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

时间:2022-09-11 05:55:05

探析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小学数学课堂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取得的结果让人感觉很欣慰,在课堂上面,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思考,而是有了自己的一个思考过程,并且不单单是注重理论教学,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这个结果固然让人看了非常高兴,但是也随之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学生们对于新课改教学模式的不适应,目前阶段的探讨也不是那么的深刻,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这些都是需要教育者思考的。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改革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好的一面就是孩子们的思维模式正在转变,不再是之前的固定模式了,这样打破了之前书呆子般的学习方式,这一点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在课堂上,不单单是老师在讲,学生们也在讲,通过讲述,对于这一题目的认识会更加深刻起来。然后不足之处在于新课改实施的时间比较短,老师与学生在学习上都要做到一个转变,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是需要不断改善的。

2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利因素

第一,教学主体不明确。教学的主体自然就是学生了,这是每一位老师都知道的,但是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就会有很多的老师忘记这一关键,虽然实行了新课改,也落实到了每一座小学,但是教学的模式还是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们听讲,基本上老师会用全部的时间来进行教学,而没有留给学生们独自思考与相互之间探讨的时间,这样非常容易造成学习的消极态度,对于教学自然也是十分不利的。

第二,差异化教学没有体现。什么叫做差异化教学,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过“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课堂上运用的很少。每一位学生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也许同一个问题,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明白,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却已经深刻的记在了自己心中,那么这个时候老师如果再讲述这个问题,那么对于那些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时间的浪费了,所以如何克服这个不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差异化教学,应该培养出具体独特个性的学生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单纯的规定在一个“频道”上面。

第三,课堂比较乏味。课堂乏味是由于教学过程比较呆板以及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引起的,数学非常的注重思维,但是老师在课堂上面的理论教学非常的呆板,这样带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出来,自然没有了学习的兴致,这样如何谈得上做到举一反三呢?也许举一反一都非常的困难了。课堂的趣味与否也是影响教学的一大因素,这也是从旧的教学模式到新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新课改实施的一大阻力。

3 应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第一,时刻谨记学生是教学主体。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所有的讲授都是围绕着学生进行的,为了增加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老师可以在讲解新的内容之前,让学生们完成自我预习,这个预习可以是课下的预习,也可以是一个课上的预习,一定要有预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这样上课的时候老师先是提问学生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要是某一个部分都明白了,那么就可以简单的一带而过了,而对于那些大家的疑点,就要花费时间进行讲述了。等到这堂课上完之后,再询问一下学生们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明白的或者是在自己的学习中存在哪些误区,通过课后的练习,就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这样就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对于教学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小学生的家庭环境,文化环境等都有所差异,再加上自身思考方式的不同,就会造成对于知识的领悟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有所不同。例如对于那些学习积极的学生,老师应该引导他们进行更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那些没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老师就应该运用各方面的因素,鼓励他们学习,像是鼓励机制。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差,老师就应该多讲述几遍,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耐心了,让这些学生有了一个学习的兴趣之后,对于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杨福家教授曾经说过“什么是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而不仅仅是学习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怎样去问问题,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是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够自己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而老师的教学就是给予学生钥匙的过程,提高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了。例如在教授“商不变规律”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个小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进行开场,这个童话故事就是猴王分饼了。猴群是在猴王的管理下的,一只小猴子感觉到自己饿了,就跟猴王要饼吃,猴王说:“我把饼平均分成四块,给你两块吧”,小猴子感觉两块饼实在是太少了,于是不愿意,猴王又说了:“我把饼平均分成八块,给你四块吧”,小猴子还是不太愿意,于是猴王说道:“我把饼平均分成十六块,给你八块吧”,小猴子一听八块比较多,就高兴的接受了,但是结果呢?到了这里,引起了一个悬念,正好可以方便老师接下来的讲述,而且学生对于童话的认识比起对于呆板的数字认识来说,要更加的深刻,也更容易理解了。

4 结束语

新课改的存在就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体现在了数学教学上面,而有些不利因素的存在,阻挡了这一过程的实施,通过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因材施教;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这几种方法,可以更加顺利的使得新课改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得到提高。只有适应了这一教学模式,学生们的能力才可以最终有一个提升。

参考文献:

[1]邓爱玲.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3,14(5):27.

[2]陈轲.浅探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成功(教育),2013,8(9):23.

[3]郑强.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4(11):16.

上一篇: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策略 下一篇:刍议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