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创业教育实施体系构建刍议

时间:2022-09-11 04:42:45

医学院校创业教育实施体系构建刍议

中国的创业教育仅有十多年的历史,而医学院校创业教育更是方兴未艾。医学生创业存在先天的弱势与瓶颈,受到种种资源的制约。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路,即:明确的创业教育目标、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和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医学院校 创业教育 体系构建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培养开创未来业绩人才的一种教育指向。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是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会议报告指出,21世纪的青年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三本教育护照,即创业教育。高校创业教育在国外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近年才开始发展,2002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召开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并指定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试图探索创业教育的成功模式和推广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国不少专家学者对创业教育这一全新的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研究,并形成了许多符合中国特色的创业模式和创业途径,并借鉴国外先进的创业教育和创业理念,集思广益、开拓创新,不断为我们创业教育提供新的发展生机。

一、国外创业教育的特点

1.美国的创业教育

美国第一个创业教育课程诞生于1970年,直到1980年,第一个本科创业教育专业在百森(Babson)商学院、贝勒(Baylor)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目前已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体系完备

其一,创业教育课程由认识机遇、整合资源和创造操作型商业组织三个部分组成;其二,创业教育课程应侧重于评估市场机会、使资产保值和促进维持企业发展三个观念的形成;其三,创业教育课程应着重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创业者所应具有的品质;其四,基于创业教育对象的变化性,创业教育应该制定出学习的起点和课程的目标体系。

(2)开展范围广泛

目前美国开设有创业者教育课程的大学有500多所,20多所代表性理工科类大学中具有独立创业志向的学生占30%,而真正在学期间就去创业的人很少。

(3)实施终身教育

美国创业教育协会提出,创业是一项终身的学习过程,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都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

2.日本的创业教育

日本的创业教育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努力:开发出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自我负责原则和投资意识、风险意识等的课程体系,提供给希望在教学中运用这一课程体系的学校。从1998年起,文部省就和通产省合作在小学开始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日本小学课前有个“早起会”,敦促孩子们很早起来,利用早上课前的二三个小时给人送报纸、送餐饮搞勤工俭学,这既是艰辛的创业教育,又是对将来创业的一种准备和尝试,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就业心理意识和意志品质。

3.澳大利亚的创业教育

在澳大利亚,大学里的创业教育已经进行了40年左右,研究生水平的创业教育历史较短,只有12年。澳大利亚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针对创立小企业,积极开展小企业创业教育。澳大利亚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小企业创业教育,体现了以下特点: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教学思想,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受教育者个人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培养;不以单一专业知识或技能的传授为目的的教学目标,采用大量的案例启发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研究;采用分层次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在基础阶段,对创业教育的几个通用模块进行学习;以案例研究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评估与考核。

二、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兴起是伴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而逐步推开的。学术界普遍认为,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

(1)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

该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

(2)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

该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其特点是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学校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专门负责与学生创业有关的事务。

(3)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以创新教育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

2.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不明确

①高校管理者的认知偏差

其一,许多高校管理者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对创业教育还停留在技巧、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还未引起重视,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其二,许多高校管理者很少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潜能,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忽视了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勿需创业教育。

②大学生的认知偏差

第一,许多学生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他们认为只要拥有大学毕业文凭,将来就会出人头地。第二,多数学生认为创业教育是对少数创新能力比较强、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开展的教育,而大部分学生是难以涉足的。

(2)创业教育的知识体系不系统

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由于没有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教育,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使学生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教育决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因为人的创造性是不能像具体技能和技巧那样教授和传授的,它必须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所内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

(3)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匮乏

创业教育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水平息息相关。从事创业教育教师除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更应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目前在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没有自身创业经历,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承担创新创业教育任务的教师与其他课程的教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不仅要教给学生创业必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互动式的教学,从思想上深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从而调动他们的潜能,去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4)创业教育的氛围不浓厚

浓郁丰富的创业教育环境是学生创业的基石。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两种类型。其中校园文化既体现为一种观念也体现在学校的制度和物质环境中,它对创业素质的提升具有整体引导、塑造和培养的功能,具有耳濡目染、点滴渗透的效果。把创业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对学生思想行为可以产生持久而深入的影响,并能有效地诱发受教育者的某些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

三、构建医学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体系

1.设置明确的创业教育目标

(1)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适应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家思维的新一代复合型经济与管理人才”。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在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高层次的创业能力,形成稳定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的人格特质,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竞争力和生存力。

