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构建合作链,而是编制价值网

时间:2022-09-11 03:43:15

不是构建合作链,而是编制价值网

一个鸡蛋,从外部去打破它,会成为别人盘中的食物;从内部打破,就能获得新的生命。”

这正是康佳2014年3月提出“易战略”的初衷,是康佳推动智能智造转型的缘起。按照康佳“易战略”的规划,它将借助“易平台+易终端”的模式,致力于打造中国首个智能电视互联网运营平台。显然,康佳这一转型,在方向上与“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不谋而合且高度一致。

康佳总裁刘凤喜告诉《商学院》记者,“在智能家电领域,我国约有5.3亿台电视机保有量在5年左右时间将全部联网化,智能电视行业里面的蛋糕动辄是千亿规模。随着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营销、服务构成了闭环,智能制造将激发像康佳这样拥有硬件制造、渠道物流、售后服务等优势的彩电制造企业,企业将重新植入互联网基因,拥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在刘凤喜看来,平台竞争将是彩电产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能够根据这一产业发展趋势及时做出调整的企业有可能成为新的领跑者。而康佳的策略则是“坚持互联网的开放精神,不是构建合作链,而是编制价值网,从互动中创造价值。”

平台竞争带来商业模式的改变

电视产业的发展经历过三次转型,一个是CRT向平板,一个是平板向高清,这两次都是技术层面的,都可以由电视机厂商自己来完成,而这一次是向互联网转型,这是电视机企业不能够自己完成的。它要求企业从制造业平台向运营和服务平台的转移。

正是基于这一面向未来的判断,康佳从内部推动了商业模式上的变革,提出了打造中国首个智能电视互联网运营平台的“易战略”,一个叫易终端、一个叫易平台,简称为“1+1”战略。

刘凤喜告诉记者,“易战略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从产品本身出发做好电视机,让用户感受到极致的产品体验,要易用;第二是走出卖硬件的思维,做好电视,在游戏、广告、购物、健康视频内容等专业方向寻找合作伙伴,实施由产品公司向平台公司转型的互联网战略,让用户感受到精彩。第三是走进用户的生活,成为用户家庭互联易控中心入口,成为大屏电视智能终端,让用户产生依赖。”

进而,康佳提出了以“离用户更近”、“离客户更近”两大原则为指导,以实现“产品转型”、“分销服务体系转型”、“流程变革和组织转型”、“企业内部组织文化的转型”四大转型为发力方向的组织变革策略。

康佳内部常说,变革的成功必须来自于企业的内部,而这种内部驱动的变革主动性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康佳从去年开始的与外部的广泛合作。

刘凤喜表示:“中国彩电业要想在产业互联网时代驰骋,首先需要搭建的跑道就是开放的运营平台,构建产业生态圈。”作为构建产业生态圈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为补齐平台运营上的内容短板,康佳采取了开放、合作、共赢的策略,与优酷、凤凰、未来电视、乐视、腾讯等合作引入视频内容,并逐渐延伸到游戏、教育、音乐、医疗等领域,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

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2015年3月18日,康佳与腾讯合作超级电视,4月18日,康佳又了优酷超级电视,4月20日,康佳线上子品牌KKTV与阿里超级电视,主攻线上市场。

随后,5月6日康佳宣布,易终端今后迭代细分为SLED电视和超级电视两大产品组合,其中SLED电视以超轻薄外观和超炫画质为诉求,超级电视以丰富内容、性价比取胜。更具体地说,SLED电视代表硬件回归,更强调工业精神,超级电视则是内容的裂变,直击用户个性化需求。

而据透露,“今后康佳还会有游戏超级电视、教育超级电视等,满足不同用户对视频、游戏、娱乐、购物、在线教育等不同层面的需求,用户通过YIUI易柚操作系统,可定制自己喜欢的内容。”

显然,从目前电视的销量来看,传统家电企业的规模是千万级别的,一些新生的互联网电视虽然靠预售、秒杀等模式,但在量级上仍然很小,这就给传统家电企业一个机会,依靠庞大的品牌和销量优势撬动起“平台”,依靠应用、技术、内容等形成强大的市场磁力。

数据显示,国内一年彩电销量4500万~5000万台,今年线上销量占比20%~25%。“如果以国内彩电一年销量5000万台、2017年线上占比30%算,线上销量为1500万台,今年一季度国内线上彩电销售第一名线上销量占比16.4%,即使按照20%计算,300万台将是互联网品牌的门槛。对比传统企业千万级的销售量,早先一步转型的传统企业将更具优势。”康佳总裁助理兼多媒体事业部总经理牛伟东表示。

跨界合作与“天空法则”

在康佳看来,只有跨界合作的生态链才能最终促进消费升级,引领行业转型。这个新时代,不再信奉传统的弱肉强食般的“丛林法则”,它更崇尚的是“天空法则”,所有的企业在同一天空下,生存的维度并不完全重合。

随着智能电视的成熟,和互联网思维的导入,促使电视屏应用进入视频、游戏、健康、教育、支付等新领域,传统单一产业向多产业融合发展。而这种多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企业的未来创造了多种可能性。

