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曼的小盆栽等

时间:2022-09-11 07:54:44

帕尔曼的小盆栽等

沈 湘 编译

他假装不知道还在小盆栽里暗暗地种下了百合

6岁的伊扎克・帕尔曼因患小儿麻痹症,而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走路,给上学和生活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他的父母决定随淘金大队到美国洛杉矶去淘金,希望能够赚点钱给儿子治病,而帕尔曼只得跟着邻居菲利浦夫妇生活。菲利浦夫妇都是很善良的人,可惜没有生养,他们几乎将帕尔曼当成了自己的儿子。

帕尔曼的父母临走时交给了他一个小盆栽,因是严冬季节,盆栽里除了泥土外,没有任何植物。可是,帕尔曼的父亲却说,他已经在里面播上了种子,只等明年春回大地便会长出一株美丽的花来。到那时,帕尔曼的父母便会带上淘金所得的钱回来给他治病。

帕尔曼带着美丽的憧憬,每天都要去看一看那个小盆栽,尽管离春天还很远,但总要看小盆栽一眼,才会安心地学习和生活。菲利浦夫妇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但又爱莫能助。

帕尔曼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小盆栽啊,你就赶快长出植物开出花朵来吧,到那时,我的父母便会回到我的身边,给我治病了。这时,菲利浦夫妇总是微笑着说:“帕尔曼,你得每天给小盆栽浇一点水,它才能长出植物开出美丽的花朵。”于是,帕尔曼每天都要给小盆栽浇上一点水。可是,春天都快要过去一半了,那个小盆栽还是不见一点动静。

一天,菲利浦夫妇从报纸上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帕尔曼的父母在淘金的时候遭遇了塌方,夫妻俩双双遇难。菲利浦夫妇躲在一边抱头痛哭了一顿,多可怜的孩子啊,菲利浦夫妇觉得从此他们照顾好帕尔曼的责任更加重大了。

菲利浦先生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趁他的妻子和帕尔曼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在小盆栽里撒上了月季花的种子。

帕尔曼依然每天去浇小盆栽,菲利浦夫妇依然微笑着劝帕尔曼要有耐心,也许明天一早小盆栽里便长出植物来了呢。突然有一天,小盆栽里居然长出了嫩嫩的芽,那居然是一株小月季。帕尔曼高兴之余,又惊讶地自言自语:“怎么会是这样呢,明明我种下去的是百合,怎么长出来的会是一株月季呢?”

果然,几天之后,小盆栽里又长出了一株百合,菲利浦太太说“这没什么,说不定再过几天,还会长出来一株康乃馨呢。”原来,菲利浦太太也暗暗地在里面下了种子。令菲利浦夫妇想不到的是,帕尔曼竟然早就从报纸上知道了自己父母遇难的消息,但他为了不让菲利浦夫妇跟着自己一起难过,于是便假装不知道,还在小盆栽里暗暗地种下了百合。没想到几天后,帕尔曼的父母种下的金盏菊也长出来了。

菲利浦夫妇没想到帕尔曼竟然有如此惊人的意志力,后来他们正式收养了帕尔曼并让他学习小提琴,最终走上了艺术之路。在他的演出海报上写的是: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是当今世界上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家。他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6岁开始学琴,1958年,13岁的帕尔曼被选送到美国电视台演出,随后即移居美国。由于帕尔曼在4岁时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疾,但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克服了困难,最终成为世界级的小提琴大师。

木可摘自《石狮日报》06.12.13

最幸福的一晚

孟迎新

那次,出差南京一个月,让我刻骨铭心地体会到了思家的滋味。尽管每次打电话时,老公都说“家里一切都好”,但那缕思家的情愫,还是越积越浓,越累越厚。

由于从南京到徐州的汽车途中爆胎,维修了一个小时,我没能赶上从徐州去单县的最后一班车。徘徊在夕阳笼罩的站台,很有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可我的心被家的磁场强烈吸引着,熬煎得无法承受。我决定先去丰县,到那里再想办法,即使回不了家,也离家更近些了。老公打电话问我有没有找宾馆住下,我说已经坐上去丰县的车了,他马上说:“好吧,我骑摩托去丰县接你。”

等我到达丰县时,老公正在车站门口等我,他站在最明亮的灯光下,看到他,就像看到了家一样,心头温暖无比。他接过我的行李,拉着我朝摩托车走,他的手冰凉,80里的夜路,把他冻坏了。老公把行李绑好后,从脖子上取下一个小小的护身符,戴在我的脖子上。护身符是我给儿子的,两年前我从青岛捎给他的小礼品,一直被他当作宝贝戴在身上,在那个父母远行的暗夜,他送给了我,希望它能保护我平安返家,7岁的儿子也知道用一腔爱意呵护我们的家了。

我们喝了点热汤,就投进茫茫的夜色里。老公说他是第一次来丰县,路生,问了很多人,在每一个拐弯的地方,他都插了柳枝作记号。他说插柳枝的方法是儿子想出来的,柳枝是儿子爬到树上折的。他为了多做些记号,大大小小的树技折了很多。柳枝是最好的指向标,可以在黑暗中指明方向,我们不愁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老公来时还特意在兜里揣了几百块钱,他想如果遇到歹徒,就把钱给出,以换得我们的顺利通行,快些归家。夜晚的风很冷,从耳边呼啸而过,老公被吹得浑身冰凉,我紧紧地搂抱着他,想把我的体温传递给他。

回到家时,已是夜里十点半。儿子睁大着眼睛躺在床上等我们回家,我责备他:“你还不睡,要耽误明天上学了!”他笑了笑说:“爸妈不回家,我就睡不着,我的心在路上呢!”他紧紧地抱住我:“亲爱的妈妈,您冻坏了吧,我在您的被窝里暖了一晚上了。”

摘自《健康时报》06.11.25

树上的那只鸟

佚 名

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

父子俩坐在一棵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的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

“一只乌鸦。”

“是什么?”父亲的耳朵近来有点背了。

“一只乌鸦。”儿子回答的声音比第一次大,他以为父亲刚才没听清楚。

“你说什么?”父亲又问道。

“爸爸,那是只乌鸦,听到没有,是只乌――鸦!”儿子已经变得不耐烦了。

父亲听到儿子的回答后,没有说一句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站起身,慢吞吞地走进屋里。几分钟后,父亲坐回到儿子身边,手里多了一个发黄的笔记本。

儿子好奇地看着父亲翻动着本子,他不知道那是父亲的日记本,上面记载着父亲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父亲翻到2s年前的一页,然后开始读出声来:

“今天,我带着乖儿子到院子里走了走。我俩坐下后,儿子看见树枝上停着一只鸟,问我:‘爸爸,那是什么呀?’我告诉他,那是只乌鸦。过了一会儿,儿子又问我那只鸟,我说那是只乌鸦……

“儿子反复地问那只鸟的名字,一共问了25次,每次我都耐心地重复一遍。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知道儿子很好奇,希望他能记住那只鸟的名字。”

当父亲读完这页日记后,儿子已经泪流满面了。“爸爸,你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原谅我吧!”

父亲伸手紧紧抱住自己的儿子,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

野虎摘自《扬子晚报》

上一篇:浅析监听制度几个法律问题 下一篇:德国人怎样处理牙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