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状况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9-11 02:49:52

研究生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状况调查与分析

摘 要: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是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研究生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寻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的意愿、导师指导、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与学业冲突、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研创新能力

前言

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本情况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了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飞机研制等16个重大专项。重大专项的实施,显著增强了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

2. 研究生参与重大专项研究情况

重大专项参与人员中,既有两院院士、教授,也有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的讲师,他们都为重大专项的实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还有一批参与人员不得不提,那就是人数庞大的研究生。每个项目中除了少数技术骨干,绝大多数是硕士及博士生。重大专项吸纳研究生参与研究,对研究生的个人成长及学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参与项目研究是研究生成长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研究主要对象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读硕士及博士和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其中,在读硕士及博士109人,性别方面,男生87人,女生22人;年级方面,研一3人,研二33人,研三19人,博一13人,博二19人,博三22人;学科方面,理科16人,工科93人;学生生源情况,本校本专业53人,本校跨专业4人,外校本专业45人,外校跨专业7人。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72人,30岁~ 39岁15人,40岁~ 49岁25人,50岁~ 59岁28人,60岁及以上4人;担任导师年限,1年~ 5年16人,6年~ 10年18人,11年~ 15年14人,16年~ 20年14人,21年及以上10人。

2. 研究方法

使用调查问卷法,编制《研究生参与重大专项研究调查问卷》导师版和研究生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向研究生发放问卷117份,回收109份,有效率93.2%;向项目负责人发放问卷77份,回收72份,有效率93.5%。

调查结果及分析

1. 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的主观感受

如表1所示,绝大多数研究生从主观上愿意参加导师的项目研究,比例高达93.6%。对于因何种原因参与导师重大专项项目研究,只有1.5%的研究生没有考虑过,选择可以赚生活费、对将来就业增加筹码等功利性目的的占8.7%,选择根据导师要求参与项目的占21.1%,选择因科研团队氛围(同学都参与项目)影响的占27.2%,个人增长知识需要的占28.7%,出于个人对项目研究内容感兴趣的比例为12.8%。从数据可以看出,研究生虽然愿意参加项目研究,但更多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完全出于个人兴趣的比例不高。研究生参与项目的时间占其在校学习时间的比例较高,一半以上的精力投入到导师的项目研究中。57%的研究生认为参与项目研究的工作量可以接受,但也有32%的研究生认为任务较重,说明参与导师项目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2. 导师指导情况

根据走访调研情况,导师可以做到定期与学生交流。在做科研过程中,大部分导师能够培养研究生科研兴趣、帮助研究生选题、分析实验室数据等,但与学生交流时间会因人而异,部分导师由于工作繁忙,每次交流时间非常短。

调查显示:约50%的研究生每周1次以上主动寻求导师指导,1/3的研究生每月1次以上主动寻求导师指导,说明研究生主动意识较强。选择单独与导师见面的人数最多,与同学一起、通过邮件或QQ、电话或短信所占比例相当。

3.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及对导师指导满意度情况

如表2所示:在研究生眼中与导师的关系,选择指导者与被指导者关系的占76%,少部分学生认为是科研合作关系和朋友关系,说明在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更多的体现出传统师生关系,研究生对导师更多的是敬畏之情;认为是雇佣关系的仅有1人,说明导师与研究生之间与企业雇佣员工的性质是不同的。

对导师在科研中的指导满意度方面,58.7%的研究生感到非常满意,33.9%的研究生认为比较满意,有8人对导师的指导不太满意。根据调查,研究生对导师指导不满意的主要方面是导师业务繁忙、交流时间短;个别研究生认为导师的项目与自己研究方向无关,与导师思路不同、沟通不畅。

4. 毕业论文与参与项目关联度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硕士生的毕业论文课题主要来自导师分配课题,而博士生的毕业论文课题主要来自导师分配课题和导师提供方向学生自己开垦两种方式。参与调查问卷导师的所有研究生中,毕业论文与重大专项相关的比例约为50%,可见重大专项对研究生毕业论文有较为突出的贡献。