刘凤喜告诉记者,“康佳易平台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平台,即对内容和应用供应商的纵向开放、对同行之间互通的横向开放。”在纵向开放方面,康佳通过易平台上用户的交互信息,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整合,进行信息再生,从而开拓新的产品功能、应用内容和商业模式,形成上下游产业的利共体。在横向开放方面,康佳通过电视产业的整体把握,推动行业互联互通标准的建立,进而打通藩篱和障碍,打造一个更便捷、更迅速、更强大的操作平台,使它成为一个内容和应用最为丰富的集散地和价值增加高地。

具体执行来看,从2014年开始,康佳和优酷以品牌联合的形式,重磅推出OTT领域的重量级明星产品――康佳・优酷“易TV slim”系列新品。今年,康佳又推出包括T60腾讯超级电视、2600优酷超级电视以及线上销售的阿里云超级电视三大系列产品,基于业内首家专业的电视操控系统――YIUI易柚与腾讯、优酷和阿里云实现UI级合作,开放的平台后继还会与打造强大的超级产品联盟,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层面的需求。

经营用户 编制价值网

产业互联网时代,另外一个最大的特征是改变了商业价值维度:企业从经营产品向经营用户改变。对此,康佳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康佳不是构建合作链,而是编制价值网,从互动中创造价值。”

“康佳成立30多年,在全球有几亿用户,如果能让这样庞大的用户群带来价值,将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刘凤喜说。目前,康佳智能电视注册用户数高达400万,日活跃用户数达到120万,每日网络开机率达30%,康佳的贴吧,KKTV社区等都成为粉丝人群和活跃度仅次于小米、乐视的社群,智能电视用户价值正日益凸显。

“互联网+”的电视新时代,本质是“用户时间”争夺战,康佳希望能够通过产品、服务,去抢占、争夺用户停留时间,让用户产生黏性。“产品应该是个性的,它更符合用户操控的习惯,符合消费者使用的体验,并且能够不断的优化和迭代,这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需要的。”2014年6月,康佳推出全新旗舰易TV和YIUI易柚专业智能电视操控系统,引领电视产业进入定制时代;8月18日,康佳又对外基于YIUI易柚3.0的易TV精品电视,将个性定制进行到底。

显然,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任务和重点之一,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未来十年,中国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事实上,正是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对用户价值的重新经营与重新丈量,让康佳品牌在广泛的横向合作和纵向合作中可以不断创造出了新的价值,或者,这正是康佳经营用户,编制价值网的核心所在。

化云为雨:掘金智能家居消费蓝海

在康佳构筑的面向未来的价值网络中,智能家居是其重要的方向。

“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由智能家居引领的客厅革命已经到来,我们要抓住机遇掘金智能家居消费蓝海。”刘凤喜表示,“康佳作为国内彩电领导品牌,不仅要做好现在,更要看到未来十年。”

未来,大屏终端将无处不在。早晨,缓缓变亮的智能窗户响起音乐叫我们起床。我们一边刷牙一边在智能镜子上看新闻读报纸。在餐桌前,智能玻璃桌面提醒今天的日程安排。在办公室,利用体感操控隐形的智能屏幕,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当你出差来到机场,无处不在的智能幕墙,让你可随时随地处理紧急公务。人在哪里,哪里就有大屏智能终端!

尽管在应用上充满畅想,但在刘凤喜看来,当前对智能家居人们最大的感受是,不少“云”概念的产品,事实上,只有化云为雨,产业才能真正落地。

“举例来说,在智能家居平台上,客厅大屏将成为一个的重要入口,以智能大屏为中心,远程监控、教育和医疗、通讯互联技术融为一体;家庭娱乐实现多屏共享,高音质音乐、体感游戏、人机交互成常态;寻医问诊、上课教育等都可以实现足不出户。这些智能家居体验,康佳在也在做战略储备和战略尝试。”

新型国际化 中国工业精神弯道超车

在康佳看来,区别于早些年大家去海外设点、铺设渠道的国际化方式,当今的国际化,更多是思维的国际化、资源的国际化、营销的国际化等等,其体现就是国家层面的“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

“彩电行业之前如日中天的日系之所以一蹶不振,就是他们的互联网思维差一些。中国彩电企业与国际前沿浪潮其实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彩电如果能够紧跟国家战略、实现互联网升级之路,有很大机遇实现弯道超车领跑世界。”刘凤喜表示。

目前,中国已是家电类消费最大的市场,全世界所有最好的家电消费产品都首先在中国面市,这对中国彩电这个行业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中国家电领域出现了基于互联网的大量应用,这为制造产业的转型创造了很好的市场环境。

对于康佳未来国际化的重点,刘凤喜告诉记者,“借用总理最近讲话的指示精神来讲,中国的制造和贸易需要顺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大进大出’的发展方式,转向‘优进优出’;要产出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还要推动产品、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输出’,这些也能倒逼我们不断提高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随着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营销、服务构成了闭环,对于拥有硬件制造、渠道物流、售后服务等优势的传统制造企业而言,将拥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刘凤喜说。

上一篇:尊重学生主体 实现深度学习 下一篇:红霉素分子印迹二维光子晶体水凝胶传感器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