(2)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可分解为认识领域和情感领域两类具体目标。认知领域的具体目标是领会、理解和把握有关创业知识,综合运用所学创业知识理解创业实际问题,通过求异思维、多向思维提出独到见解,力争能有新的突破创新。情感领域的具体目标是认真、积极参加创业教育的学习活动,认识创业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价值意义,完善创业素质以实现自我价值,在创业实践中独立开展工作充满信心,不怕困难和挫折,善于与他人交往和合作,以坚定的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来规划自己的未来。

2.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1)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没有或者很少开设创业课程,这显然无法达到创业教育的核心宗旨和基本要求。要改变这种滞后现象,必须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以相关课程有机整合和整体优化的课群建设,将创新、创造、创业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阶段的教学之中。还可以单独开设创业课程,系统介绍创业理论、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案例等,增加跨专业、跨科学的课程,加强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为大学生成功创业奠定基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一是加强基础课程,加强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教育,使学生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二是加强文理融合课程,培养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探讨、分析问题,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设置综合课程,创设跨学科、边缘学科课程,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加深文化底蕴,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四是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和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传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培养学生经营、管理能力;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2)深化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的革新

任何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若想要真正能落实到学校的办学实践,必须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的保障。而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是其中两个最基本的保障制度。因此,高校在加强创业教育的时候,应该深化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度的改革和创新。在教学管理方面,要大力改革和完善学分制,实施弹性教育,营造一个开放宽松、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育人环境和创业环境;在学生管理方面,在规范的基础上,要更多地强调激励,激励学生进行创业训练,培养创业意识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3)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影响创业教育实施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质量问题。实施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教育者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技能。因此要改变师资现状,要从目前的“知识型”、“传授型”向“智能型”、“创新型”、“全面型”的人才转化。其次,高校应完善创业教育师资的选拔制度。教师队伍应采取聘用制,要向全社会敞开大门,从校外各领域聘请一批具有创业经历的专家作为“创业导师”来开讲座和辅导,让学生体味直接来自实践的真知灼见,定期考核、优胜劣汰。最后,高校应加大现有老师培训力度。提高创业教育师资的理论水平,并给予一定的创业实践机会,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感知。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大学教师得先有创业意识。

3.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

所谓创业文化是指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总和。要营造一个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必须得到政府、社会各界和高校本身的大力支持。一是政府必须转换职能,为创业提供高效率的行政服务,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同时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二是社会各界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要通过各种舆论支持、鼓励创业,宜传创业典型,使人们敢于创业、乐于创业,树立创业光荣、创业伟大、创业致富的思想,充分激发广大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三是各高校必须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校园环境。比如学校要制定鼓励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并形成一种创业制度,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设立创业基金,提供经费上的支持;设立专门机构,为学生创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开展各项活动,如创业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精神。

4.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1)搭建大学生创业的实践平台

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也是提高实践技能和技术水平及验证运用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过程。高校应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形式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扩展到学生自学活动、科学研究活动和各企事业现场实践中去,从生产实习、专业劳动和研究设计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高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医学义诊活动、商务促销、社区服务、结对扶贫、模拟创业等形式的挂职锻炼,由原有的专业实习的定向范围进行全方位的扩充,使他们将在学校学到的一些书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运用到实际课题中去,增强创业的能力。因此,高校应建立一批社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训练和演习的场地,并可将毕业设计或研究课题与实际项目结合起来,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又可为社会及企事业解决实际问题。

(2)优化和规范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

事实上,除了自身的一些因素限制了大学生放开手脚去创业外,社会的大环境也让大学生创业感到有些难。现在整个社会还处于转型期,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还不完善,关键的就是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亟待更好地落实。国家在出台创业优惠政策的同时,有必要附上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让各地基层政府或部门在执行时,明确如何具体地操作这些政策。各地方政府应减少大学生依据优惠政策创业时的手续流程,加快落实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规定,不要让大学生吃到“尚未接到有关规定”的闭门羹。也有些地方根据自身的创业情况,已出台多项扶持政策。从2003年起,辽宁省只要有创业意愿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都可免费申领一张全省通用的《自主创业证》。截止到2005年,全省发放的《自主创业证》已经超过了3000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潮在辽宁大地上形成。2003年,辽宁省政府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的通知”,2004年又了“补充通知”,共出台了70条政策措施,其中涉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具体政策达30多条。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以《自主创业证》为载体,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可以享受到户籍管理、税费减免、贷款担保、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政策。

参考文献:

[1]潘嵩.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南京: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7.

[2]周晓宏.就业・创业・成功――大学生必读.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王云鹏.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09.

[4]罗良忠.中国大学生创业环境与政策问题研究[J].教育与人才,2007.

上一篇:层次分析法(AHP)在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 下一篇:关于高校就业指导课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