然而根据调研,除参与重大专项,研究生同时参与了导师的其他项目,一个极端情况是少部分研究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多于五个,过多的任务使研究生疲于应付,反而失去效果。导师应在确保研究生有足够时间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不影响正常学业的基础上安排科研工作。

5. 研究生及申请专利情况

如表3所示:超过60%的研究生在参与重大专项研究过程中发表过1篇以上论文,超过4篇的比例为16.5%;近60%的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平均两篇;调查对象中有41人还未,主要原因是刚接触项目,还未组织撰写论文;从的期刊来看,国内核心期刊、国外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数量居多。约30%的研究生参与过专利申请,有5人参与过4项以上专利申请;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申请专利的有11人,完成21项,人均约两项。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生参与重大专项研究,有机会接触最前沿的科研动态,对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帮助。

6. 参与项目研究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参与重大专项研究对其个人综合素质有较大影响。研究生对专业知识、治学态度和科研能力三项的认可率均超过93%,对学术兴趣的认可率为84%,低于其他三项。研究生虽然通过参与项目学到了知识和提升了科研能力,但并非完全出于个人兴趣。

7. 研究生在项目研究中的作用评价及面临的困难

研究生在参与重大专项研究中,可以独立完成一般事务性工作、文献调研、资料收集、实验数据整理、报告撰写等工作,少部分科研能力较强的研究生可以参与课题设计论证实施、独立负责一项任务,在研究中提出新思路、新方法。研究生是基础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对重大专项的研究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总体上来说,研究生独立创新精神还有待提高。

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在需要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中,很难有创新性想法;项目研究无法与论文相结合,因而造成学术与项目在时间精力上的冲突,需要考虑如何平衡课题研究与论文研究的时间问题;项目研究需要实验条件欠缺,实验仪器设备无法满足多人同时实验的要求,排队做实验大大影响了科研热情和效率,部分实验须在校外进行。

对策建议

1. 改革研究生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应加强基础科学培养,保障研究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课程设置还应更贴近科研实际,核心课程应提高深度、广度;课程考核方式要更加全面合理,能测评学生的真实水平。

2. 合理安排研究生的科研量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培养目标,通过毕业答辩。因此,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的工作量需要限定,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合理分配任务。导师不能成为“老板”,为追求利益而过度使用“免费劳动力”。否则,研究生对项目研究和学业无法兼顾,既不能取得满意的科研成果,也不能顺利完成学业。

3. 完善现有科研条件,为研究生提供便利

根据调查可知,由于实验设备不足,很多实验需要排队等待,影响科研效率。因此,从学校层面,应加大对科研场所的建设,创建高水平的实验室,确保有足够的实验设备供研究生使用,有效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4. 保障导师的有效指导

从研究生培养角度看,导师对研究生的有效指导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必须确保足够的指导次数和时间;必须亲自动手实践为研究生提供现场指导,仅仅靠讲不够具体、效果不佳;必须了解每个研究生的特点并给予具体指导。作为一名导师,应知道为什么指导、何时指导、如何指导。

5. 加强国际交流,培养研究生国际视野

科研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不能仅局限于国内的现有成果。导师应更多派遣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向国外知名高校学习,提升其国际视野。在经费保障上,应增加短期出国交流研究费用。

6. 加强项目与毕业论文的学术相关性

研究生参与项目的学术性应与毕业论文课题具有较大相关性,提高学生从事科研的积极性。研究生参与的项目应尽量符合研究生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要求,通过参与项目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对完成毕业论文课题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总之,如果能够完成相关改革措施,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及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本文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创新工程项目(项目编号:yjs2015041)

参考文献:

[1]罗尧成,曾忠.我国高校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9).

[2]周文辉,张爱秀,刘俊起,等. 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

[3]路宁,王亚杰,胡天军,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02(6).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上一篇:赵文:打造首体特质“精气神儿” 下一篇:三元互补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探索