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方法在大连市杜屯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1 04:45:22

物探方法在大连市杜屯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摘 要]在大连市杜屯金矿的勘查过程中电法测量工作发挥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应用激电中梯及激电测深等方法查明了矿化蚀变带的空间展布、产状、形态、规模。解译结果与矿区地质体的出露及地质构造相吻合。

[关键词]杜屯金矿 激电中梯 激电测深

中图分类号:Y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255-02

引言

大连市杜屯金矿赋存于花岗斑岩与片麻岩接触带两侧中,应用电法勘探中激电中梯及激电测深等方法对查明矿化蚀变带的空间展布、产状、形态、规模具有一定作用,希望本文能对同行有所启示。

1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陆块北缘,郯庐断裂带东侧的次级构造单元――城子坦断块上,区内广泛发育太古宙变质结晶基底岩系。北北东向断裂及沿此方向断裂构造侵入的花岗斑岩脉控制了区内金矿化蚀变带及带内金矿体的分布。地层仅发育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和上

更新统分布于洼地及丘陵坡地带。岩体主要为太古宙变质深成岩,次为侵入太古宙变质深成岩中的中生代的花岗斑岩脉及石英脉。大区域范围内,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且多具张性及平移性质(有的北东向断裂亦被脉岩充填)。区域上此方向断裂大部分具继承性活动特产,一般早期活动表现为张性,活动的期末表现为压扭性。

2 地质构造

矿区内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即由充填十其中的花岗斑岩具碎裂结构,岩石中与接触面平行的破劈理及裂隙发育等现象来看,其也具继承活动特点,这与区域此方向断裂的活动特点是一致的。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该断裂的多次继承性活动,才产生了花岗斑岩与围岩接触,带中沿劈理或裂隙形成的蚀变和金矿化,从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脉出露宽度看(侵入时可能有横向拓宽作用),断裂面即花岗斑岩与围岩的界面,平直光滑,倾向北西,倾角65°~80°,并斜切片麻理,断裂面上擦痕指示末期活动具左行平移性质,反映浅表层次脆性变形特点,该期断裂构造控制了区内岩脉及矿脉和蚀变带的分布,是一期重要的导矿构造。矿区内还发现一条被后期物质充填的平移断层,断层走向北西,延长75m,发育宽2-3m的破碎带,断层北盘相对南盘向西错移,切割了花岗斑岩及其金矿化蚀变带,北西向断层是区内最晚的浅表层次脆性变形,对金成矿具破坏作用(见图1)。

3 矿床特征

3.1 矿体与围岩

金矿体于花岗斑岩脉与得胜片麻杂岩的两侧接触带中,呈北东向分布。地表花岗斑岩脉中产状倾向290°~310°,倾角65°~80°。花岗斑岩脉宽16~26m,延长2m,花岗斑岩脉上、下盘均发育蚀变带,但蚀变带的发育程度相差较大,其中上盘蚀变岩带宽4~6m,延长398m,下盘蚀变岩带宽1~2m,延长110m可以看出,其矿化蚀变主要发育在上盘:该矿体以58.2高地北的北西向平砍断测为界,分为南北两端,其特征如下:

位于北西向平移断层以南,金矿产于花岗斑岩西侧(上盘)与太古宙黑云斜长片麻岩接触带中,矿体宽2~6m,延长110m,产状310°~320°,倾角60°~80°,带内岩石由碎裂交代硅质脉和交代殆尽的花岗斑岩、片麻岩组成,主要蚀变有:硅化、绿泥石化、帘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矿化主要有:金矿化、黄铁矿化、褐铣矿化,矿化呈脉状或透镜状。

位于北西向平移断层以北,金矿发育在花岗斑岩与太古宙黑云斜长片麻岩两侧(上盘或下盘)接触带中。东侧(下盘)矿体宽1~2m,延长11呵产状290°~300°,倾角65°~80°,带内岩石由交代蚀变花岗斑岩、片麻岩组成,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矿化主要有:金矿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矿化呈细脉状及不规则网脉状。

西侧(上盘)矿体宽4-6m,延长288m,产状290°~300°,倾角65°~80°,带内岩石由交代硅质脉和交代殆尽的花岗斑岩、片麻岩组成,主要蚀变有: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矿化主要有:金矿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矿化一般呈脉状、透镜状、蜂窝状。

3.2 矿体特征

在南段矿体圈定出I条矿体,编号为SⅠ,在北段矿体共圈定出3条矿体,编号为NI、NⅡ、NⅢ,各矿体地质特征如下:

SⅠ号矿体:位于花岗斑岩与太古宙黑云斜长片麻岩西侧(上盘)接触矿体内,矿体延长64m,宽0.2~1.30m,其产状倾向310°~320°,倾角60°~80°,Au品位分别为:11.32x10-6、7.05x10-6、3.08x10-6、2.56x10-6,2.35x 10-6。

NI号矿体:位于花岗斑岩与太古宙黑云斜长片麻岩东西侧(上盘)接触矿体内,矿体延长60m,宽0.4~0.6m,其产状倾向300°~310°,倾角65°-80°,Au品位为:5.69 x10-6、4.96 x10-6。

NII号矿体:位于花岗斑岩与太古宙黑云斜长片麻岩西侧(上盘)接触矿体内,矿体延长50m,宽0.4~0.7m,其产状倾向290°~300°,倾角70°-80°,Au品位为:9.24x10-6、3.2x10-6、1.22 x10-6。

NIII号矿体:位于花岗斑岩与太古宙黑云斜长片麻岩东侧(上盘)接触矿体内,矿体延长50m,宽0.4~0.5m,其产状倾向300°~310°,倾角65°~80°, Au品位为:1900 x10-6、2.500 x10-6。

4 物探方法的应用

应用激电中梯及电测深法对矿区对矿化蚀变带的空间展布、产状、形态、规模进行测量。从大连市金州区杜屯金矿视电阻率平面等值线图(图2, 3)上分析:视电阻率平面等值线图对应较好,高阻体呈缓波状北东向展布,低极化体亦呈缓波状北东向展布,在南矿段的北部视电阻率与视极化率延伸方向突变,推断北西向的断层引起的;北矿段的北部高阻体走向尖灭。高阻体推断为花岗斑岩,在高阻体的两侧有一相对低阻的地质体分布,推断为构造破碎带,与断层有关,而杜屯金矿的成因与北东向的断层有关,所以推断金矿赋存在高阻体的两侧。

从视电阻率断面图上看,结合地表地质体分析:视深度0~60m相对高阻的地质体南东倾,60~160m相对高阻的地质体北西倾,倾角较陡,呈不规则状产出。

从视电阻率高密度断面图反演图(图4)上看,地下存在相对高阻体,在断面图中心点右侧被措断,说明地下位置存在断层,推断与金矿体有关。

4 结论

(1)杜屯金矿为北东向的构造控制,金矿体多赋存在糜棱岩化的蚀变岩中。

(2)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法对杜屯金矿的测量,确定了花岗斑岩为北东向带状展布的高阻体,与北东向的断层构造相吻合。划分出高阻体两侧存在的相对低阻体,推断与断层有关,可能赋存金矿体。在深度180m处有一相对低阻的地质体存在,推断与断层、矿化有关。

(3)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法对杜屯金矿成矿规律的研究建立了该区内的构造糜棱岩形成矿模式。

上一篇:地铁接触网柔改刚工程技术浅析 下一篇:浅谈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