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臂托架左右件成型模具设计应用

时间:2022-09-11 07:50:54

上纵臂托架左右件成型模具设计应用

一、引言

如下图1所示为某车型上纵臂托架工件图,材料为SAPH400,厚度为4.0mm,该工件的特点是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成型高度85.5mm,改进前采用的是下料三块板,成型后进行焊接,由于下料时有偏差,手工成型不到位,焊接后工件变形过大,质量达不到图纸要求,生产效率过低。

图1 左上纵臂托架 右件与之对称

二、工艺方案:

零件示意图见图2,其冲压工艺流程改为采用先落料,同时成型左右件,同时冲孔。本篇只介绍成型模(左右件合模),具体设计如图2。

三、冲裁设备选择:

通过计算:整套模具成型、出料包括顶料总冲裁力为240t,由于此成型模外形尺寸较大,考虑安全性,故选择315T油压机比较适合。

四、凸、凹模刃口尺寸设计

此模具的成型凸、凹模采用配合加工,形状与产品相吻合,为防止成型后产品尺寸回弹,成型凸、凹模尺寸在产品尺寸上缩小0.20-0.25mm。

五、结构及工作原理:

(1)此模具分为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

上模机构包括上模座、导套、左凸模、右凸模、内六角螺钉、定位固定销。

下模机构包括底板、顶料板、下模座、顶料杆、垫板、内六角螺钉M12、导柱、定位板、凹模固定圈、凹模I、左顶料块、凹模II、内六角螺钉M10 、右顶料块、定位板固定螺栓M8

(2)该模具采用双导套、双导柱模架,上下模座及下模座均采用45#。淬火硬度控制在32-35HRC。两边均配有导套、导柱,用来对正上、下模中心。导套一端紧配于上模座两端中,导套内孔与下模座的导柱滑配,导柱另一端紧配于下模座中,导套、导柱材料均采用20#,淬火硬度控制在40-45HRC,其中导柱表面采用渗碳处理。

(3)此模具左右件同时成型:

首先把产品安装在下模座上的凹模I、凹模II上方的定位销中,定位销用来定位、导向。凸、凹模合模后,上模座的导套内孔与下模座的导柱相滑配定好模具位置。上模座的凸模用内六角螺钉直接与上模座相连接,用定位固定销定好凸模位置。凹模I、凹模II用内六角螺钉固定于下模座上的内槽中,凸、凹模材料采用Cr12MoV,淬火硬度控制在56-60HRC。

在模具的中间配有左、右顶料块,用于成型左右件并且进行顶料,下模座下方备有垫板、顶料杆、顶料板和底板组成顶料机构。产品成型后靠机床下缸的顶料装置,利用机床备有的顶料销,顶起下模座下方的顶料板,带动顶料杆和顶料块将产品顶出,从而完成产品成型出料整个过来。材料均采用45#,淬火硬度控制在32-38HRC。另外,此模具下模座上配有凹模固定圈,用于固定两边凹模I和凹模II,以防止凹模移动,影响成型尺寸,凹模固定圈材料均采用45#钢,淬火硬度控制在32-38HRC。强度校核。经过计算,均符合要求。总模具结构简图如图5所示。

六、结论

我们依照此工艺方案设计该成型模具,经过一年的使用,反映效果良好,值得在汽车行业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冷冲压模设计手册,北京:第四机械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1979。

[2]王义林,郑金桥,李志刚,基于KBE的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方案设计,材料科学与工艺,2004。

[3]俞汉清,金属属性成型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与绩效关系 下一篇:浅议地下车库通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