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秀拉的身份认同

时间:2022-09-11 07:53:36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秀拉的身份认同

【摘 要】在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中,主人公秀拉一生都在寻求自我。本文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秀拉在镜像阶段的身份认同。秀拉在镜像阶段与具有男性特征的外婆进行了想象认同,但由于缺乏母爱,秀拉在镜像阶段的自我形成处于完全压抑的状态。且因秀拉与他所认同的镜像之间有差距,因此成为了一个分裂的主体。

【关键词】《秀拉》 镜像;身份认同 分裂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68-01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秀拉》(Sula)是其发表的第二部小说。在小说中,秀拉违抗传统黑女人的本分,拒绝结婚生子,坚持个人独特性。她去外地上大学,流浪十年返乡。当她归来后,却将外婆送去疗养院。她无视黑人族群及主流美国社会对其行为提出的质疑,她的反传统行为使她孤立于她的族群之外。在细读作品过程中,笔者产生疑惑: 秀拉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反常的行为表现?国内外学者从种族、文化、叙事及女性主义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细致的阐释,但从心理学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文献却很少。本文意欲从拉康的镜像理论角度,探讨主人公秀拉幼时的身份认同。

根据拉康的镜像理论,当一个婴儿第一次在镜子前看到自己的镜像时,他获得了一种视觉上的完整性。这次初步的认同后,婴儿形成了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自我意识,而镜像则成为他的理想自我,“一个没有缺陷的完美无缺的整体”( Klages, 2006)。充当这个镜像的则是身边婴儿模仿的对象,例如父母或者老师。

对于秀拉来说,她的镜像是她的祖母伊娃,一个具有很多男性特征的独立女性。夏娃自发的反叛源于男权制的压迫和生活的重压。她与波依波依(BoyBoy)结婚五年,过着令人伤心失望的生活,因为“他第一好色,第二贪杯,第三便是欺负夏娃”。更甚的是,波依波依甩给她二个孩子,几乎未留下任何财产就离家出走了。作为一个黑人、女人、母亲,在身无分文、无依无靠的情况下养育二个子女,如何才能生存下去,这是她要做出的第一选择。她最终选择了“卖掉”自己的一条腿――把腿伸向驶来的火车来轧断自己一条腿以换取高额保险金。她以自残的代价为子女和自己争取来生存的权利。对于年幼的没有任何整体概念的秀拉来说,祖母伊娃的一系列男性化的行为就是一面镜子。祖母所代表的完整镜像深深吸引了秀拉,以至于她也想成为像祖母那样具有男性化特征的人。

秀拉从少年时代就已开始表现出男性的特质,她结识了好友奈尔,彼此相互信任与支持。她们俩结伴而行,在受到几个白人男孩围攻时,她的反叛怒火第一次爆发。秀拉当着他们的面掏出了小刀就削了自己的手指,吓得几个男孩夺路而逃。文中秀拉和好朋友奈尔在碰到黑人小孩小鸡前的一幕也体现了秀拉的男性特征。当秀拉无意中听到她母亲对她的评价“我爱秀拉,我就是不喜欢她”(SL,57)后, 和奈尔一起跑到了一个树林里。在树林里,她们感受着“突然来到她们身上的野劲”(SL,58)。然后,“奈尔找到了一根粗嫩枝,用拇指指甲刮去外皮,露出里面光滑的乳白色内茎。秀拉在一边看着,后来也找到了一根。两根枝条都剥光皮后,奈尔便接着进行下一步。她把草连根拔起,在地上弄出一个土坑。” (SL,58). 草刀片和木棍都可以看成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因此她们对草刀片和木棍的操作暗示了她们对男性生殖器的操控,即暗示着她们对男性特征的掌控。

拉康指出,在镜像阶段的某一时期, 婴儿照镜子时,首先会看镜子里的影像,然后看一下身边的人――通常是它的母亲或者身边其他的人。如果它的母亲对它说:“没错,是你!”, 她就确认了婴儿与镜像的联系以及婴儿形成的身体完整的概念。因此,母亲在婴儿自我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秀拉的母亲汉娜没有理解和感受到她母亲伊娃的母爱,汉娜也没有给秀拉充分的母爱,因此对她今后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秀拉听到汉娜说她不喜欢她时,“她飞快地跑上楼,她感到稀里糊涂,站在窗口前用手指弄着窗帘的边缘,觉得眼中有一种刺痛感”。确实,母亲关于她“不喜欢秀拉”的表达导致了秀拉母爱的幻灭,正因为得不到母亲的鼓励和爱护,秀拉在镜像阶段形成的自我完全处于压抑状态,同时也导致了秀拉的异化,即她偶尔会有与她认同的镜像不一样的表现。

尽管秀拉确认的理想自我是具有男性特质的独立个体,但她偶尔会有一些女性特质的行为表现,这与她认同的想象中的自我是背道而驰的。

首先,她选择与奈尔成为好朋友便是最好的证明。奈尔出生在一个有希望的中产阶级家庭,与秀拉有着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奈尔的母亲海伦娜在黑人社区梅德琳享有威望,然而,与奈尔母亲行为举止大径相庭的是,秀拉的母亲和祖母对持有黑人社区的美德,成为体面的女人毫无兴趣,过着自我放纵的生活。此外,与奈尔整洁无尘的家相比,秀拉家简直是杂乱无章的居所,“报纸迭放在过道里,脏碟子能够一次在水池里放上几个小时.”(SL,25)因此,如果说奈尔家代表的是黑人社区提倡的精神的话,那么秀拉家则代表的是对传统的逾越与背离。据此,外表倔强、叛逆的秀拉选择与奈尔成为好朋友意指了她内心对传统女性气质的皈依。

秀拉虽说与祖母产生了身份认同,具有很多男性特质,但书中种种例子表明,秀拉内心仍具有纤细的“女性特质”,她的细腻与感性只不过被她过于“反叛”的外表所湮没,但是并未陨灭,存在于也许连她自己都未觉察到的潜意识里,这些与她认同的镜像是有差距的,因此导致了她的分裂。

参考文献:

[1] Klages, Mary. “Jacques Lacan.” 20 June, 2006 .

[2] Taylor-Guthrie, D.Conversation with Toni Morrison [M].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Jackson, 1994.

[3] 托尼・莫里森.秀拉[M].胡允恒.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上一篇:《去吧,摩西》中混血儿对美国南方庄园系统的反... 下一篇:转型时期社区法制建设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