叙事立场不免削弱了小说的说服力和批判力度。不论如何,期待作家在对现实问题的叩问和批判上更进一层。

(作者系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语像 8期 下一篇:《青春》献礼新诗100年 成功举办翠屏两岸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