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9-11 03:01:39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对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进程,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的环境保护工程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简要地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基本现状,并重点探讨相关的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2-0088-02

0引言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1],主要是指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从人类的生产生活来看,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不断地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相关的环境因素,从而达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1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现状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主要是指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以及审批时,需要征求公众对拟议行动的观点,将公众的观点作为专家决策的参考依据,以更好地保护有关利害关系人的环境权益。现阶段,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还有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公众参与机制有待完善

2003年,国家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明确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但是,对公众参与的效果方面没有进行详细地规定,因此,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法律机制有待完善。其中,在《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违法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该条例没有规定对审批机关因未采纳公众的意见而造成重大环境危害的行为,进行相关法律责任追究。同时,相关的行政诉讼法规中也没有可以适用的具体条款,因而极大地影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期效果。由于我国公众参与工作推行时间较晚,民众参与意识相对薄弱,如何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保证评价结果的代表性和科学性,是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2公众参与力度有待提升

不同公众具有明显的文化知识水平差异。一些公众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有待提升,依旧还未充分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很多严重的环境问题都已经日益凸显。但是,部分公众的参与力度不够,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调查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影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公众如果没有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调查,则不易接触到环境影响报告,对相关的决策结果也无法做到具体地了解,因而环境影响评价难以获得大部分受众群体的支持。

1.3公众参与的法制观念有待增强

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良好保障。然而,实际上,因为有些公众法律意识淡薄,或处于明哲保身的考虑,不愿意借用法律途径来解决环境问题,最终导致环境问题的积累或环境危机的爆发。

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直接关系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笔者认为,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2.1完善公众参与相关机制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要相关的机制作为保障,才能够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的应有效用。因此,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地完善与公众参与相关的机制。

首先,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地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如,环保部门必须积极地发挥其作用,努力地提高信息公开的质量。污染严重的企业必须向社会公众公开有关环境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2]。又如,相关制度应该明确地指出,对于环保部门或者企业,如果没有按照规定对相关的环境信息进行公开,要分别追究其相应责任,如暂停整顿、罚款、警告等。

其次,相关单位需要建立与公众参与相关的司法保障机制。如,当行政部门的某些行为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时,公众可以向当地法院部门,并得到相关的司法协助。如此,公众参与能够得到国家司法上强有力的支持。

最后,完善公众参与听证会制度,对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也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当某些环境问题直接地影响到申请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重大利益时,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要求举行听证会,从而有效地保护公众的合理权益。

2.2提升公众的参与力度

如果公众的参与力度越高,就越能全面的反应环境保护相关问题。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地扩大公众参与的类别。比如,除了直接受建设项目开发活动影响的个体之外,新闻媒介、民间团体以及政府组织等也可以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来。同时,为了提高公众参与的力度,相关人员还可以科学地选择公众参与人员。如:文化素质较高的公众,其参与性往往较高;环保意识较强的公众,也具有较高的参与性。

同时,相关部门也要不断地完善公众参与的方式。比如,一些部门可以充分地利用报纸、广播以及网络等多种途径,将相关建设的具体项目信息公布给公众。相关部门也可以利用召开公众座谈会的形式,为公众提供表达个人观点的平台。在召开公众座谈会之前,工作人员要将讨论的问题和内容,认真地发放给每一个参与会议的人员,以便于他们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最后,公众信箱和热线电话也是提高公众参与力度的一大方式。公众信箱的设置,能够使得一些公众消除顾虑,使一些不方便当面提的意见可以被知晓,从而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

2.3增强公众参与的法制观念

法制观念增强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便于公众更好地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来。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大力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通过环境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环境知识的科普宣传教育,能够强化公众的环境保护观念,以便公众及时地反思自身的行为和监督他人的行为。

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环境公益诉讼。如果公众发现一些个体或团体因为某方面的经济利益,而产生侵害公民环境权益的行为,可以及时向国家相关部门投诉。只有在特定的法制范围内,公众参与行为才具有积极意义。

3结论

综上所述,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对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地借鉴国内相关成功经验,发展具有特色的公众参与,从而真正地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钟丽艳,周仲魁.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J].科技广场,2011(2).

[2]黄庆,高燕.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四川环境,2013(5).

上一篇:煤炭机电设备故障维修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下一篇:核电站水压试验泵柴油发电机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